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狱 《瞭望》1990,(16)
鲁迅先生爱好古籍、碑帖、笺纸,也欢喜购买一些古铜镜、古钱币,这和他平生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这里仅想就鲁迅买古钱的事,参照《鲁迅日记》,略作一二钩沉的小札。 1913年8月14日《日记》记云:在广文斋买古泉(钱)十八品,银一元。”琉璃厂有专卖古钱的店家,最著名的是“广文斋”,它的创始人为刘三戒,店铺开张于清咸丰五年,由于对古钱的真伪好恶颇有  相似文献   

2.
伏琛 《瞭望》1989,(47)
鲁迅写于1926年的《马上日记》,曾述及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并指出:“他是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按,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号莼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所著《越缦堂日记》,由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影印出版,共64册,记录了李氏自清咸丰四年(1854)至光绪15年(1889)上半年的朝野  相似文献   

3.
卜束 《瞭望》1990,(12)
新版《鲁迅全集》对鲁迅早年的友人乔大壮,作了这样的注释:“乔大壮(1892—1948)名曾劬,字大壮,四川华阳人。1913年任京师第二初级审判厅书记官,后任教育部编审员。鲁迅曾请他书写《离骚》集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夬鸟)之先鸣’。” 从《鲁迅日记》检索,发现自  相似文献   

4.
陈晋 《瞭望》1991,(45)
除反复阅读《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外,毛泽东平时还广泛涉猎历代纪实性很强的历史演义和笔记小说这类“杂书”。 1937年1月31日,他专门给李克农一封电信:“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这是指近人蔡东藩所著的流传甚广的历代通俗演义小说。1944年7月28日,在给谢觉哉的信中,毛泽东告诉他到范文澜处寻找《明秀南北略》及其他明代杂史之类的作品,并说:“《容  相似文献   

5.
翻遍鲁迅的著作、书信、日记,直接提到张闻天本人的材料,迄今为止,仅见一条,这就是鲁迅翻译厨川白村的《西班牙剧坛的将星》一文时作的说明。鲁迅写道:“因为记得《小说月报》第十四卷载有培那文德的《热情之花》,所以从《十字街头》译出这一篇,以供读者的参考。”引起鲁迅译介培那文德兴致  相似文献   

6.
近读杂书,发现了几条中国古代与进化论有关的记载和达尔文著作中对此的引述: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艺专著,记载了实际生产技术与有关的科学知识。此书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遭秦燔火之后,由汉人撮合周朝残简,补缀而成,收入《周礼》以补“冬官”之阙,两书遂合二为一。在《考工记》“国有六职”一节中记载了古代的三条谚语:“橘  相似文献   

7.
瞭望哨     
《瞭望》1998,(52)
可贵的《民情日记》浙江晓冬有消息说,浙江嵊州雅璜乡32名干部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成了反映群众呼声最直接的渠道。他们串百家门,记百家情,解百家难,受到农户的欢迎。《民情日记》之所以连民心,可贵之处在于“落脚点”实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直接...  相似文献   

8.
继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了七卷《蔡元培全集》之后,今年夏季,南开大学高平叔教授主编的十四卷注释本《蔡元培文集》又在台北出版.台湾中央研究院陶英惠教授撰文介绍高平叔说:“他这一生,几乎皆为蔡先生奉献,这样执著的‘傻人’,真是举世难找第二人!蔡先生何其有幸,在晚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篆刻     
伏琛 《瞭望》1991,(22)
鲁迅先生曾于1914年写过一篇有关篆刻的短文,收于许广平编的《集外集拾遗》,这是仅见的鲁迅谈治印的专文,题为《<蜕龛印存>序(代)》。后来他虽无暇注意及此,但他游览过杭州的西泠印社,对这个专门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机构颇为重视,也很关切。 川岛(章矛尘)在《鲁迅先生1928年杭州之游》一文中,曾记述了鲁迅游览西泠印社的往事。此次游杭,鲁迅偕许广平同来,自7月12日晚至17日展,前后游憩了四天,这在鲁迅辛劳的一生中,是很难得的数日之闲。 鲁迅到杭州的第二天,就由郑奠和川岛陪同前往西泠印社。他们在“四照阁”  相似文献   

10.
将孔佛二语联用的,出于金圣叹。“或问金圣叹度岁如何?答扎云: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两圣人一语尽之矣!”(顾公燮:《丙午日记》)现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贵刊1990年48期上刊登的《买义与卖义》一文,立意和论述都很好,但文中有两处明显的讹误,现予指出。一是文中两次出现“冯暖”这一人名。孟尝君门下的那个食客并不叫冯暖,而叫冯(火爰)。“冯(火爰)客孟尝君”的故事,见于《战国策:齐策四》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冯  相似文献   

