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注印度经济: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逢印度大选之年,被印度人民党神话般地誉为“大放光芒”的印度经济,一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也有舆论认为,当前的印度经济并非像其所宣扬的那般美好,强调经济成就只不过是为了赢得大选而“作秀”。如今大选落幕,但印度经济究竟如何似乎仍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难解之谜。印度经济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印度自1991年实施改革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在加快。1992—2001年10年间,印度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6.06%,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1997—2002年,印度连续5年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其中2001—2002财年为5.6%;2003年更是表现出…  相似文献   

2.
印度在接待尊贵来宾时,有一个特别的欢迎仪式:“点红,”即在客人前额正中点一个红点。其实,印度人,特别是妇女更多的是给自己点红。只要去过印度就可以发现,印度妇女,不分老幼,不分贵贱,、都在前额正中点一个红点,这称之为“吉祥痣”。在印地语中叫“迪勒格”。  相似文献   

3.
吴藕珍 《世纪桥》2005,(10):56-59
在经济全球化之下,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各有各的强项:日本的技术、管理、国际渠道胜人一筹;中国和印度的人力资源和广阔市场,无人企及;而俄罗斯的自然能源令人艳羡。若能使这几大国真正消除分歧,加强合作,大家则可以找到更多的合作空间来避免冲突,这需要有更多的政治家来提供这方面的思路,因为理论上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袁南生 《湘潮》2005,(6):47-49
印度的班加罗尔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嘱目,这不仅是因为它有“花园城市”、“空调城市”的美誉,更因为它迅速崛起为印度信息产业的中心,被人们称之为“南亚的硅谷”。一些在印度多年的西方外交官和我谈到印度的城市状况时,除了摇头还是摇头。但一提起班加罗尔,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5.
1956年3月,我从印度奉调回国,任国防部外事处长。那时外事处属国防部办公厅管,但外事工作上一些重大事情彭总都亲自过问。周总理也交代过我:“你的任务就是给彭总在外事方面当参谋,凡事请示他。”庐山会议前夕,彭总率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东欧八国。这次访问,名义上是加强我们和这些国家军队间的友谊,其实是应苏联要求,到东欧国家去显示一下中苏两国依然是“坚如磐石”般团结的,也给这些国家做一些“团结”的工作。那时,匈牙利、波兰事件过去不久,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关系依然有些紧张,这些国家内部动荡不安,他们的领导人也欢迎我们去,在政…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4):4-13
印度是南亚第一大国,有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和辽阔的土地。近年来,印度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进入世界大舞台的中心地带,引起世人瞩目。与此同时,一股“印度热”也在世界各地升温,难怪有不少专家感叹:“印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7.
印度:零面值货币向行贿受贿宣战 腐败盛行一直是印度公共管理部门的一大顽疾。如果某位官员说“我希望看到甘地冲我笑”,就是在暗示对方赶快掏出印有圣雄甘地头像的钞票“意思意思”。为了向这种腐败风气宣战,印度的反腐组织“第五支柱”发行了一种“零卢比”钞票,索贿的人除了看到“微笑的甘地”,将一无所获。目前,该组织已经印制了2.5万张这种“钞票”,它的正面与50卢比纸币的设计几乎相同,不同的是面值为零,  相似文献   

8.
1950年6 月,我在印度接 到一道别具一格 的调令,是黄作 梅同志从香港发 出的。事情的原 委,颇堪回味。 1948年8 月,我受命从香 港到印度去从事 “文史研究”。 我从此离开了香 港《华商报》, 也告别了耕耘逾 十载的新闻从业 园地。为了申请 国民党当局的护 照,我改名换 姓,解放后难以 还原,沿用至 今,以致除少数 同志,几乎没有 人知道我的真名 实姓了。临行 时,香港工委书 记章汉夫将我的组织关系面交工委负责外事和国际宣传的乔冠华,让他同我保持单线联系。 我在加尔各答附近的和平村(Santiniketan)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新兴力量象征的“金砖四国”之一,中印对比成为国际政治领域和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现在,国际流行语已经将China与India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Chindia,它不仅真实地反映出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同时,表明中国与印度的崛起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际上,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印度威胁论”同样存在。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印度发展超级导弹就是针对美国的。美国知名军事评论员哈罗德·休切逊预测,20年之后,印度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同样,在经济领域的“印度威胁论”也十分明显。例如,印…  相似文献   

