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当事人伪证败诉制度的思考王余标当事人作伪证。在民事诉讼中由来己久且愈演愈烈。它的大量存在,已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司法审判工作:它使一些原本简单的案情复杂化,甚至达到是非难辨、真假难分的程度,使审判人员陷于无休止的查证工作之中,为此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防治赵明山近几年来,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改过去那种“当事人动嘴,审判员跑腿”,调查取证由法院大包大揽的做法,这无疑是审判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则是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制造伪证,歪曲或掩盖案件真实情况,甚至采取...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客观真实是正确判决、裁定的基础,然而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中发现,人民法院部分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故意制造伪证,歪曲和掩盖案件事实,甚至采取欺诈手段,或胁迫、贿买证人出具伪证。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程序,而且导致个别案件错判、误判,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为此,笔者就如何防止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用伪证提出如下建议:一、完善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制度审查核实证据是诉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审判人员审查证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对民事诉讼伪证者的惩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使当事人举证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其效益亦被实践证实,但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事人举证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暴露,大量伪证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妨碍了诉讼秩序,浪费诉讼资源,容易造成个案裁判错误,无法维持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影响审判的公正,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和法律的权威,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忧虑。但目前法学理论界对伪证行为系统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而且由于我国缺乏明确详尽的证据规则,造成法院查证效率不高,无法有效防范、打击伪证的局面。笔者通过对实践中发现的 38例伪证的分析,从审判实践者的视角认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事诉讼中的伪证时有出现,而法院对制造伪证者处罚很不一致。本文仅就民事诉讼中有关伪证的几个问題谈点粗浅的意见。 诉前伪证与诉中伪证 按照伪证发生的时间,我把其划分为诉前伪证和诉中伪证。 诉前伪证。所谓诉前伪证主要是指诉讼参加人或其他人在民事诉讼开始前,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意图通过法院的审判,损害他  相似文献   

6.
"伪证",即伪造证据。民事诉讼中的伪证,是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为了追求民事诉讼案件的胜诉结果,而故意伪造、毁损或隐匿相关证据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妨碍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更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致使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甚至不能得到法律的应有保护。鉴于此,本文就民事诉讼法中的伪证责任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审判中伪证的处理和预防□钟再根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伪证,是指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举用证据的人,在法庭审理案件时,故意制造和举用虚伪的证明、鉴定和翻译,致使其成为有利于己方的非事实的“证据”材料。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一些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曲解和滥用举...  相似文献   

8.
病人可以择医治病,但当事人却不能通过合意选择优秀的法官审判自身的案件,从而使当事人对审理自身案件的法官产生了不信任心理,进而“案件一进门,双方都找人”,这实在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悲哀。而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建立起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官审判案件的制度,则可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或诉讼上的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中,由审判人员主持,通过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双方自愿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终结诉讼。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对诉讼秩序、对方当事人诉讼权利、法院权威等均造成实际的损害。由于各种原因,此类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置。为此,本文在调查分析其行为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与实际危害的基础上,对伪证的预防、审查认定、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设计及操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伪证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应一方当事人申请,或在人民法院调查时,故意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事实进行虚假陈述,进而影响案件审理的行为。证人伪证现象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在司法实践中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证人伪证的防治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06,(11):56-56
为切实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丰台区法院注重从4个方面引导当事人依法实施诉讼行为,并严肃处理当事人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析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几个误区袁文进,刘敏回避制度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保证民事、经济案件公正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有效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消除当事人对审理过程公正性的疑虑,增强审判工作的社会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现阶段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陈鹏程 《特区法坛》2005,(6):28-28,50
人民法院实行立审分开后,案件的主审法官没有直接与当事人接触,杜绝了腐败滋生的土壤,有效地保证了法官公正办案。但由于负责立案审查的法官没有参与案件的审理,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案件,疏于审查或没有认真审查而简单地予以登记立案,造成遗漏或多列当事人等情况,导致主审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追加当事人及重新通知开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的过份迟延,不得不对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部分分开审理,显然与设立附带民事诉讼是为了节约审判资源、降低审判成本及减少当事人讼累的立法宗旨相悖。现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案审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5.
专利审判是经济审判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但是由于专利审判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新的工作内容,因此为了从审判程序的角度保证人民法院搞好这项工作,同时也为了使专利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能够正确、及时地行使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必要明确加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冉 《中国司法》2009,(6):86-88
民事诉讼活动中的伪证现象对诉讼活动的公正性、效率性、严肃性均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对此,各国立法都制定了完善而严密的制裁措施。在我国,民事诉讼活动中的伪证行为十分突出,现有法律及防范制裁体制的建立还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以识别、防范伪证的发生,伪证惩罚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 切实规范经济审判秩序强钧这些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经济审判工作在转变观念,为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和改革开放服务,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的说来,各级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经济审判中,“漏列当事人”往往是二审发回重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目前各地法院推行的错案追究责任制来看,该问题已成为明显的错案表现形式之一。使广大审判人员不得不投入较大的精力,以防此类现象的出现。然而,笔者认为:作为民事、经济审判中,仅存在“漏告当事人”,而不应出现“漏列当事人。”“漏列当事人”不应作为错案而进行追究。第一,“漏列当事人”有悻于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原则,使民事案件的“自诉”带有“公诉”之嫌。所谓“漏列”,指应该作为主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相对方当事人未告的情形下,法院未将其…  相似文献   

19.
诉讼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判明案件的依据,也是作出正确判决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进行,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使证据在法院审理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些案件特别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个别人员却无视法律,凭空捏造事实,有意掩盖真相,出具伪证,给当庭质证、认证,当庭宣判造成了很大困难,严重干扰了庭审功能的发挥,影响极为恶劣。如任其发展,势必破坏举证制度的严肃性,干扰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甚至将庭审引向歧途,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下面…  相似文献   

20.
剖析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不难发现其既没有明确法官违法审判的诉讼法律责任,也没有明确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责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掣肘和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影响。在程序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的现实背景下,重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尤显必要。诉讼法律责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且该制度是确保民事诉讼程序自治和实现诉讼公正及诉讼效率的必要保障。因此,强化正当程序理念,整合现有法律规范,明确法官违法审判的诉讼法律责任,细化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责任,使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实现体系化并切实得到落实,乃是确保民事诉讼法正常施行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