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而且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它总结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另一方面,它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在总则中进一步明确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性质,其后,突出地规定了“国家对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同时规定“企业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可以采取承包、租赁等经营  相似文献   

2.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划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宏图,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从企业集中必须由国家统一使用的纯收入,是确立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分配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措施;是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分配关系,进一步贯彻落实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重要步骤。《决定》还指出,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为我们制订了全面改革的蓝图。《决定》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简政放权的原则实行改革,要求我们的国家机构必须通过计划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决定》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4.
“两权分离”,即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全民所有制企业开始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两权分离”并没有把企业改革引上坦途,因为企业改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进  相似文献   

5.
国家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推动着企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两权分离的实践和理论,都还不够完善、成熟。我们认为,国家同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交错联结,组成了一个全方位,  相似文献   

6.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经营权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财产权。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触及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拓了多种探索企业所有权改革的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  相似文献   

7.
<正> 国家所有权问题,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民事立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因而应该受到我国法学界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经在《剩余价值学论史》中,引证了孟德斯鸠的“法律的精神就是所有权”的名言,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确切地说,所有权就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法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所以,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解决国家所有权这一重大理论课题,是我们法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 去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决定》,联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倍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下称企业法),已由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决定于1988年8月1日起施行。它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成果。《企业法》的灵魂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是搞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贯彻执行《企业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基础上,《决定》为全面改革制定了蓝图,推动着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必须通过计划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同时明确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然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目标模式,在企业制度改革上应改变分离式的产权制度而实行转化式的产权制度,在公司化中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国家将其所有权转化为股权,实行国家股权与法人所有权的互相独立与制约。这是全民所有制新的法律实现形式。同时,评析了改革中的所有权忧虑。围绕着上述中心,文章从所有制理论、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和公司法及证券法理论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公司化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还指出:“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决定》符合新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有关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贯彻《决定》,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首先,在思想上、理论上从以往存在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世界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两权分离原则,即国家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自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下来至今一直是我国实现国家所有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形式。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两权分离原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适应值得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台后,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云升 《河北法学》2001,19(1):21-25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向国家所有权的统一性和唯一性理论提出了挑战。它否定传统的两权分离原则,对占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人单位,一概认可其享有法人所有权,缩小了国家所有权客体的范围。《建议稿》对我国传统的国家所有权理论的改造,过于生硬地照搬了大陆法系的物权法理论,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物权法是一国财产法律制度的核心,即将交付九届人大会议讨论的物权法草案,绝不可偏离巩固、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基础这一基本方向,而单纯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发表佟柔,史际春《我国全民所有制‘两权分离’的财产权结构》一文提出。所有权并不是其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所有权的权能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各种权能都可以同所有权分离。文章对股份制企业财产权结构作了分析。指出,公司企业取得法人地位,并不意味着企业法人对自身的财产享有所有权。股份制企业的双重所有权结构不能成立。双重所有权说的依据,是资本的所有权同资本的经营职能或实际占有使用权的分离。而这种“两权分离”当然不是所有权同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因为,从属于所有权的那  相似文献   

17.
一、现实中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产主体不是唯一的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特征是,国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的唯一所有权主体,并且永远排斥第二个所有权主体。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的任何孳息物,其收益权和所有权只能是国家。企业的所有财产全部属于国家财产,企业并无独立属于企业的财产,因而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也就无从谈起。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所有制内部的财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一贯坚持国家主权豁免原则。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扩大,我们必然会遇到外国国家限制主权豁免问题。在这场斗争中,我们的原则是坚定的,但也有一定灵活性,本文拟对此略谈浅见。 (一) 按照国际法,只有国家本身或以国家名义从事的一切活动才能有豁免权。至于国营公司或企业,尽管其财产统一纳入国家管辖之下,但各经济单位的资产是同国家的集中资产分开的,也是同其它国营企业的资产分开的,各企业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对同一生产资料的两种不同的权限。所有权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反映着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权益关系。经营权则指的是怎样使用这些生产资料,“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或取得预期的有用效果”。也就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决策权限。《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但是,由于《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中虽然使用了法人财产权这一概念,却并未对其含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和解释,因而我国法学界、经济学界对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争论不休。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法人财产权不是单指法人所有权探讨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从财产权的一般理论出发,一类是从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出发。如果从财产权的一般理论出发,首先必须明确财产权的概念。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此,在民法领域中,财产权是和人身权相对应的民事权利,是指具有直接财产的内容,直接体现特定物质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主要包括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