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冻胚胎既具有物的特质,又具备人格属性,在对其法律性质进行认定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遵循主体说,客体说或中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之概念的扩张已成必然,人格物具备了存在的主客观条件,其存在的合理性已不容忽视。冷冻胚胎的民事法律性质,应根据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在尊重冷冻胚胎天然属性和公序良俗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将其定性为人格物。  相似文献   

2.
冷冻胚胎不同于人,因为还没有生命;也不同于物,因为有发育成为人的可能。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应获得适当尊重。冷冻胚胎的处理依据主要是夫妻在知情同意权中达成的合意,但也应区别对待。法律赋予不行使生育权利一方的利益应优于行使生育权一方,且应允许不行使生育权利一方改变已经达成的合意;其他情况下,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最终性。处理冷冻胚胎的任意性法律规范的设计同样应优先考虑不行使生育权方的利益,且以冷冻胚胎的销毁为任意性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问题无疑是基础性问题。"冷冻胚胎"是否属于可供继承的遗产范畴、民事主体地位及基本权利主体的界定、继承人应如何行使权利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很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法律纠纷.宜兴冷冻胚胎案引发了社会对冷冻胚胎的广泛关注.立足于冷冻胚胎的特殊性质,结合目前学界观点,宜将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界定为伦理物.此外,通过对现存的冷冻胚胎的处理方式进行梳理,从比较法角度、公序良俗角度和侵权角度对完全代孕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失独老人唯一可行的处置冷冻胚胎的方式是完全代孕.  相似文献   

5.
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直接决定其处理原则。在法律属性问题上,冷冻胚胎既不是民法上的物,也不是民法上的人,但它是自然法则范畴上的生物人。因此,其处理原则是:任何人或者机构都不对胚胎享有所有权和继承权;精子提供者和卵子提供者的法定生育权可以对抗冷冻胚胎的生命权;不得以违背公序良俗之方式贬损冷冻胚胎作为生物人的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6.
"侵害客体的事实属性说"立足于德国通说、日本学说在客体错误处理规则上存在诸多缺陷的背景,以及在当前我国通说的既定格局存有不少问题的前提下,跳开旧有学说的一切桎梏藩篱,特别是摆脱日本学说对我国客体错误处理规则上的捆绑束缚,以完整、精准的推导流程,以及严谨、合理的说理论证,得出符合普通人法感的处理规则,以解决客体错误。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是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題,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尚未取得一致看法。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对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经营性标记、信誉所享有的权利。无形性、专有性、时间性、可复制性、对世权和支配权、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以及依法审查确认等不是知识产权的特征,客体的非物质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和行使是知识产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法院调解被认为是我国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又是以当事人自愿原则为核心的纠纷解决形式,因而带有当事人处分权和法院审判权双重属性。但理论界对此双重属性的研究仍止步于表面,这是引发调解书再审启动制度上众多争议的根源。所以,需要系统地探究法院调解二重性的内涵,为其再审救济方式"正名",并在其属性建构的分析框架下、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调解书再审启动的事由、主体等实质条件和级别管辖、申请期限等形式规则。  相似文献   

9.
人工生育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道德观念,它一方面给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使得自然生殖下确定亲子关系的原则受到挑战。为了明确父母的权利义务,保障人工生育子女的合法利益,确定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人工生育区分成三种情况,各种情形下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世界各国立法的规定以及学者们主张和学说。  相似文献   

10.
演绎作品的构成要件决定了它的双重属性:对已有作品的依赖性和相对于已有作品的独创性.而演绎作品的双重属性则决定了其权利的行使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对其创新部分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另一方面,当行使权利涉及到已有作品的表达元素时,必须获得已有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因此,当再次演绎所演绎的作品时,根据是否涉及到已有作品的独创表达元素,决定了授权条件是单一授权抑或是复合授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