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丕、曹彰、曹植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制造冤案和血案。但令人费解的是,拥戴曹丕的崔琰被赐死,拥戴曹植的杨修也被杀,曹操究竟要立谁为接班人呢?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汉室衰亡,政归权臣,国祚已微,唯有名号,改朝换代已成趋势。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称帝,第一次成功实践了和平易代,开魏晋南北朝禅位易代之先,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曹丕受禅代汉之前王莽亦以受禅的方式代汉,但两次代汉的一成一败有着深层原因。曹丕能够成功代汉经过很大努力,代汉后亦颇有建树。在储位之争中他凭嫡长子的优势以及自身才能取得了曹操重臣的支持,最终打败了曹操属意已久的曹植,获得太子之位;曹操懵逝后曹丕即魏王位,开始准备代汉事宜,并很快成功代汉建魏;曹丕代汉后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举措,使汉末混乱的局面有所好转;曹丕受禅代汉实现了权力的和平过渡,此后"汤武革命"和"禅让"成为王朝更替、权力转移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5,(3)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据守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的大军阀袁绍之子袁熙,有个妻子甄氏,生得艳若桃李,是一个绝代佳人,远近闻名。曹操是个风流英雄,早闻甄氏之美名,一心想得到甄氏。城破之日,由于军务繁忙,还没来得及找到甄氏,他的次子曹丕捷足先登,把甄氏弄到手,并已结为夫妻。曹操大为懊恼,但事已至此,岂有父亲和儿子争媳妇的。当曹丕领着甄氏拜见公公时,曹操亲眼见到甄氏,果然艳丽动人,更加后悔莫及,但表  相似文献   

4.
毛玠,字孝先,东汉末年陈留郡平丘县(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人。年轻时曾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曹操任为丞相后,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主持选举人才的工作。他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清廉公正之士,而对于那些虽有盛名而品行不端正的人,他始终不推荐。他以生活简朴为准来要求官吏,因此,天下之士无不以廉洁自励,即使是贵宠之臣,车马服饰也不敢过度奢侈。曹操赞叹说:"任用都能象毛玠这样的人,使天下的人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还有什么事可做的呢!"曹操的儿子曹丕在称帝前任五官中郎  相似文献   

5.
商朝第30代君王帝乙的长子名启,始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又称微子启。微子启原为太子,是殷纣王帝辛的哥哥,本应继承帝位,但帝乙却废他而立辛嗣。辛继位后,荒淫暴虐,多行不义。微子启多次劝谏无效,便离纣王而去。周武王姬发克商时,微子启让族人带着商朝宗庙的祭器,抬着棺木,  相似文献   

6.
卫姓源于姬姓,始于周文王姬昌的第9子卫康叔封。姬昌的四子旦,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周公旦。周公在摄政期间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三监并联合东夷的叛乱。平叛后,周公旦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的地区都分封给了反对叛乱的康叔,立国号为卫,国君康叔称卫康叔。卫康叔本名封,因初封于康称康叔。在周代,类似这样以王室周姓(姬)所封之国名为氏的多达48个。卫国初都于沫(今河南淇县),春秋初迁于曹(今河南滑县东南),后为逃避内乱,又由曹迁到齐。卫文公二年(公元前658年),卫都又先后迁到楚丘(今滑县东北)、帝丘(今濮阳西…  相似文献   

7.
汉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东吴第一次配合曹军作战,从背后偷袭关羽的蜀军,杀了关羽。为此,魏王曹操上表推荐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入贡,又遣朱光上书称臣于操,劝曹操称帝,说这是天命所归。  相似文献   

8.
1 胡风与鲁迅,曾经有过非同一 般的来往关系。翻开《鲁迅日 记》,我们即可发现,胡风与鲁迅自从1934年2月13日第一次在上海见面后(胡风《回忆参加“左联”前后》谓第一次见面为1933年7月,但《迅日记》没有记载),关系一直十分密切。 他们之间的书信来往十分频繁:从1934年1月起到1936年10月鲁迅病逝止,胡风曾给鲁迅书信五十二封,鲁迅亦曾给胡风书信二十三封(《鲁迅书信集》现存六封)。有时鲁迅几天内能连续收到胡风的书信,而鲁迅也几乎重要书信必复。这个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
正卢氏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桓公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姜太公吕尚十一世裔孙,齐国正卿)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的贡献,把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封给傒公,其子孙遂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秦时,博士卢敖定居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又  相似文献   

10.
话说关云长以书辞曹操,去河北寻故主刘备。曹操因前已许诺,不肯失信,于是唤张辽等一同前往送别,再一次赠以金银与战袍。关羽别了曹操,护送车仗前行。距东岭关不远时猛然想起,因走得匆忙,不曾向曹操讨一张“通行证”。转而又想,有金银在此,谅不难过关。于是让人取...  相似文献   

