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减灾》2000,10(4):13-17
(2 0 0 0年 3月 )1 关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灾害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1%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现在 ,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2 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人类将重返海洋 ,海洋将以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 ,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 ,毫无疑问 ,海洋对中国的发展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所创造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  相似文献   

2.
杨春瑰 《求索》2011,(12):23-25
由于人类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充分认知,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制度得以建立和实施。由于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的冲突,气候合作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围绕构建合作制度谈判的轨道也因为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演化。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建立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不断推进可再生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同时国际及国内市场碳交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些恰恰是国际谈判的正效应。未来国际气候合作制度将在动态中寻求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的由来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导致了全球严重的气候问题。全球科学界的结论一致认为,100年来气候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与广泛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其根本解决途径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共同的思想基础的国际气候合作.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革命性转变,它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观一方面为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际气候合作对其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位于滇西横断山南部怒江中游腹心区域的保山一带,自古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动植物资源作立体分布,具有人类起源发展所需要的优越条件。其地汉前属古哀牢国,西汉武帝以降在此设立不韦县、永昌郡(府、节度)。区内长期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傈僳、布朗、德昂、佤、阿昌、景颇、纳西等民族。在这一地区,远古、上古、中古以至近现代文物古迹丰富多  相似文献   

6.
毛勒端 《创造》2003,(4):54-55
陇川县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西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与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及盈江县接壤,西与缅甸毗邻。陇川是一个多民族县,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省通向缅甸以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这里美丽富饶,素有鱼米之乡、孔雀之乡的美誉;亚热带气候特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青水秀,具有开发热带作物、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是发展对外经贸便捷的陆上“黄金口岸”。  相似文献   

7.
当今是技术专家治国的时代,"技术至上"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在为人类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技术往往又会僭越而成为人类的主人。为此,许多作家或思想家都表达了对人类未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2)
正肇庆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活以及区位交通等方面做文章,以区位枢纽的姿态更深度地融入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优质服务。肇庆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是广东、广西的枢纽地带,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重要枢纽城市。肇庆拥有优越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及宜人的气候环境,临近广州、佛山等地,充足的土地资源也为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大型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道德     
钟平艳  阳立兵 《前沿》2014,(11):67-68
人和自然关系发展过程,经历了自然界对人的优越地位,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的保护三阶段,提出生态道德的理论,生态道德提出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对生态道德研究及运用。  相似文献   

10.
美丽富饶的台湾宝岛,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2,500毫米以上,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是我国著名的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耕地总面积为918,000万公顷,其中双期田357,970公顷,单期田及轮作田149,356公顷,旱田398,027公顷。水田与  相似文献   

11.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0,(11):34-35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接连发生,如海啸、沙尘暴、干旱、暴雨、高温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常态化"趋势。天气、气候和地球环境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政协天地》2011,(5):4
我们正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海平面在不断上升,降雨时空在发生变化,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水资源、水循环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当这一连串糟糕事件发生时,我们曾否想过,它们无一不与人类大规模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有关。人类对地球的污染已经到了非重拳出击治理不可的时候了。节能减排,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气候与经济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气候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气候治理上也要当仁不让。2018年6月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为规范气候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朱晓丹 《中国减灾》2011,(15):30-31
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灾害种类、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造成的影响也逐渐扩大,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陈迎  巢清尘 《人民论坛》2022,(14):20-2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风险,引发代际不公平问题,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气候风险,走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道路,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减缓和适应。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迫切需要构建全球、区域、国家、城市、企业、社会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赵斌 《人民论坛》2022,(14):14-19
格拉斯哥大会之后,全球气候治理实践进程似乎迎来新的起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政治发展中的逆流给全球气候治理前景蒙上阴影。全球气候治理受到英欧变局、美国霸权嬗变等冲击,而且《巴黎协定》始终面临国家自主行动履约难题。同时,全球气候治理也在制度碎片化、国家群体化、新兴大国主导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则重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气候合作,并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正野生动物是地球这个大家园的重要成员,其生存发展关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野生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我国疆域幅员辽阔,横跨维度也比较多,这为我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和类型丰富多样,珍稀品种和特有品种较多,并且品种  相似文献   

18.
台湾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地处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岛上大部分地区长年无冬,四季长青,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生物资源,如森林、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语,叫“树木择地而繁荣,名花适土而独秀”。说明人才成长与自然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指那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等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这些地方经济繁荣、人民不愁生计,文化教育事业发达,人才荟萃。中国中西部,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灾害种类、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造成的影响也逐渐扩大,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