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立民 《政策》2007,(8):54-55
前不久,我随荆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南信阳、漯河、焦作、南阳四市,专题考察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通过考察,学习、借鉴河南的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荆州农业资源优势,在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中围绕农业干工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麦播面积每年都有70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每年小麦收成好坏,对河南及至全国国民经济都有较大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黑穗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粘虫等10种。这10大病虫害中,在全省范围内,几乎每年都要大发生的有白粉病、麦蚜、吸浆虫、麦蜘蛛等5种。小麦病虫害殃及面积一般年份为1500万亩,严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24)
正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收入、健康、家庭关系、婚姻等等,都是影响国人幸福感十大因素排行榜的"常客"",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社交首次"闯入"该排行榜的前五位,而安全感、信任感缺失则是"不幸福"的主因"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这是著名作家汪国真诗歌《嫁给幸福》中的一句话。幸福,没有人会去否认它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在渴望幸福,追求幸福。那么,今年,国人会更幸福吗?收入和健康还是国人不幸福的理由吗?2016年9月至10月,《小康》杂志社  相似文献   

4.
读者表达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贵刊第7期《这个五月,"舌尖"很忙》报道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在中国播出后,社会上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生活习惯的人们,从微博表达、网购美食到边咽口水边等待电视节目,公众期待的恐怕不仅仅是一道食者的盛宴,还在期待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本来,这是一部商业纪录片,制作者盯着的是国际市场。但不料,却先是激起了国人的口腹之欲,进而激起了国人精神思想上的"大波动":大味必简,每个人最想吃的,是小时候母亲做出来的味道,是外婆从小手把手教母亲做  相似文献   

5.
延津,历史悠久,周置廪延邑,因境内多棘,秦赢政五年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以县北原有黄河渡口故改为延津县。境内多盐碱、沙丘。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近年,延津小麦已成为该县的亮点,"优质麦经济"、"延津模式"享誉海内外。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一个个荣誉称号是对延津小麦的肯定。在全国,已形成"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的初步共识和良好印象。在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延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为打造"中国第一麦"付出了大量心血和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25)
正一边是小麦连年丰收、农民卖难,另一边却是加工企业"买粮难",作为产粮大省,河南应如何破解这种"两难"并存的尴尬局面?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2016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达693.2亿斤,再获丰收。此前,河南省小麦已连续13年增产。虽然小麦连年丰收,但是,部分地方出现卖粮难,不少加工企业却表示,难以买到符合要求的小麦。"种粮不愁卖粮愁" 粮食主产  相似文献   

7.
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期望日渐升高的背景下,只有真正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才有助于河南把握发展机遇,跑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该如何叫响?看看参加省...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22)
<正>建设文明河南的核心是"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要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河南,"位于九州之中",历称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今天的河南,不仅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蔡慕言是1997年出生的大学生。他认为现代中国的发展,让国人对于"家"的概念开始产生变化。因此,传统的过年文化,应该更好地传承下去。蔡慕言是1997年出生的大学生,现在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他出生成长于海南三亚,但籍贯却是在河南洛阳。"在河南老家,我们的家族是比较古老的,有族谱、家训存留下来。因此,如果在老家过年的话,每年的年初一长辈都会让晚辈读文言文、家训。这样做的意义是让晚辈们都记得过去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0.
“河南劲吹文化风!”1月14日,文艺组委员在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时,第一个发言的省政协常委、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齐飞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侃侃而谈。这位文艺战线上的老兵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河南是当仁不让的文化资源大省,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借“十一五”的东风,形成合力,走活河南文化这盘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中原崛起贡献力量。这是齐飞委员的心声,也是文艺组全体委员的共同心声。大家在热烈的气氛中纷纷抢着发言,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坦陈己见,描绘“十一五”期间河南文化事业的宏伟蓝图,剖析文化强省建设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正"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福!"这是漯河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彪的心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履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做大做强企业助力经济发展2012年,张彪担任河南大地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年轻有为、思路清晰,提出了"做强建材业,做大白酒业,适时进入金融等行业,努力打造多元化产业集团"的指导思想和"铸百年伟业、创美  相似文献   

12.
1992年邓小平南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话,让中国的各个角落里,那些聪明而勇敢的人,敏锐地从这个声音里寻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就在这一年年底,时年30岁,就职于河南省委办公厅的李浩杰向组织主动要求下基层做些实际的工作,"什么是  相似文献   

13.
李林 《协商论坛》2014,(12):49-51
天然食品符合河南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小麦生产、加工、消费大国.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小麦主产区和人口数量名列前茅的省份.然而,与小麦加工而成的面粉消费的持续旺盛相对应的是河南面粉行业的遍地开花、无序竞争和没有品牌的状态.总体从市场环境上来看,我省面粉行业没有在全国叫响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张能代表河南农业大省和小麦主产区形象的名片,来引领全省面粉行业的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昔日的"张、林、宝"和"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这句广告词,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张弓酒的知名度之高、影响力之大,早已超越了地域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3,(4):30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人口大省,要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立足省情,抓住粮食深加工这个牛鼻子,着力通过扶持发展粮食深加工科技产业,以提高粮食附加值为突破口,大幅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进而收到推动形成"三农"优势产业、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民向三产转移等一举多得的成效。这是因为:其一,中原经济区要大建设,必须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支撑。就"三农"而言,加快发展粮食深加工科  相似文献   

16.
郑铭  申丽娟 《人大建设》2014,(10):42-43
<正>豫北平原以盛产粮食著称。近年,延津县已形成以小麦产业为支柱的"领头雁",围绕小麦经济做大文章,将工业化的生产、管理理念运用到优质麦产业发展中,让"延津模式"叫响全国。在此基础上,延津县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麦"的发展思路,为发展粮食生产、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砥砺前行。发展现状延津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着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曾创造多项全国第一:全国  相似文献   

17.
正年轻干部要做的"老实人"是全方位的老实,涉及思想、作风、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做"老实人"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需要定力与初心。伟大的时代造就优秀的人才,身为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中流砥柱的年轻干部,该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总书记言简意赅地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当老实人。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台商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河南台商也不例外。然而,以王广亚、王任生、王永庆为代表的台商却带领企业在危机中逆流而上,积极应对,化危机为机遇,实现了金融危机中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我们姑且把这三位王姓台商在河南发展壮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正月初三,返乡的记者驱车驶出郑州市区,沿新密、禹州、登封、郏县一路西南,满眼的平原或是山峦麦苗青翠,一座座村庄沉浸在新春的阳光里,远处不时传来鞭炮的炸响声。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耕地占中国1/16,粮食总产连续4年超干亿斤,占中国粮食产量的1/10,小麦产量占中国1/4强。每年向外输出300亿斤以上粮食和粮食制成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农之势"的影响力已越出国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易靖茗 《台声》2014,(11):70-71
<正>"游子行千里,根心在中原;金秋菊花开,两岸宾客来;八里美、云台秀,太极文化连两岸。"这是两岸记者"大美河南行"的真实感受。10月18日至21日,河南省台办主办了为期4天的"大美河南行"两岸记者河南采风活动,来自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东森电视台,以及新华社、中新社、《台声》杂志等海峡两岸10多家媒体赴豫采访,探寻"大美河南"。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开封,在清明上河园感受大宋的风光与繁荣,在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中观赏菊花争奇斗艳;走进新乡,在辉县品味八里沟的俊美,在卫辉比干庙追溯林氏渊源;走进焦作,品味云台山水之秀美,感悟太极文化之博大,参观高新技术企业和修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