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去发宴     
陈毅能言善辩,在中苏谈判时,驳得赫鲁晓失张口结舌。赫鲁晓夫说“:你是元帅,我是中将,我说不过你。”因此,陈毅博得“元帅外交家”的美誉。他长于作诗,有“元帅诗人”的桂冠。其实,陈毅还是一个联坛好手,曾巧撰对联来作统战工作。1939年8月,陈毅率一部新四军,渡过长江,挺进苏北  相似文献   

2.
何方 《现代领导》2010,(12):37-37
1958年2月,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对于陈毅来外交部,张闻天早就料到了,估计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固然是个能上能下、不计较名利和地位的人,但是明显地得不到信任,恐怕总会感到不那么愉快。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领导的新四军处处神出鬼没,打得侵略者闻风丧胆。特别是日寇黄桥司令长官川佐太郎,对陈毅又恨又怕,无可奈何。经过一番密谋策划之后,川佐太郎决定请陈毅“赴宴”,一则可探听探听新四军的虚实,二来可施缓兵之计。陈毅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如约“赴宴”。陈毅一到川佐太郎处,川佐太郎就皮笑肉不笑地说:“久闻将军是军中儒将,吟诗赋对十分拿手。我有一哑联,请将军联对。”话一说完,就傲慢地随手将一削水果的小刀掷入茶盅之内,并诡秘地奸笑了一下。陈毅剑眉一竖,拿过一旁的草帽戴在头上,带着几份鄙夷的口吻说道:“此乃雕虫小技,何…  相似文献   

4.
早春暖流     
早春暖流特约记者傅志泉苏南地区,宏观看是坦荡平原、鱼米之乡,但局部地方也有丘陵延绵。当年,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就曾经战斗在这块平原西部的茅山地区,为这片沃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君不见,山坡上还有陈老总住过的“洋房”遗迹──实为山羊栖身的简陋草房。冬天里...  相似文献   

5.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28年4月,他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剩不多的老战友。“文革”期间,陈毅遭到江青、康生、陈伯达之流的诬蔑和攻击。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并向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相似文献   

6.
“将军诗人”是对陈毅的美称。这一美称最早出自郭沫若1955年5月《赠陈毅同志》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大量诗词,现尚存700余首,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  相似文献   

7.
许虔东 《今日浙江》2004,(12):42-43
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词,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只收录了其中的一部分。1955年5月,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称陈毅为:“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有关浙江的诗作不多,笔者从相关史料中搜集到几首。较早的一首《野营》,作于1936年春。当时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部分红军和游击队江南坚持斗争。那时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信中简述他的经历时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  相似文献   

8.
陈毅同志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是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名将,也是一位豪放爽朗、独具风格的革命诗人。我们衷心尊敬陈毅同志,也非常喜爱他的诗词。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陈毅同志勇敢战斗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在陈毅同志逝世后,毛主席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并勉励陈毅同志的家属子女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但是,祸国殃民、罪恶滔天的“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妄图打倒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陈毅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李学明这个题目,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说是毛泽东对陈毅有这个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毛泽东对陈毅的这个评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作为元帅,陈毅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作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作为外交部...  相似文献   

10.
谭余保,湖南茶陵人。1927年11月,他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红军长征时,谭余保被留下坚持革命斗争,出生入死,发展了湘赣地区的游击战争。1937年10月下旬,为寻找谭余保及其领导的湘赣边游击队,项英特派党代表陈毅从瑞金经吉安进入武功山,几经曲折来到九陇山山区。陈毅和随从副官被蒙着眼睛带上九陇山,游击队负责人段焕竞、刘培善问明来者竟是大名鼎鼎的陈毅,一时拿不定主意,决定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派团特派员黄炳光,带上几个侦察员,将陈毅送上铁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沙家浜》当年可谓妇孺皆知,传唱不衰。然而,这个红色经典故事的生活原型是谁?作品是如何诞生的?36名伤病员养伤阳澄湖畔1939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根据支队司令员陈毅的命令,带领部队冲破日、伪军的封锁和国民党军队的限制,从苏南茅山根据地出发东进。东进途中,部队沿途袭击日伪军,炸毁敌占火车站等,不但给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更扩大了我党和新  相似文献   

