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留学生家信     
梁良 《侨园》2001,(2):31
爸爸、妈妈你们好: 来到英国已经快3个月了,一直没给你们写信,真对不起,有的时候,我非常忙,所以没有时间给你们写信,请谅解。刚来英国的时候,觉得很多东西都不适合我,一下飞机,就看见一片一片的三四层楼房,天一直是阴着的。在地铁上遇见一个美国人和他说了几句英语,并且我也听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所以很高兴,觉得我比其他刚来的还是有优势的。到了家里一看,条件还不错,我住在三楼,只是屋子太小了,不过屋子里还是很暖和的,厨房也很大,并且有淋浴。靠近路边走不远的路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有篮球场,每到周末我都去那里打篮球。我住的周围都是土耳其人,所以英语的环境并不好,但我有信心学好英语。我到英国的第二天就去了“中国城”。那里在伦敦的中心,很热闹,并且看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批驳“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中,经常见到“弱肉强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张之一”的提法。请问,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江苏江都县港务处谈广义谈广义同志: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前夜,资产阶级代盲人斯宾塞(一八二○——一九○三)用庸俗进化论去解释社会现象,使社会学生物学化,从而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斯宾塞搬用英国博物学  相似文献   

3.
最近,报纸上、广播中批评了一些官僚主义者。我在江苏省太仓县采访,常同那里一些乡书记、乡长、乡经联会主任们谈起这件事,他们都说: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乡里厂里干部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紧张得要死,哪里还敢闹官僚主义?闹一点,马上会吃败仗呢! 乡、村一级是社会的基层细胞,原来不是产生官僚主义的土壤。但是,从前干部们捧的是“铁饭碗”,于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颐指气使、闹瞎指挥者,有之;以权谋私,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防盲工作会议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70%的县、乡、村和80%的省、地、市针对本辖区可避免盲症问题建立初级卫生眼保健网。同时应在全国广泛开展眼保健及防盲治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500万人,约占全球盲人的18%。而且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人,这意味着几乎每一分钟就新增一位盲人。专家预计,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防盲,到2020年,全国盲人总数将会增加4倍。  相似文献   

5.
谈“比”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比出来的。细想想,这话颇有道理。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生活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他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人才     
“中国人的智能与外国人是一样的”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清早,晨光熹微,中国学者洪国藩照例第一个来到实验室。 这里有第一流的实验条件,是世界生化科学家荟萃之地。这位三十九岁的助理研究员没有丝毫胆怯。他自信:“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智能是一样的!”为了在核酸领域获得突破,他倾注了全部心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农历的狗年。留意一下狗的命运,笔者发现它们在西方世界倒是特别走红。 在外国报纸上读到这样一条消息:英国一个叫库克的市民从水中救起了一位小姐和她的狗。不久,库克收到拯救落水者协会寄给他的一个英镑,作为他救人的奖赏。几天后,库克又收到一张支票,这次是十英镑,是英国动物保护协会奖给他的,因为他从水中救起了一条狗。在那里,狗的身价竟是人的十倍!  相似文献   

8.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复明庄建民在5年内为175万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近一年来在广大城乡陆续启动。一批批城里来的医疗队,一辆辆设施先进的眼科手术车出现在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为那里的盲人诊疾治病;各城市眼...  相似文献   

9.
最近到一个滇西大理的一些地方采访,看到这里一些乡、村虽然自然条件很差,但农村各项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干群关系颇好。我问一位乡干部他们的工作“秘诀”,他回答:“就靠感情,我们是带着感情去工作。” 带着感情去工作!这一“秘诀”颇能给人启示。我们做工作,很大  相似文献   

10.
夜宿穆索里     
从新德里北行200多公里,一马平川,到一个小城市,叫达拉东,人称“喜马拉雅山的人口处”。它也是铁路的终点站。从那里再往北,便是“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山道。汽车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间公路上绕来绕去,宛如凝固的波涛中的一叶扁舟。一个多小时后,便到了英国人当年的避暑山庄——穆索里。 当林则徐在广州严令禁烟的时  相似文献   

