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北部邊疆,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誕生於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自治區舆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總面積一百一十八點三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點三,是中國第三大省區。人口兩千一百四十五萬(一九九○年),有蒙古、漢、達斡酮、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鲜等民族。全區現轄四個區轄市、八個盟(相當於其他省區的“地區”  相似文献   

2.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的北部娣e一百一十八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區中,僅次於新疆、西藏而名列第三。全區有人口兩千零六萬,分属蒙、汉、回、滿、朝鮮、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四十多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約為二百七十萬,佔百分之十三。內蒙古是在中國最早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區內設四個區轄市,八個盟,九十八個旗、縣、市,三個民族自治旗。自治區成立前,只有幾個簡陋不堪的小發電廠、糧食加工廠和毛織廠。日用工業品絕大部分依賴外地。今天,已建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体系,工業佈局日趨合理。一九  相似文献   

3.
塞上歸僑心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中國北部邊陲,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都比較艱苦,但生活在這里的四萬多名歸僑、僑眷却在勤奮開拓自己的事業,共同譜寫出一曲創業者之歌。“我是中國人……”在內蒙古採訪中,常有歸僑給記者講述當年他們放棄國外的學習或工作,為了民族的解放和祖國的建設事業,毅然別離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返回中國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通過改革開放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這在中國北部的美麗牧區——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已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證。這個盟四年來的成功試驗使工業經濟增長了一倍。呼倫貝尔盟(以下簡稱呼盟。盟是自治區以下、旗或縣以上的一級行政單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北與俄羅斯聯邦等國為鄰,西與蒙古人民共和國  相似文献   

5.
我是土族人,今年二十六歲,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出來的土族第一代大學生,現在青海日報當記者。解放後,土族與我國的其他少數民族一樣,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 養育我們民族的地方在中國的西北,青海湖東面,有一片平均海拔兩千多米、面積三千四百八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區,居住著我們十三萬土族同胞,其中四萬二千多人聚居在互助土族自治縣。互助縣境內,除土族外,還居住著藏、漢、回、蒙古、朝鮮等十二個民族約二十八  相似文献   

6.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一個民族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雖毗鄰蒙古和蘇聯,但其歸僑、僑眷及海外華僑、華人的人數却不算多——據內蒙古僑聯主席蔡國泰介紹——總共不過八萬人。不過,這些人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四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給內蒙古僑聯的海外聯絡工作帶來許多機遇。由於歷史的原因,內蒙古歸僑、僑眷同全國所有地區一樣,一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九八○年自治區僑聯一成立,立即着手調查區內歸僑、  相似文献   

7.
對中青年知識分子寄以厚望四十年來,中國先后向七十六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七萬餘名留學人員,目前已有四萬余人學成回國。其中有兩萬六千多人被聘用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並有一萬多人承擔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十月六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同三十一位留學回國人員座談時說,派遣留學生政策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組成部分,不會改變。江澤民在會見榮获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的二十一位青年科學工作者時强調,民族氣節、民族自尊心對青年很重要。他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事業和成就與祖國的興旺繁榮聯繫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想在一日之內遍覽中國五十多個民族的萬般風情,在以前只能是一個夢想。但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建成開放的廣東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却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為國內外旅遊者又提供了一個最佳景區。 這個民俗文化村是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藝術、民俗風情、民居建築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文化遊覽區,也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楊尚昆會見台灣記者國家主席楊尚見於去年九月二十四日在北京會見台灣《中國時報》記者時說:“主張兩岸儘快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即台灣是在一個中國下的特別行政區,比內地自治區的自主權還要大,實行不同於大陸的社會制度,你實行你的三民主義,我實行我的社會主義,互不干預。台灣還可以保留部分軍隊,大陸不派人去台灣參加政權管理覀儦g迎台灣派人來大陸參加中央政府绾螌崿F‘一國兩制’應由國共兩黨平等地坐下來商談。‘三通’的目的是要逐步消除相互之間的對立情緒,增進彼此共識。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溝通,建立能代夷變方直接談判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裏,海外旅遊者只要從香港乘機取道成都,飛越疊嶂的羣山,來到拉薩的巍峨莊嚴的布達拉宮前,便即開始了中國為“92友好觀光年”推出的、以採擷民族異彩為內容的宮椔眠[。你將走進中國西南及南部的十四個民族的生活,分享他們節日的歡樂鼐Q的原始自然奇觀,更增添了旅行的神奇魅力。旅遊全程包括四省和兩個自治區,需時五、六週。你也可以只選其中一部分省區成行。中國國際旅行社各省、區分社,中國青年旅行總社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下屬的民族旅行社都可以為團隊旅遊  相似文献   

