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进彪 《党政论坛》2014,(19):63-63
从山西诸多被带走调查的官员及涉嫌买官卖官的事实看,找老板资助上位,在当地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且已经形成了类似富人俱乐部般清晰的“政商朋友圈”。而其中为煤老板提供保护和找煤老板资助上位这样的对口结合,更是“政商朋友圈”中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在这条风景线上,权力与利益交映成辉,官员与老板相映成趣,官场与商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在全社会铺天盖地“关注”高考的日子里,记者与几位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重点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交流,他们无不对愈来愈起劲的“热炒”高考深感忧虑。其一,一些家长对考生过度娇宠,以及一些方面刻意就“一节为考生让路”的造热使人反感,其二,一些趁机而上的商业推销,以及追求“新奇特”的浮躁渲染更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3.
官员说,劳动部门不再只是“城市劳动局”;外来工说,论就业服务我们也是“本地人”;企业主说,统筹就业放大了劳动力资源这块“蛋糕”。  相似文献   

4.
称“老板”与讲政治 如今“老板”流行,就像当年街上流行红裙子。光顾酒店、夜总会的男士定被服务员尊称为“老板”;广告词也大呼“老板气派”、“老板风格”;还有什么“老板鞋”、“老板裤”……然而,被称得最多而又真正做起了老板的是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 “老板”是对旧中国私营主和外国资本家的称呼,他们欺压群众,剥削工人,本属当今批判和唾弃的对象。而厂长是社会主义企业的负责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那么,为什么今日的厂长被称作老板呢?为什么有些称呼和被称呼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究其原因,是政治意识淡薄的表现。有的厂长明明知道“老板”的含意,依然听起来喜滋滋、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部属和群众明里暗里称领导同志为“老板”、“老头子”等,有的领导不但不加纠正,反而半推半就或甚是默许,使本来应该正规严肃的称呼变得庸俗起来。对此,干部群众非常反感,必须引起重视,严加制止。朋友、邻里间叫老张、老李可以随意一点,但在党组织内、上下级之间、相互之间称“职务加同志”或“姓氏加职务”是明确规定,是一种组织规范,含糊不得。如何恰当、准确地使用称呼,如何使称呼有品位、好沟通,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严肃对待。要看到,对领导怎么称呼是一个“晴雨表”,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领导的思想作风。风起于…  相似文献   

6.
彭波 《瞭望》1989,(Z3)
我在北京市石油销售公司老李和小陈陪同下,驱车驶往北三环路附近的一个加油站,想看看他们抓汽油“票倒”。 还是小陈厉害,一下车就盯上了几个“目标”,上前跟他们“侃”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2,(26)
“现在的‘排行榜’太多太滥,歌迷反感,业内人士也反感!”作为“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创始人,北京电台策划中心主任张树荣的这番话大大出乎记者的意料。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歌曲排行榜”,是中国原创音乐史上创办时间最早的排行榜之一。经过9年的精心打造,已成为国内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推广阵地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歌曲排行榜”不遗余力地发掘和推介原创音乐作品,堪称是歌手“人气指数”和作品受欢迎程度的“风向标”,其声势、规模及影响早已突破地区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当了官、掌了权,用通俗的话说叫做在官场上有了“位子”。坐在各种“位上”的官员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往今来,我们的社会虽然发生了巨大变迁,但总的说来,官员的“位上”观仍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珍惜之、慎待之,在权力面前能够克己奉公,想到为百姓造福;另一种是玩弄之、滥用之,想方设法谋取一己私利。显然,两种截然不同的“位上”观,不仅反映出官员对待权力的不同心态,而且决定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乃至最终的结局:流芳还是遗臭。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8日,在厦门经济特区,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的的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悄悄地向世界拉开了帷幕。虽然取得的成果今天看来微不足道——合同利用外资4500多万美元,对外贸易成交额7500万美元,但这一成功尝试为福建的对外开放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从此以后,一年一度,海内外的企业家、投资商、政府官员便为之忙了起来,带着资金、带着项目、带着美好的心愿,奔向那把以阿拉伯数字“9”、“8”和福建招商贸易洽谈会的英文缩写FFIIT组成的金钥匙,奔向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从此以后,中国多了一座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陈科霖  谷志军 《政治学研究》2022,(1):117-128+159-16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从“创造政绩的约束条件”以及“创造政绩的理性选择”两个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赛的本质是地方官员在有限注意力前提下针对不同行政任务的注意力分配基础上的多元政绩竞争。对中国地方官员多任务竞逐的经验加以考察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可以发现地方官员面临着运动性任务、竞逐性任务、日常性任务以及约束性任务的多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竞争呈现出“直通赛”“锦标赛”“资格赛”“淘汰赛”并存的多元政绩竞赛格局。对“多元政绩竞赛”分析框架的“小切口”建构,有助于为进一步认识“地方官员行为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大问题”提供新的进路及可能。  相似文献   

