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南屏位于安徽黟县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犹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村内有纵横交错的72条深巷、36眼井和300多幢明清古民居。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高墙深巷,纵横交错,尤其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我打开自制的翻得有些破烂的徽州地图,心里有些踌躇,突然有一个小村的名字跳入我的眼中——南屏。据我所知,张艺谋在南屏拍过《菊豆》,李安在南屏拍过《卧虎藏龙》,而且我还听说南屏的七十二巷如迷宫,游客经常会在里面  相似文献   

2.
台湾电影导演李安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在第2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获最高奖之后,两岸合拍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正在“打造”之中。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玉女蒋勤勤将给观众一份“墙内墙外满眼红”的惊喜。玉女演侠女随着电影《卧虎藏龙》在国内媒体上的炒作,即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卧虎藏龙》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剧中“玉娇龙”的扮演者蒋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7,(3)
<正>沔牯佬陆令寿先生在201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上刊发了他的大作《沔阳之"沔"》,好评如潮。陆先生在文中说沔阳人自称为"沔骨佬",也引发一些"网虫子"讨论,究竟是"沔骨佬",还是"沔古佬"?作为沔阳人,我过去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人家喊我"沔古佬",贬多褒少,或者逗笑而矣,于是哈哈一笑,也懒得"理论"。读了周古平先生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0)
正梅葆玖生前,我们经常能在一些场合碰见,这个消息非常突然。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到十分悲痛。梅葆玖先生为人非常和善,每次见到他,总是笑呵呵的。他是"温良恭俭让"的代表,我一直非常敬重他的为人。不仅在生活中我们有过交往,在工作上,我们还在纪念梅兰芳先生的活动中同台演出过《凤还巢》。梅先生和梅夫人非常鼓励、支持我,希望我可以学习梅派。我自己的恩师华慧麟先生就是梅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我也非常崇拜梅兰芳先生,一直在向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只知道"黑马"是个名词,不知道这也是个人名儿,甚至这个人还是文化人。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一篇短文。前不久,我在一份文摘报上看到原载于《世界新闻报》的黑马先生的一篇博文《一米排队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本刊2012年第10期刊登了毛剑杰先生的文章《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章开沅先生读后给编辑来信,欲寻找文中提及的在此舰服役的好友刘忠诚。经打听和询问,证实确有此人。章开沅先生为此特两次致函本刊:章开沅先生2012年10月份来函《同舟共进》杂志社郭编辑:贵刊2012年第10期中毛剑杰先生大作《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一文,引起我许多回忆。因为我1938~1943年在国立九中的好友刘忠诚(东北人)就是此舰(重庆号)现役军人。他在意大利停留期间曾寄给我  相似文献   

7.
笔者十余年前偶然写过一篇《近代湖湘文化化鸟瞰》的小文,那其实是受到钱基博先生的《近百年湖南学风》和李肖聃先生的《湘学略》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点肤浅看法,此后湖南诸家占地利之便,成果迭出,我遂知难而退,转换课题了。90年代初我写过一本《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时间范围自明末清初到本世纪中叶,这几年一直纠缠于《湖北通史》,大概可以说对湖北地方史和湖北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总体印象是,近代湖北文化的重要性远远不及湖南文化,尤其缺乏有分量的代表性的人物和成果,这种情况曾引起过我的思考。下面我将两湖文化略加比较,以加深对两湖…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本刊之约,邓伟志先生撰写了《论和谐社会》一文。因版面所限,本刊分两期选登其中主要内容:《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及其内涵》,《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供读者参阅。邓伟志先生1938年生,安徽萧县人,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他出版了《我的社会观》、《我的家庭观》等二十余部著作。  相似文献   

9.
我与北京的青年作家靳飞结婚前,靳飞约我去看老舍故居,在那里,我们受到了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女士和她的丈夫王端先生的热情招待。靳飞与舒家很熟,是故居的常客,我则是第一次步入这所保持着老北京味道的四合院。闲谈中,我想到一件事。我的祖父,日本的汉学家波多野乾一先生,曾翻译出版过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舒济夫妇听了,异常惊讶,问我,是不是兴亚书局印的?我说是。他们讲,那很可能是老舍著作在国外的首次出版。这是1992年12月的事情。那次与舒济女士见面谈话之后,我和靳飞忙着准备结  相似文献   

10.
王云涛 《友声》2005,(5):31-33
今年5月17日,是日本著名音乐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团伊玖磨先生忌辰四周年。四年前,应对外友协邀请,团先生率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苏州时,突发心脏病逝世。团先生生前曾多次应对外友协邀请访华。我曾两次陪同他率领的文化访华团,聆听过他的谈话。1990年我随对外友协代表团访日,在团先生家做客时,应邀与团先生一起过生日(我和团先生同一天生日)。对外友协出版《朋友遍天下》一书时,其中介绍团先生的文章是由我执笔的。在团先生忌辰四周年之际,写此小文以示纪念。“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对外友协曾经请董寿平老先生挥毫为团先生写了这款…  相似文献   