11.
张铭 《瞭望》1986,(18)
我是一个高中回乡知识青年,家住常德县瓦屋垱乡泉水村。那里离县城七十多里,是一个“塝田连着巴茅山,一无公路二无电”的穷乡僻壤。我家九口人,除父母亲外,还有年逾七十的爷爷、奶奶和四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在村里算得上是顶呱呱的贫困户了。过去,为了摆脱困境,我寄希望于高考,想借此跳山“农门”。 然而,事与愿违。一九八三年我的高考分数虽然达到了录取线,但因视力不合格而被“刷”了下来。我回到家里,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心想一切都完了,只好一辈子呆在穷山沟里了。 这时,父亲来到我的房间,语重心和地说:“铭  相似文献   

12.
董立林 《党政论坛》2013,(12):49-49
英国:去工业化摘掉“雾都”帽子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曾经历过最严重的空气污染。在工业革命初期,伦敦地区工厂烟囱密密麻麻,昼夜不停地燃烧煤炭,带来了海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使得这里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从而被称为“雾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那阵子,老师私下里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传授了“治学秘诀”,那是老师从他的老师那里学来的。这“十字真言”道破了很简单,大白话一句:“做学问不靠拼命靠长命”。据说这句至理名言的两位创造者,晚年都真的很有学问,成了学界泰斗。当初少年气盛,只把它当玩笑话;如今想来,还可真值得细细琢磨。 这话怎么理解都行,诠释余地很大。粗者看到了活命哲学;只想长命,自然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浅者看到了懒汉恩想:不想拼  相似文献   

14.
对于正常人来说,假如给你一小时的黑暗,你会有什么感觉?在德国汉堡的“仓库城”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名为“黑暗中的对话”。所有参观者都要通过电活预约的方式,设定一个参观时间,然后预约者组成八人小组,由一名盲人导游带着,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展馆。在黑暗中,正常人只能通过触觉、听觉、嗅觉来感知这个黑暗世界。在进入黑暗之前,八个参观者会每人得到一根白色的手杖,在关掉手机和相机以后,盲人导游带领大家进入一片漆黑。“在黑暗中,正常人和盲人的角色是颠倒的。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某县在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有一个乡汇报工作时,大讲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法、措施和成效,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会后,县里组织各乡镇负责人前往参观学习。可到实地一看,根本不是那回事,这个乡的主要领导不得不说了真话:我们是把“想法”说成了“做法”。  相似文献   

16.
留影西姆拉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穆索里住了一宿,第二天起了个早,驱车向西,在群山中爬上爬下、左转右旋,足足走了一天,黄昏时分,才好不容易抵达印度最著名的山城西姆拉。印度有个说法:“国家的心脏在德里,群山的心脏在西姆拉”。这种说法的历史想必不长,因为往前推200年,它还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直到1822年,有一个名叫肯尼迪的英国殖民军官觉得那里同自己苏格兰家乡的气候和景色相仿,便盖了第一幢乡间别墅。后来,难耐德里摄氏40多度酷暑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甘当小伙伴王振华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只有英国“热烈支持”美对伊实行军事打击的方针,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伦敦跟在华盛顿后面亦步亦趋”。伦敦何以对华府亦步亦趋?“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被认为是英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和...  相似文献   

18.
卢起 《瞭望》1993,(13)
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不仅拥有令人回味的酒,还拥有欧洲最大的大学城。那里有一个名气不小的新闻学院,我就在这个学院里注册当了“研究生”。尽管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纸上谈兵”,但新闻实践同单纯的学术研究还是相去甚远。我来到这里,若仅仅在纸堆中研究,不到新闻单位去“真刀实枪”地练练,似乎总是个缺憾。我瞄准了一个机会:乘暑期到法国《西南报》去实习。《西南报》是个覆盖了法国西南8省,发行量在法国位居第2位的地方报纸,尽管是“地方军”,那气派却并不亚于巴黎的“中央军”。它拥有1234名员工,其中记者266名,分布在总社及27个记者站中。他们又联络着世界各地2800名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2,(3)
当前世界上现代化运输方式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它们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水运阶段:水运是占老而又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早期的工业发展,对水网的依赖性很大。各国在历史上形成的水域工业,至今仍占很大比重。 铁路阶段:自一八二五年英国修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来,铁路作为新的运输手段,使工业布局摆脱河系、沿海,向腹地深入。到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理由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间小屋子,屋子里住着一个盲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料这个花园,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却把花园侍弄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花园里总是一片姹紫嫣红。一个过路人非常惊奇地观赏着这漂亮的花园,不解地问盲人道:"你这样做为的是什么?你根本就看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