12.
农历腊月将尽,春节即将来临,城乡人民迎“年”的喜庆气氛已经达到高潮。看看城乡“年货”市场吧:在农村,那些昔日的穷庄稼汉们,买“年肉”再不是一斤、二斤地“小刀割”,而是几十斤地“大刀砍”,甚至成扇(即胴体猪羊的一半)地往家扛。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一定时期生活的原始记录,日记是一种珍贵的史料,农民日记因其少见而弥显珍贵。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农民侯永禄的日记《农民日记》便是这堪称“珍稀”的农民日记中之一种。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20,(1)
正1915年2月14日,鲁迅日记有一段记载:"午前往章师寓,君默、中季、逖先、幼舆、季巿、彝初皆至,夜归。"章师即章太炎。当年他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攘夺国权,妄图复辟的祸心,被当局软禁于北京贤良寺。鲁迅是众所周知的章门弟子,而马叙伦1911年夏经章太炎介绍,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所以他们结伴去探望章太炎,畅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同年10月22日,鲁迅将他跟周作人共同辑录的《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寄赠马叙伦。这是一本关于绍兴的乡邦文献史料,记述了浙江的风土人情,也记述了会稽的先贤轶事。马叙伦是浙江杭  相似文献   

15.
书讯     
《瞭望》1991,(52)
《文坛故旧录》 《文坛故旧录》是赵家璧先生的又一部力作。通过日记、书信、生活照片等第一手资料,生动地记录了这位老编辑、出版家辛勤耕耘的一生。其中“书人书事”与作者的另一部力作《编辑忆旧》所叙紧相关联,写的是在“晨光”时期历尽坎坷的编辑生涯。《编辑生涯忆茅盾》、《老舍和我》、《和靳以  相似文献   

16.
辗转得到一位17岁留守少年自杀前的日记,其内心世界的矛盾与痛苦挣扎,引人深思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逃课、上网,让班主任挠头,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但这个表面强悍玩世不恭的高中生,却在2006年9月底从学校的宿合楼上“纵身一跳”。晓陈(化名)留下的一本日记里,既流露出对传统意义上“好”的向往,也有与成人世界从价值观到沟通方式的断裂带来的迷茫。“六一”前夕,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有关专家指出,这本留守少年日记透露出的强烈信号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平襟亚与︽作家书简︾司马一勺鲁迅先生曾说:“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见《且介亭杂文二编》)读者爱读作家书简,无非是为了凭藉作家书简当更有利于钩稽文坛的故实,探索作者的生平。这是人们所公...  相似文献   

18.
谢狱 《瞭望》1988,(45)
中国新兴的版画,成就巨大,这是和鲁迅先生的热心倡导分不开的。鲁迅热爱版画,则是由来已久的事。知堂老人晚年写的有关鲁迅童年时轶事,每多这方面的记述。 我们记得,1933年间,鲁迅与郑振铎合编了《北平笺谱》以后,兴致颇好,两人决定继续合编《图版丛刊》,拟介绍宋、元、明以来中国彩色和单色版画于世人。目的是:一、让中国的现代画师了解中国古代人物、屋宇、器物,免得他们误把广东饭馆的现代器物当作唐代器物来描绘;二,让外国画家了解古代中国的风俗民情,免得这些艺术家“画五六百年前的中国人,也戴红缨帽,且拖着一条辫子,站在牌楼之下,而远处则一定有一座塔。”(鲁迅语)  相似文献   

19.
卜束 《瞭望》1991,(2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宋之话本”,说:“宋都汴,民物康阜,游乐之事甚多,市井间有杂使艺,其中有‘说话’。执此业者曰‘说话人’”。旧籍记述这些“说话人”大致分四家:有说“小说”者,有“谈经”者,有“讲史书”者,另一种叫“合生”(见吴  相似文献   

20.
今年接连看了两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童年在瑞金》和《大气层消失》,不禁肃然起敬。他们把电影当作严肃的事业,而且怀着一颗伟大的心。这伟大,是一位哲人所界定的伟大;“我所谓伟大的,是他竟替我们二十岁的青年,想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而且并不离开了现在。”(见鲁迅:《颂萧》)真的,这两部影片都为我们的十来岁的儿童,想到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