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日益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态势。这次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它通过科技与生产的融合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现代科技革命的这些促进作用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合理性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远见     
如果说,15世纪以来传统大国的竞争比的是“谁走得更远”.走得越远的国家(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国;20世纪以来的大国竞争看的是“谁发明得更新”,谁领衔更新的科技革命(比如美国、德国、日本),谁就能领先世界。  相似文献   

3.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德平 《理论文萃》2005,(5):23-30,11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受到极大的挑战。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了旨在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政府治理范式运动,  相似文献   

5.
新科技革命与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每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甚至重大挫折,莫不与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后果相关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三次科技革命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  相似文献   

6.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最基本元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大量新史料的被挖掘和利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俄罗斯国家档案有关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的解密开放,使苏共、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改写了国共首次合作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肖广森 《奋斗》2011,(6):27-29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是那样神奇、那样伟大,一个崭新的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革命老区,20世纪30年代初就正式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1948年撤出陕甘宁,东渡黄河后选择了西柏坡。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刘志丹》脱稿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描写的是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的革命传奇生涯。但该小说还未正式面世.就惹来了一连串纷纷扰扰的轩然大波和是是非非。令人发指的是,康生利用小说《刘志丹》,策划了一起当代中国历史上骇人的文字狱。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些激进的学生团体要求社会和政治革命。1969年5月,盐见孝也、田宫高磨等激进派组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赤军派”。田宫高唐等人认为,“应该改造社会主义各国,作为日本革命的基地,也作为世界革命的国际基地。先在社会主义国家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后,再重新登陆日本”。他们认为,朝鲜是地理距离最近的“和帝国主义有敌对关系的国家”,是“最近的反美国家”。所以他们决定劫机飞往朝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精神研究大体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纵观革命精神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新时期新阶段仍有进一步加强革命精神研究与革命精神实践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以建宁为中心的闽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曾多次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重大战斗也发生在这里,开国十大元帅有八位(即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刘伯承、罗荣桓、陈毅)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谱写了光辉壮丽的史诗。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37-38
闽东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闽东人民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了一块方圆数百里的革命根据地,闽东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解放,翻身当了主人。我这个有幸与闽东人民共同经历这场伟大革命的老战士,怀着与闽东老区人民同样崇敬的心情回忆闽东革命史上的这一伟大事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一直是20世纪两股最强大的潮流,从本质上看,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推动了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都对世界科技革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等方面存在严重偏差,未能实现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之一。而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乡村变革的两大重要变量。革命根基牢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虽受日本侵略破坏,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政策是其乡村变革的主要原因,亦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力。党在乡村实施一系列的革命措施,改造乡村社会,其影响巨大。然乡村之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  相似文献   

15.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11,(12):53-54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学术界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曾出现过一个高潮。先后有大量文献资料、回忆录、人物传记、研究著述、历史资料选辑(编)等几十种研究成果问世。进入21世纪,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更进一步朝着纵深方向和微观领域发展,不少学者都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工作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然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笔者发现,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才研究少有涉足。或涉而不深。因此,本文从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才建设这一角度出发,作些粗浅评述。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乡村变革的两大重要变量.革命根基牢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虽受日本侵略破坏,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政策是其乡村变革的主要原因,亦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力.党在乡村实施一系列的革命措施,改造乡村社会,其影响巨大.然乡村之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  相似文献   

17.
首先要抓住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尾声机会”。16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包括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世界经济大致发生了三四次产业革命,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革命等。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时间大致是1945--2020年,目前还有一些“尾声机会”。  相似文献   

18.
鲁南 《世纪桥》2009,(4):52-55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可惜的是,《共产党宣言》这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命文献的中文第一版本,却迟迟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末,以城市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辟蹊径,转战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在这一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芒的井冈山精神横空出世。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硕果。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0周年大庆。为纪念这个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此,我刊特编发《井冈山上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文,并约请有关专家进行评点,与广大读者一起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佳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卢佳 《湘潮》2014,(12):8-12
二战以后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质的变化,高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