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影子 《今日民族》2014,(10):35-37
<正>艳丽无比的色彩诡秘妖魅的表情胼手胝足呼风唤雨一步一调讲述历史故事一挥一舞演绎民间智慧记得儿时的梦境中常有妖鬼的形像,去山西的文化之乡寿阳看傩舞"爱社",或许是为了找回那梦中的舞蹈。文字里的傩舞我见过,老人的传说中我也听过,但如今却是要去见识它的全部精髓和奥秘,一种宗教的虔诚开始在我的心底升腾起来。傩舞那诡秘的脸谱,飘舞  相似文献   

2.
湛江民间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民间舞蹈祝宇湛江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逢年过节便有民众表演,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傩舞“考兵”、“走成伥”、“舞二真”、“舞六将”、“人龙舞”、“舞鹰雄”、“舞”、“散花舞”及“屯兵舞”。历史悠久的傩舞粤西的傩舞历史悠久,且为粤西独有,主要流传于雷州半...  相似文献   

3.
黄剑敏  庄华峰 《求索》2013,(11):61-63
明清以来,我国进入了自然灾害的高发阶段,长江下游地区也不例外。文章立足于历史现实,站在新的理论视角,以婺源傩舞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明清以来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傩舞祭祀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客观的探讨和分析:一是傩舞文化中的神灵信仰,由于明清以来长江下游地区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而产生,体现出信仰意识在灾害社会中的现世关怀;二是傩舞文化中的雨旱信仰,也从明清时期开始尤显突出,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与世俗性;三是傩舞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它正是自然灾害造成人口减少从而人们渴望多子多孙的一种文化表象;四是傩舞中的驱逐仪式,表现了村民们为了抵抗自然灾害实现自己个人愿望而对其崇拜的神灵进行诉求的一种精神行为,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包括傩仪、傩舞、傩戏等。我国南方的苗、侗、土家、仡佬、彝等民族中较为盛行。西南的藏族和北方的蒙古族中也有傩文化遗存。下面就黑龙江省蒙古喇嘛寺院中的傩舞作一探讨。 一、喇嘛寺院傩舞的传入 黑龙江省西部嫩江流域是蒙古族聚居区,早在辽金时期,蒙古杜尔伯特氏族、郭尔罗斯氏族就迁徙到这里游牧。到16世纪中叶,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四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从漠北呼伦贝尔东迁  相似文献   

5.
贵州民族戏剧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一种戏种。这种源于古时的巫术的最古老的文化形态,无论是傩舞还是傩戏,都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  相似文献   

6.
任宽 《传承》2012,(4):72-73
自商周流传至今的傩文化,在其产生发展的几千年里得以保存流传,是因为它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黔东傩作为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其中一支,它也并非傩面具、傩舞、傩音、傩仪以及傩戏等要素之间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以崇尚生命为理想的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强调感知的感情世界。它尊重自然,从最初的敬畏到最终的和谐状态,傩扮演的是协调与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角色。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黔东傩文化重建了生命的秩序和自我的调控力,并修复完善其道德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舞狮子     
《台声》2015,(4)
<正>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营、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  相似文献   

8.
林森 《今日民族》2008,(9):15-18
傩舞,是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文化遗存。至今惟存于青海隆务河畔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种傩祭活动的珍贵活标本。这种民间风俗活动生命力极强,延续和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也折射出今天青海土族人的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民俗广西     
子语 《当代广西》2010,(17):21-21
在宝钢小舞台上,别出心裁的《民俗广西》演出让游客们大开眼界。天籁之声的天琴组合弹唱出了壮家的柔美,诙谐有趣的原生态器乐表演《猴鼓》挥洒着瑶族的风趣,高亢的壮族嘹歌与秀美的壮锦服饰相映成趣,而傩面、傩舞、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萍乡市的湘东区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特别是傩舞、傩庙、傩面具“三宝”俱全,傩文化特色鲜明,全国少有。早在2006年,“湘东傩面具”就列入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时间不氏,  相似文献   

