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逻辑真理、事实真理的区别入手,分析探讨逻辑真理的特征,提出逻辑真理虽不等同于事实真理,但又同事实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真理     
现行的真理定义是不完整的,它只承认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进行正确认识的“事实真理”,而忽视了对人和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正确认识的“价值真理”。实际上,事实真理以及人的实践不能完全脱离价值真理。价值真理是由事实真理过渡到实践活动的必经环节。只有经过价值真理,把价值真理同事实真理结合起来,才能把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实践观念。所以,在真理的总概念下应该包含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只能说明"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真理的标准指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方式,或把认识与客观世界相比较的方式.前者规定和制约着后者,实践方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归根到底是由客观世界自身状况是否得到正确、全面和充分表现决定的.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方式又是密切联系的,检验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必须把二者同时使用.实践与感性直观、逻辑证明等检验真理的方式比较,具有根本方式的性质.这种根本方式的最本质特征是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政治哲学词语的理解,研究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个例。研究发现,脱离语境,对政治哲学词语从逻辑上咬文嚼字,词语产生歧义和不合符逻辑的语义,可是从惯用法上分析,词语合符语言习惯。学界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批评言论不断出现,其根源在于没有从语言惯用法上理解和没有在语境中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语言惯用法上理解和在语境中理解,都无懈可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当时的语境的意义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果证明,教条主义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不是真理。"36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正含义是:"事实是检验‘两个凡是’的标准,事实证明‘两个凡是’不是真理。"离开语境,咬文嚼字理解政治哲学词语如"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梦"等,都会产生种种负面理解,在语境中,它们的政治和哲理性意义得到揭示和彰显。  相似文献   

5.
真理主观性是指在被认定为真理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与它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属于主观臆想的内容。真理主观性以真理量的存在为前提。真理主观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承认真理在内容上具有主观性,既不违背真理唯物论的原则,又可以加深对真理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尼采通过酒神精神探索传统自在之物的真理,又将自在之物的真理称为谎言,最后通过天才来创造新自在之物的真理,本文通过重新构造尼采早期真理观的内在逻辑而展现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实情。  相似文献   

7.
作为自由心证的"亚类型",印证证明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诉讼证明模式。该模式的运作机理为真理(真实)融贯论、真理(真实)符合论、归纳逻辑与溯因推理,具有浓厚的逻辑理性的色彩。虽然该模式具有可靠性更高、便于把握与检验的优越性,但其出现了证明标准过高、注重证明的"外部性"而忽视了"内省性"、强调对事实的印证而忽略了对案件的"综观式验证"等诸多缺憾。为了弥补该模式的疏漏之处,应以审判中心主义与庭审实质化改革为契机,从该模式的运作机理出发,通过逻辑法则与经验法则理性复归的方式,提高该模式的"逻辑理性"与"心证程度"。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笔者认为"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超越,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决不是主体被动地趋向客体,追求与客体的符合,而应是以主体为主导,"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艺术终结论者注意到了现代艺术大众化、通俗化的一面,并把它视为艺术衰退的标志,然而,他们忽视了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因而无视艺术繁荣发展的事实而得出了艺术衰亡的结论。艺术终结论者认为,市场经济是艺术衰亡的元凶。其实,艺术终结论的出现更有其哲学基础,艺术终结论者视艺术为实在世界的模仿与影射,并将艺术视为通向解放的真理之途。正是对艺术真理性和教育性的过于强调,导致了"艺术衰亡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认识真理性的检验和价值检验不是两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有赖于实践,实践结果的检验又有赖于真理,真理需要实践来证明,实践则需要用真理来检验,从而形成一种互相检验循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它产生的特定条件和来由,是后人过分强调实践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所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真实观长期以来被客观真实说一统天下,近年来学者们相继提出了实质真实、形式真实、法律真实、相对真实等观点。客观真实说缺乏科学性,实质真实说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容易引起误解,形式真实无法为人们接受,而法律真实说是不能成立的概念。相对真实说反映了诉讼的规律,具有普适性,可以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指导性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12.
创新理论最大的思维特征就是坚持和发展了实事求是观。它具体表现为:面向新的世界图景定位"实事",在解放思想、实践创新中"求是",坚持用"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践行"是"的三大特点。而在定位"实事"时,它既从新世界图景与各国实现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着眼,又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出发;在"求是"中,不但把解放思想作为坚持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又用发扬民主、运用民主手段拓展与丰富了"调查研究"这一基本方法的内涵;最后,又坚持用"以人为本"为价值尺度践行"是",由此构成了当代实事求是观的"中国特色"和当代气派。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既体现了这三种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体系,同时也明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都坚持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这三个精髓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诠释学真理观占有重要地位。伽达默尔以诠释学方法对艺术、历史、语言领域进行重塑,揭示出诠释学经验中所蕴含的理解的真理。即真理是理解者与理解对象在理解活动中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就蕴涵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不仅是一位富有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宽容和创新精神的杰出思想家。在思想领域,王安石本着"惟理是求"的精神,客观地、平等而不存偏见地对待各种学术流派,吸取各家各派的合理思想。他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法入儒,以及援诸子百家入儒,以充实和弘扬儒家的学说和义理,从而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重文学的政治教化之用是儒家文学观念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文以载道”这一命题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学观念的功利主义诉求,其形成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包括新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青少年时代的心路历程——《从文自传》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现代作家掀起了写“传记文学”的热潮,“别具一格,离奇有趣”的《从文自传》被周作人、老舍等人誉为“最喜欢读的书”。作者以他特有的真诚和坦率,用优美的文字写他20岁以前的生活,讲述他的种种“顽劣”和“美德”,是一部掺合了“诗与真实”的自传,而潜隐在故事里的是“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  相似文献   

18.
错误是与参照标准、规范、预期不一致的观念或者非故意行为,而侦查活动具有求真属性、策略属性和规范属性。因此,侦查错误可以分为事实型错误、决策型错误(或策略型错误)、规范型错误。事实型错误的原因包括侦查人员的认知心理等因素;决策型错误的原因包括事实型错误、对规范的理解错误等方面;规范型错误包括事实型错误、决策型错误、偏见、过度追求事实真相等。根据不同错误的原因,可以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诚信没有大小之区分,把“最大诚信”论作为告知义务产生的理论依据已经不合适宜,它不仅有循环论证的逻辑缺陷、制度构建的困惑,也不符合保险制度发展的实际需要。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应当是多元的,危险信息不对称与危险估计需要是事实基础,而诚信原则是该事实需要转化为制度构建逻辑结论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