12.
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事迹,虽然诸多历史学家已写下了许多专著,但对于他在1916年秋至1927年春这段时间里,曾一度超脱世外,遁身茅山的往事,却至今鲜为人知。康有为一生中,曾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为什么到了晚年,却偏偏会与茅山结下不解之缘呢?应该承认,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晚年政治上趋于保守。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心情抑郁,但仍未能忘情政治。他一面组织"孔教会",发起"定孔教会为国教"的活动,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与盘踞在江苏的张勋等人保持密切联系。1916年夏,有位茅山道士到上海找到康有为,邀请他到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茅山一游。康有为对于那位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  相似文献   

13.
陈毅与他的国民党兄弟□文惠陈毅作为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外交家、诗人,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他的堂兄陈修和是国民党资深的中将兵工专家,胞兄陈孟熙曾在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任职,1949年12月在四川乐山率部起义,小弟陈季让长期在家乡工作,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26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著名的诗人陈毅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笔者来到了陈毅的故乡--乐至县,聆听着陈毅一生中一个又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一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十社(原薛苞镇张安井正沟湾)一间小瓦房里。在这里,陈毅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少年时代,陈毅在成都作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去法国学习。1921年,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为了重开内战,征服南方各省,打算以川滇铁路50年修筑权及全国印花税作抵押,向法国借款3亿法郎购…  相似文献   

15.
陈毅被称为儒将,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与知识分子交朋友是陈毅的主要工作内容。知识分子愿意与他交往,促膝谈心,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求知若渴之人,懂得尊重人。陈毅的好学是闻名遐迩的,战争年代,他的随身行囊主要是书,任上海市市长后,工作之余,他常独自上街逛旧书店,不仅自己爱淘书,还责令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善本古籍,他很少题词,但把上海跑马厅改建成“上海图书馆”后,馆名是他主动题写的。上海解放时,上海工作对于稳定全国,对于我党工作中心转入城市有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在开国元勋中,就品格和性情而言,笔者甚为心仪的是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今读《李新回忆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涉及陈毅的虽仅两处(一处还是在前言中),却又引发出笔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孟红 《传承》2012,(9):10-11
陈祖德到北京国家围棋集训队后,陈毅一有空就来看望大家。每次陈毅来时总那么随便,没有随同人员,穿着简朴。他常和运动员一起在国家体委食堂用便饭。他喜欢吃四川菜,什么辣子肉丁、担担面……他总拉着陈祖德坐在身边,给陈祖德捡菜:"要吃好吃饱,也要注意锻炼,跑步、打乒乓球什么的,把身体练好,才有足够的精力下棋嘛。"陈毅还常开玩笑地对陈祖德说:"哪天有空还要和你下一盘,跟你拼一下,别看你是全国冠军,我还不服这口气呢!"  相似文献   

18.
孙鹏 《长江论坛》2013,(4):73-77
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是茅山宗的活动中心,是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历代高道把茅山作为养生修道、隐居炼丹的场所有其客观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神灵仙真的“三宫五府”建立在茅山“仙洞”之内,这体现出道教文化逍遥齐物、道通为一的思想;茅山“仙洞”幽深阴凉的环境与道教贵阴尚柔的思想一致;茅山“仙洞”的神仙传说影射出道教对修道理想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历代高道隐居茅山“仙洞”养生修道,反映出他们主张远离世俗、保真养气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联语撷趣     
笑联我国有些寺院景点的笑联,是人们遇到烦心事时的清心“良药”。四川乐山凌云寺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云南昆明华亭寺联:“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湖南衡阳罗汉寺联:“大肚能容,容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戏联有些戏联,语言明快,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如:“人生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你放开眉目做;世事原来多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脚踏实地看…  相似文献   

20.
海峡信使     
(上接第4期)曹聚仁在北京呆了近三个月,陈毅、邵力子经常来看望他,与他交谈,所谈是“重要的拟议”。严格意义上讲,曹聚仁是个明使,他的两岸递话,主要还是把中共的信息,通过公开报道,向海外也向台湾传递。这表明了蒋介石的复杂心态,在作出决断前希望将中共的政策意图了解得更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