11.
在本刊創辦四十週年前夕,現任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魯平,從初創時期至七十年代曾在本刊先後擔任過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的老領導,在百忙中欣然接受我刊副總編陳日濃、原副總編沈蘇儒及記者支鄂湘、王新民的訪問。老朋友、老同事會面,倍感親切。 現年六十四歲的魯平,滿頭銀髮,神采奕奕,一派學者風度。我們在他辦公大樓的會客室里一邊品茶,一邊隨意交談。他對宋慶齡創辦的本刊進入四十週年,表示祝賀,並鼓勵我們繼承和發揚宋慶齡倡導的“真實報道的傳統”,保持自己的特色,善於用事實說話,具體、生動地報道新中國的建設和人民生活,以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瞭解與友誼。魯平出生於一九二七年,祖籍四川省嘉陵江邊的阆中縣,父親早年是上海的一位大學教授。魯平在唸大學時作為一位愛國進步青年,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一九四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四七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  相似文献   

12.
在中國體育活動中,最具特色、最為豐富的是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去年十一月在中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举行的第四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民運會),不僅充分地顯示了自己的絢麗色彩,而且在內容、人數方面都超過了前三届,也表現了各民族團結向上的新面貌。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國雜誌社的攝影記者到北京最大的蔬菜商店西單菜市場,試圖拍攝一幅家庭主婦買菜的照片,但是他失望了。等了好久,前去買菜的大都是男人,而不是昔日的家庭主婦。“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這種中國世代沿襲的男女分工,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生變化。當時,新中國剛剛誕生,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千百年  相似文献   

14.
中國主要林業基地大興安嶺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林區總面積為兩千一百三十八萬公頃,其中林地面積為一千三百一十四萬公頃。去年林區向國家提供木材一千零九萬立方米,佔全國當年木材產量的百分之十五點六。中國是個少林的國家,森林覆蓋率只有百分之十二,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這片原始森林被稱為“綠色寶庫”。  相似文献   

15.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潔之先生,現年八十六歲。他在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先生任非常大總統和大元帥時期,曾任大本營警衛團的排長和粤军第一師步兵第三團的連長,擔任中山先生的拱衛工作。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二十週年,本刊記者羅淵祥、劉臣特意在廣州訪問了李潔之先生。李先生就祖國統一問題談了自己的意見。現將談話記錄整理如下,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16.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的東北部,南與吉林省毗鄰,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北部和東部分別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興蘇聯為界;興蘇聯水陸邊界總長三千公里。中國的“北極”就位於該省漠河市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綫五十三度二十四分;而全中國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則在烏蘇里江興黑龍江的滙合處(東經一百三十五度),也在黑龍江省境內。黑龍江省地域遼闊,面積四十五萬四千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四點七,僅次於新彊、西藏、內蒙古、青?退拇ǖ仁^,居全國第六位「孛  相似文献   

17.
黑龍江全長四千三百七十公里,是世界第八大河流,其幹流中的一千八百五十公里,流經以它的名字為稱的黑龍江省,並構成了中國與蘇聯的彊界。在西部,大興安嶺由北向南,蜿蜒於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之間。西南部是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東北部是曾被稱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這片廣袤的土地,是一個擧世聞名的民族——滿族的發祥地。統治全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帝國的奠基人努爾哈赤就出生在今日黑龍江省以依蘭縣為中心的松花江下游一帶?裉?滿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一員,人口有四百多萬,其中九十一萬三千多人仍生活在黑龍江省。  相似文献   

18.
鄧小平辭去國家軍委主席職務鄧小平成了一名沒有任何領導職務頭銜的中國公民——他辭去最後一個領導職務國家軍委主席的請求,三月下旬破中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從而實現了他多年來一直想盡早完成新老交替、從領導崗位上完全退下來的願望。鄧小平原來同時擔任的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已先於去年十一月辭去。  相似文献   

19.
甘肅省簡介     
甘肅省位於黃河上游,東鄰陝西,南接四川、青海,西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與內蒙古自治區、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東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連。總面積四十五萬一千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中列爲第七位。人口兩千二百五十四萬多。省會蘭州市。  相似文献   

20.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進入了各級領導崗位,近三年來僅縣級以上的中青年新幹部就有四十六萬多人。他們是現今中國政治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一批新人。他們給一向論資排辈、等級森嚴的中國社會增添了活力與朝氣。那麼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大趨勢的呢?本刊記者最近訪問了四位已開始擔任要職或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試圖從位居較高層次的青年人的思想動向,來看當代青年人的抱負與中國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