11.
吴歆 《党政论坛》2012,(8):42-43
中央和地方双向交流任职、从基层遴选公务员、工人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基层官员集体“充电”……2010年,中国在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方面打出的“组合拳”,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公务员的选拔,到各级党政官员的晋升,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2,(6):48-48
朱新军在2012年第16期《人民论坛》上针对当今中国社会频繁上演的官场政治秀发表观点认为,近年来,指责官员“作秀”渐渐成了许多人的习惯,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除了个别官员的“作假”、“忽悠”之外,原因还有两个:一是部分官员在“秀”正确的内容时。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二是部分“作秀”因官员缺乏恒心或被误解等原因半途而废,“秀”而不实。那么,怎么引导,使官员能够在政治舞台上“秀”出最佳效果呢?对于官员来讲,一方面,必须在为什么“秀”、拿什么“秀”、怎么去“秀”的问题上进行认真斟酌和考量,以正确方式“秀”出正确内容,坚持不懈地“秀”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公众的怀疑心理,并为政治生态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从山西诸多被带走调查的官员及涉嫌买官卖官的事实看,找老板资助上位,在当地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且已经形成了类似富人俱乐部般清晰的"政商朋友圈"。而其中为煤老板提供保护和找煤老板资助上位这样的对口结合,更是"政商朋友圈"中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在这条风景线上,权力与利益交映成辉,官员与老板相映成趣,官场与商场相得益彰。在"政商  相似文献   

14.
1993年,中国的“大款”、“富婆”忽然成了某些报刊上的“主角”。“大款”们大把花钱的“奇闻”,被有些记者写过来又炒过去,但读报的人们不禁生出反感,人们想问:“大款”们是不是照章纳足了税?  相似文献   

15.
有企业家把老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财富”,第二种是为了“抱负”,第三种是为了“造福”,并倡议做第三种老板。 这位老板的“老板观”是极有见地的。应该说,作为老板,为了“财富”、“抱负”和“造福”,都是不错的。为了“财富”,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没有错,无需置喙;为了“抱负”,实现个人理想,也没有错,无可非议;为了“造福”,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  相似文献   

16.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水利部、中国环境科学院水环境研究院、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主管官员和专家学者,日前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就“北京节水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赞“老板老睡地板”江西陆建珠不少场内外的朋友喜欢称江西共青垦殖场的“头们”为“老板”。何谓老板?共青垦殖场的党委书记、场长余修炎却是这样诠注的;“老板,老板,就是老睡地板。”局外人或许会以为这仅仅是一句戏言。说拥有10亿元固定资产、几十家分厂、企业总...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非典”时期一大批各级官员因未能履行职责而被就地免职以来,“官员问责”制开始走进人们的政治生活。这表明我国对重大事故、事件中失职的官员进行问责已经付诸实践,责任政府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树立权责对等理念,建立责任政府正在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 以前,贪污腐败是 英殖民当局的宿疾。人们评价当时的政府是“机构腐败成风,官员贪污成性。”行动党在竞选中向选民承诺,它执政期间要建立起廉洁正直的政府。几十年来,行动党一直致力于廉洁政府的建设。这期间,它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确有独到之处,十分引人注意。急速地培养和重用奖学金获得者行动党执政后,要兑现对选民的承诺。然而,面对那些已将贪污受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大批官员,一时无法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又不能立即将他们解职或调离。虽然在新的政府领导人的严厉监督下,官员中的贪赃枉法之…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4,(12):47-47
张培元撰文指出:“钉子户”是指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钉子户”总是被视作政府施政的“绊脚石”。在现实中,我们也总能看到一些地方官员在拆迁中,不惜动用暴力手段,理直气壮,无所畏惧,而且还会在大会小会上洋洋自得地进行“表功”:在拆迁行动中排除万难,拔掉多少“钉子户”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