10.
贾海涛 《理论学刊》2006,(5):111-114
目前,海外印度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三大海外移民群体,仅次于分布于全世界的英国人的后裔和海外华人群体。海外印度人在印度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每年平均140亿美元的汇款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来源。海外印度人除了汇款之外,对印度经济还有更大、更直接的贡献,作出这种贡献的主力军就是在欧美的新移民和高科技“劳工”。印度软件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画中历史     
小山 《党建文汇》2014,(10):48-48
19世纪的印度在英帝国众多殖民地中素有英国“皇冠上的宝石”的关誉,英国王室与印度也有着特殊的关系,名义上英王还兼任印度皇帝1911年,英国新国王乔治五世想出一个独特的加冕方式,去印度让自己既作为英国国王又作为印度皇帝在那里加冕。  相似文献   

12.
世界都在反腐败,各国招数都有不同。最近看到几个国家的反腐新招,既饶有趣味,又行之有效,在此与诸君共享。例如印度有个叫“第五支柱”的民间反腐组织,他们发行了一种“反腐钞票”——直接套印印度50卢比的钞票票面,和真钞无异,但不同的是原50卢比的币值换成了0卢比,印度央行的印章则换成了“我承诺决不受贿也不行贿”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喜与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印度的发展态势强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不少媒体认为,印度有可能会在“金砖四国”中占据领先位置。中国应该对印度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有足够的认识和忧患意识,既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成就,也不要因担心印度是否会超过中国而忽略了自身存在的弊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落后,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武部地处军地接合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部”、部队的“地方工作部”,是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地方政府的“兵役机关”。从当前人武部班子成员队伍结构来看,大多数是从作战部队和上级领导机关交流来的,抓部队是强项,  相似文献   

15.
1958年1月,我当时正在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工作,领导上让我作为翻译兼秘书陪同孙维世和阿甲两人去印度访问。他们一个是著名话剧导演,一个是著名京剧评论家。我和他们在印度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家朝夕相处近一个月,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是应进步团体印度人民戏剧协会(IndiaPeople'sTheatreAssociation简称IPTA)的邀请而去参加会议的。当我们飞抵德里巴拉姆机场时,天色已经昏暗,而大会即将开始。我们来不及到旅馆打点行李就迳直奔向露天会场。维世同志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又向大会敬献礼品,获得了…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9,(8):56-56
黄莹在6月13日的《广州日报》介绍:“金砖四国”(BRIC)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BPIC恰好是四国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因其发音类似英文“砖块”一词,故得名“金砖四国”。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在预测报告中说,到2050年,世界经济的主导者将不仅有现在的美国、欧洲和日本,还将有来自发展中世界的四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的说法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7.
左婧 《求实》2003,(Z1):51-52
莫罕达斯·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抨击英国殖民制度,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斗争,领导了非暴力抵抗运动,促进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为印度的自由和解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甘地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尊敬,被誉为“圣雄”和国父。 甘地一生坚持真理与非暴力,他把《自传》称为“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声明撰写自传的目的在于“描写我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他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对此,历史上颇有争议。有人认为,甘地和他所倡导的非暴力推动了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人认为是维护了殖民统治。如何认识甘地?我认为只有把他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以及他所代表的阶级关系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06,(6):44-45
“农民工”帕沃帕沃是一位49岁的清洁女工,她的头像和故事最近出现在《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她身上反映着印度发展的复杂轨迹。从一个角度看,她是印度经济起飞的绊脚石。她这样的人的存在,说明了为什么印度最近20多年远远落后于中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的个人生活,却比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日本和印度签署的有关协议,2000年11月中下旬,日本和印度海军在南中国海举行海上联合演习。这是日本两个月之内第二次在我南海耀武扬威了。2000年10月1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秋潮ss579”号柴电潜艇和“千代田AS405”号潜艇补给和救援船,曾参加过在南中国海举行的美、韩、新、日四国“太平洋-2000”海军联合训练演习。日本如此频繁地在南海显示军事存在,个中缘由何在?  相似文献   

20.
“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 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