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建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刑事政策基础之上的,充分考虑了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不违背刑法规定的前提下对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做出了区别于成年人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胡健 《人大建设》2006,(7):47-47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明确区别开来,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量刑,尽量在法定范围内从轻和减轻,彰显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宽容。该司法解释还对司法实践中很多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  相似文献   

3.
胡健 《人民政坛》2006,(4):40-41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与1995年的司法解释相比较,本次司法懈释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明确区别开来,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加大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量刑,也尽量在法定范围内从轻和减轻,彰显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怀和宽容。本次司法解释还对很多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适用法律,最大程度地教育、感化和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向,从孩子到恶魔仅有一步之遥,未成年人实施极端恶性暴力事件让人胆寒,前有“十二岁少年杀母案”,一句“我杀的是我妈,又不是别人”让人惊心,现有“大连女孩被害案”掀起热议。诸多未成年恶性刑事案件频发不断警醒我们现有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因此需要以优化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为主、引入恶意补足年龄为辅,以此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文本《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其一,未成年犯罪被告人之(诉讼)权利和利益有部分属于福利型权利,因而在增加其诉讼权利的同时还需要增加司法机关权力与保障之;其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单行规定可谓未成年被告人之权利保障书。《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从文本角度看,取得巨大成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司法实践情况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将该规定配置的(司法机关)权力和(未成年被告人)权利放置在法治框架下审视,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些权利,特别是体现福利型社会时代的权利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限度为14周岁。近年来未成年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后果严重化的趋势说明未成年人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年龄已提前,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已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本文试图从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立法价值、社会现实等角度来考察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限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藉此能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限度规定的缺陷与不足进行一定程度的检讨,为完善这一规定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张雪梅 《人权》2008,(2):55-59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 在2006年10月15日以前,爱尔兰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7周岁,即7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依法被最终推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而不负刑事责任;无刑事责任年龄的推定也同样适用于7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如果证明该未成年人是明知犯罪并且实施了严重的犯罪,推定则会被反驳,其仍然要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我国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由于其年龄、心理特点、智力状况.社会履历、文化知识等原因,他们辨别是非和控制行为的能力有别于成年人。所以法律对未成年人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也有别于成年人。本文拟就未成年人违法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分别论述其特点。一、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触犯刑法的,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处罚。如何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处罚,既体现了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等三十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议案,建议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到十二周岁,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调整为十二周岁至十四周岁,完全刑事责任年龄调整为十四周岁以上;并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改,在第五十四条后附加一款"对于危害情节特别严重、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行为人,可依照更高年龄段责任承担规定进行处理。"出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成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动态▲不满16岁犯罪不判无期徒刑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做出的规定指出,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司法解释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61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对…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们在接受普法教育期间,对许多法律用语不那么理解,似懂非懂的,如对“刑事责任年龄”这个法律用语,就不甚明白。望贵刊能作一些解释。曹璐舟曹璐舟读者:所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考虑到我国青少年身心状况、文化教育和智力发展程序而确定的。基于此,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划分为三个阶段: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犯罪低龄化现象日益突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实质修改了《刑法》的相关条文,引发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规范体系的变动.在立法层面,其创设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附条件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形,从而为妥当划定适用范围提供重要依据.在司法层面,应基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探索实践最高人民检...  相似文献   

13.
司法     
《人民政坛》2012,(6):4-4
据正义网5月15日报道,5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检察院和法院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圆桌审判实施办法》会签仪式,标志着办法在该区未成年人案件审理中正式实施。该办法对圆桌法庭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案件办理流程中.加入程序“四书”,以保证对未成年人的审判程序合法,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武侯区检察院检察长邓贵杰说: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15.
司法     
《人民政坛》2013,(7):5-5
污染环境致一人以上重伤即可定罪 据正义网6月18日电,针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中的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以从严惩治和防范环境污染。根据《解释》,致使一人以上重伤或者三人以上轻伤即构成“严重污染环境”,将被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目前我国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约有近亿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重视。我国坚持并在世界上首先明确倡导了综合治理犯罪问题和整个社会治安问题的方针,针对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所制约和影响而产生和加剧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国更是强调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无疑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宏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工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中,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这表明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适用过程中暴露出了问题。英美法系国家恶意补足年龄原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可行性,因此,针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可移植该原则作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补充。2020年底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做出了调整,调整后的制度与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对我国非法集资行为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但仍然存在一些理解分歧,给司法实践认定非法集资罪带来困惑。针对该解释的规定,对非法集资中"社会公众"、"公开性"以及集资诈骗罪中特有的"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蔡晓红  陈雪平 《人权》2005,(3):40-42
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趋严重,未成年人涉案案件总量不断上升,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就青岛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预防或减少青岛市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触犯刑律,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断上升,初犯的年龄低,且呈现出明显的暴力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对社会治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构成极大的隐患。从全国范…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我国少年司法发展的重大突破.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反映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存在诸多缺漏,致使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达成制度设立初衷,且与国际通行规则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未成年犯权利的保护,也无法助其消除因犯罪获致之社会不利评价.完善该制度,需拓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做有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明确禁止披露未成年犯身份信息,完善封存、查阅与权利救济程序,并以建立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