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定义及形成背景,指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互动,论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刘坤章 《世纪桥》2008,(8):100-101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以依法治校视野来审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把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法治化进程的突出问题,不仅是适应我国法治时代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促进教育管理创新、举办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突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束缚,优化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的外部环境、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应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着力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在思想观念、组织机构、工作模式、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变革和细化.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层次的时代内容和深刻的理论蕴意。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来审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充分利用和发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我国人口素质、人才建设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加快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仅有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没有高素质的人,是根本不可能的。当今世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高等教育担当着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始终…  相似文献   

5.
张晓冰 《学习月刊》2009,(15):37-38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包括: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由“乡村为主”到“以县为主”的转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义务教育实现免费入学:教育开始摆脱投入短缺和经济贫困状态,从满足基本要求到向理想教育、优质学校追求的转变: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育观念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这些历史性的转变中.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为标志.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局面、新特点.给我国农村教育带来新的课题.教育政策依然要在两难中选择。  相似文献   

6.
肖晓莺 《学习月刊》2009,(13):31-33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农村地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展方面采取的积极努力.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中.农村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呈现出有效增长(实际增长)的趋势.城乡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别已经有了数量上的积极改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行文化传递的主要方式。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体系,才能将国家和民族中的优秀文化不断传递下去,成为其发展的持久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偏小,毛入学率偏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供求矛盾如果持续下去,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论是在全局或局部的意义上,还是在长远和当前的意义上,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郝丽红  王博 《世纪桥》2013,(3):102-103
随着当前高校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于大学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完善的重点就在于其理念以及内涵,具体表现则是其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当前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文本路径、组织路径、宣传路径、群众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来实现。这六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冯路 《理论导报》2012,(5):50-50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这要求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制度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目前,在整个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应用型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大多设置了物流专业,以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来满足物流企业的需要。然而,近几年的毕业生却很难在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位置,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深刻反思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科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明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磊  冯玺  李杰 《学习月刊》2010,(18):12-14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应该随着改变。民族本科院校作为国家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对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研究。对于民族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因为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这一时代特点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08,(12)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以依法治校视野来审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把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法治化进程的突出问题,不仅是适应我国法治时代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促进教育管理创新、举办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突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束缚,优化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是值得每个马克思主义工作者深入探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应从马克思主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自觉运用、丰富和完善的程度三方面来评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为民并不是新的政治理念,但在当前却有非常重要的制度意义和法治价值。执政为民意味着对国家权力的约束,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利益之所在。对人民利益的认识和判断,必须基于国家根据社会公意而制定的法律。我们要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建设,达成使国家权力不能不以执政为民为原则、积极回应社会诉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法治化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以依法治校视野来审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把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法治化进程的突出问题,不仅是适应我国法治时代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促进教育管理创新、举办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突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束缚,优化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芳  鲁萌 《学习月刊》2010,(18):90-91
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速度加快,其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地高等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以数量为特征的“大众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以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质变的科学总结,是对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