11.
走近委员     
张十现为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邳州市政协委员。1968年生于邳州市,幼承家学,1990年毕业于天津美院国画研修班,师从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顾问王之海先生和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会长虞小风先生,兼学古今百家,善作花鸟、鱼虾,被虞小风先生称为"中国虾王"。1997年,《虾趣图》荣获全国中青年书法美术大赛一等奖;1998年,《龙子龙孙》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大赛金奖;1999年,应邀赴泰国办画展,《龙之魂》被泰国皇家博物馆收藏。2000年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作过专题报道。《屹立东方》雄鸡图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代表作还有十米松鹰长卷《千秋英雄图》、四米长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笔者在巴黎的蒙巴纳斯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大片《卧虎藏龙》,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人整出的一点好莱坞效果。那段时间,中国对外输出的影片有好几部:《十七岁的单车》、《花样年华》、《一一》、《苏州河》等,与《卧虎藏龙》相比,都是很讨外国人口味的小众电影。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的初春似乎成了华语电影的 天下。一部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片《卧虎藏龙》以史无前例的十项奥斯卡提名成为华语电影打入西方主流世界的标志也成为街头巷尾人们惊喜的谈资。从张艺谋到李安,从《红高粱》到《卧虎藏龙》,镜头中演绎的那个中国在慢慢地进入西方人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他们,是灿烂热烈的高粱地还是空灵隽永的侠客风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在每一寸胶片的解构中述说着这个古老文明走向世界的方式。《卧虎藏龙》中的中国文化 如同诺贝尔情结一样,奥斯卡提名的公布像是一支强心针再一次刺激了中国人有些欲…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封建考论》及其学术争论谷川:冯先生的《封建考论》,我读了。对冯先生的观点,我完全赞成。冯:多谢谷川先生鼓励!您知道,关于封建的问题,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思考了,也曾写过小文进行探讨;但《封建考论》这本书的正式执笔写作,则是2004年到2005年我应聘在日文研主持东亚近代术语生成研究课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岁月如流,人事沧桑。弹指一挥间,去年正值熊庆来先生诞辰百周年,方国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这使我回忆起十年前难以忘怀的一桩往事。1982年12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在国瑜先生的书斋里,先生正向我叮嘱明日的工作安排:整理先生旧稿《云南金石文物题跋》一书事宜。是时,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负责同志何耀华来访,说:“明年4月20日,是云南大学校庆六十周年,学校校庆筹备委员会拟出纪念专刊,请方先生写一篇纪念熊庆来先生的文章。”先生虽年迈,已是年过八旬,视力衰退,不能看书写字,但  相似文献   

16.
<正>《承德老街》手绘长卷长约12.6米,宽约0.8米,描绘了清末民初承德西大街(即老街)的热闹景象,再现了当时西大街繁荣喧嚣的市井民生场面。整个画卷从构思到绘制完成有十余年之久,仅绘制就耗时两年有余。故该画卷不可不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之作。  相似文献   

17.
周晓冬 《世纪行》2014,(5):47-48
<正>我爱好收藏,尤其爱好收藏签名书。签名书是指带有作者签名或题词的书籍。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最理想的藏书是指有作者的签名或题词,或者曾经该书占用、使用并有印迹的书籍。"萌发收藏签名书还是1993年6月份,我进京采访红安籍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先生。在车公庄叶老寓所,年近八旬的先生接受了我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兴致极高的叶老在我临行前,特地送我一套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并在第一部《山村》的扉页上写下了"给周晓冬同  相似文献   

18.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9.
韩石山 《前进》2014,(1):59-60
<正>张颔先生今年93岁了。过90岁生日,由林鹏先生在迎泽街上一家酒店设宴庆贺,我去了,送他一张裱好的条幅,上面写的是:"学津远溯周秦上,风度平居魏晋间"。降大任先生见了,说词意甚好,切合张先生的学问与性情,接下来说,是你编的吧。我忙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前几天看杨树达先生的《积微翁回忆录》,有人送给杨先生这么一副对联祝寿,觉得意思甚好,就偷来写下献给张先生。  相似文献   

20.
叶锦添简介叶锦添,著名舞美设计家。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的高级摄影专业,曾担任电影双周刊《曝光人物》的摄影师,香港摄影家协会会员。自1986年加入第一部电影《英龙本色》(吴宇森导演)以来,叶锦添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服装制作。合作者遍及内地、台湾、香港,包括李安《卧虎藏龙》、田壮壮《小城之春》、李少红《大明宫词》、关锦鹏《胭脂扣》、罗卓瑶《诱僧》、陈凯歌《无极》、冯小刚《夜宴》等。其中,以《诱僧》获1993年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2001年更以《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与“最佳服装设计”双项提名,并荣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