11.
武训(1838~1896),是清末山东堂邑(今山东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他以乞丐之身,靠乞讨敛金,先后兴办了柳林、杨二庄、临清三处义学,成为举世闻名的行乞兴学的平民教育家,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他死后却墓穴不保,请看:1966年8月,山东省冠县柳林镇也和全国一样闹起了“文化大革命”,柳林中学的师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他们上街游行,呼喊口号,贴大字报,并上北京下南方进行大串联,停课“闹革命”。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总人口21O万;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民好歌善舞。在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人民或出于祭祀,或出于纪念,或出于激励生产,或出于解除劳顿,或出于表达爱情,因此,在他们的社会生活里,产生许多积极健康有益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仅用歌来记述,且往往用古朴典雅的舞蹈来表达。在布依族民间,有着许多古朴、典雅、狙犷、健美的舞蹈,如铜鼓舞,织布舞,糠包舞,打粑舞,刷把舞,踢脚舞,板凳舞,棍舞,龙舞,狮舞等等。 布依族舞蹈一般都是在节日中进行,舞蹈与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布依族在各个历史阶段,为生产斗争,或因疾病灾害,或因死亡悲哀,或因丰收喜情,或因狩猎获胜,或因战争胜利,都有着一定的记述,久而久之,这些记述就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风俗节日。久而久之。人们又根据这些节日的来龙去脉编织成朴实优美,富有民族情趣的舞蹈,世代相  相似文献   

13.
正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融合的原始独特戏曲样式。傩戏自从流入民间,早已不仅是驱魅逐疫的巫术,更多地是一种即娱神亦娱人的祈福纳吉仪式。当今中国的江西、湖南、河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保存在安徽池州贵池地区的傩戏,即是古老傩祭的民间遗存。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古名贵池,是座千年历史古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虽然旧貌换了新颜,但依然可以找寻到许多岁月的留痕。当你走进古城的傩文化园时,就可以体会到  相似文献   

14.
正既有展现毛南族爱情文化、弘扬传统古朴爱情观念的"千人花竹帽姻缘会",又有凸显毛南族原生态气息的同填、同背、同拼、同顶、马革球和抢"飞鸟"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神秘的毛南万人傩面舞汇……此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让人回味无穷的环江香系列特色美食——这是6月18日至6月26日举行的2016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第二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向嘉宾和游客献上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5.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16.
<正>德宏州陇川县是我国景颇族最大的聚居地,共有景颇族4.7万人。景颇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陇川景颇族舞蹈多以打击乐器为伴奏,再配以长刀、手帕、扇子等作为道具。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锣以及竹制的管乐器"桑比"、"勒绒"、"比唇"、"东巴"、"巴扎"等。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舞等。从功能上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军事性、生产劳动和欢庆  相似文献   

17.
正孔孟缘,鲁台情。两岸一家亲,欢乐过新年。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由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山东省文化馆承办,台湾南投县文化局、台东县文化处、花莲县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大吉大利迎新年—齐鲁文化台湾行活动,于1月7日至14日在台湾举行。作为"欢乐春节"品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12,(12):2-4,72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与陕北隔河相望,国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33.6万人。柳林是一个文明古老、钟灵毓秀的文化之乡。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大禹治水遗迹至今仍在,春秋为晋国领地,汉代为代共王九子封侯国,北周设定湖郡兼置定湖县。今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兴于明、盛于清,因商贾云集、物贸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柳林盘子会,  相似文献   

19.
李耀平 《山西政报》2010,(23):33-33
今年以来.柳林县供销系统在省、市供销社的具体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用二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柳林整体跨入“三晋一流、全国百强”,努力实现建设实力柳林、活力柳林、魅力柳林、合力柳林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滚灯艺术由杭州湾畔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而生,是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民俗传统技艺。奉贤地处杭州湾入海口,滚灯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因为水患频繁,滚灯的源头与祭神的傩舞有关。后来又因此地是抗倭寇重镇,驻有大量军队,地方上也有民间组织,舞滚灯就变作他们健体尚武的一种训练载体了。滚灯从娱神走向健身和娱乐,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地方上每逢各镇灯会节庆之时,庆贺活动中也必有滚灯这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