11.
清末海军“海圻”舰出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传承》2010,(7):46-47
"海圻"出访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病逝,乔治五世继位。英国政府定于第二年举办加冕仪式以示庆贺,遵循英国传统,加冕仪式活动中还包括了规模庞大的国际海上观舰式。为此,英国向世界各国广发邀请,正处在预备立宪改革阵痛中的清王朝也得到了这一邀请。经廷议,决定派遣贝子载振为庆贺特使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07,(7):57-60
刘备病逝于永安后,继位的刘禅只当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把所有的军政要务都交给了诸葛亮,蜀汉政权从此进入“诸葛亮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刘禅和诸葛亮也是一对非常君臣。那么,他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关系背后,又有什么历史的隐秘呢?  相似文献   

13.
<正>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针对延安的"潜伏"、渗透活动相当活跃。为防范特务的破坏,中共成立了中央社会部来指挥隐蔽战线的工作。当时社会部的保卫处侦查科长布鲁,曾被毛泽东称赞是延安的"福尔摩斯"。捣毁敌特情报网布鲁是陈泊的化名(布鲁是马来语"螺丝钉"的译音),原名卢茂焕,1909年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琼海),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广东海南和东南亚一带从事地下斗争,1932年在新加坡铲除叛徒的行动中,因自制的炸弹突然爆炸  相似文献   

14.
林嵩     
正林嵩,字降神(又作降臣),古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他自幼聪颖,胸有大志。懿宗咸通年(860—873年),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东)搭建草寮读书,刻苦攻读,博通经典,成为饱学之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跋涉千山万水,远赴都城长安应试。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策论,因立意高远,词采隽永而考中进士,誉满京师。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的223年问,今福州、宁德两地仅有的36名进士中,林嵩是继"开闽进士"薛令之后闽东  相似文献   

15.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取道斜谷,第五次伐魏。他动用蜀国绝大部分兵力,进驻渭南丈文原,与魏军相持了五个月。这次用兵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导致诸葛亮本人前线病逝。这有国力对比悬殊的原因,也在于诸葛亮决策欠妥。蜀汉的国力远逊于曹魏,向魏国发起正面进攻,蜀国本身就显得后劲不足;要支持长久的攻战,更不容易。三国分立,魏国就占有雍、凉、并、青、徐、幽、冀、豫、兖、司十州以及荆州、扬州的一部分,户66万,口443万,军队30万(《中国军事史略》军事科学出版社)。当时,曹魏已经营三世(曹操、曹丕…  相似文献   

16.
2月份的一天,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写到:"今读到贵刊文章《小额信贷:给穷人希望和力量》(本刊2006年第12期63页——编者注),遂萌生给文中提到的杜晓山研究员写信的想法,想请他把孟加拉国乡村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9,(5)
正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主持了仁宗朝著名的"庆历新政"。他一生政绩卓著,但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所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虽非山西人,但曾两次任职山西,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于闰5月10日去世。他临死前留下遗诏,按遗诏所示,时年二十一岁的皇孙朱允文于当年5月中旬登极称帝。因年号是“建文”,历史上称他为“建文帝”,为明朝第二任皇帝。一生拥有二十六龙子的朱元璋何以让其皇孙继位呢?事出之因是洪武廿五年4月,太子朱标西巡归来后不久便病逝,晚年丧子使朱元璋受到比十年前马皇后去世更为沉重的打击。况且二子秦王朱爽又在洪武廿八年死去,三子晋王朱椷也在洪武三十一年患了不治之症病死。噩耗使他不得不在悲痛之余重新考虑一个新的皇位继承人。当时深…  相似文献   

19.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乱世奸雄”曹操的形象。其实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有很多过人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善用谋略和重视后勤 ,形成了“重势、养力、固后、用奇”的战争方略 ,从而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 ,异军突起 ,统一北方 ,占有原东汉 1 3刺史部中的 8州 ,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  曹操 (公元 1 55- 2 2 0年 )字孟德 ,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县 )人。出身于宦官家庭 ,年轻时曾以孝廉士郎 ,后任洛阳北部尉 ,顿丘令。公元 1 84年黄巾大起义后 ,曹操因镇压起义有功…  相似文献   

20.
在曹丕诗歌中呈现着"美赡"与"鄙直"、"文人气"与"民歌特质"、"婉柔"与"刚健"等相互矛盾的特质,这些矛盾特质实际是曹丕性格矛盾的外化。曹丕与身俱来的善感以及超常理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造就了曹丕诗作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