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陈珍 《党政论坛》2011,(16):54-54
中央苏区邮政是今天人民邮政发展的开端和基石。苏区邮政是在步哨、传山哨、交通站以及没收国民政府邮局系统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它随着革命武装的胜利而诞生、发展、巩固和壮大。1931年9月,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革命根据地日趋巩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成立。  相似文献   

2.
黄振平 《理论导刊》2006,(11):67-68
陕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前沿位置;陕南商洛山区是红25军长征的途经地和转折点;陕南汉中、安康南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配合各路长征红军的转战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与红军长征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红四方面军是我军三大主力之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创立于黄安七里坪,先后开辟和发展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三月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和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一起,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为了全面地研究长征,继承和发扬我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本文试图以长征的历史过程为线索,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对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历史功绩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4.
他--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加入叶挺"铁军"参加北伐,后参加南昌起义、湘南暴动:红军时期率红六军团西征,为长征担当开路先锋;与贺龙红二军团会师后并肩作战,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长征中担任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中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兵围日寇占领下的北平;解放战争中曾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后被林彪邀作四野第一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直接接触民族问题,把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使民族问题的解决符合中国的国情。红军到达甘肃、宁夏回族地区后,中共中央根据当地独特的回族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状况,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这不仅增进了该地区的民族团结,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也为以后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习仲勋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总结照金、渭南等根据地的经验基础上对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正确的领导与决策;他在根据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了土地革命、繁荣经济、廉政建设、普及文化等一系列的根据地建设活动,灵活运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南梁革命根据地进行创建、建设与扩大,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有了最后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伊胜利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第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纵横福建、江西、广东、...  相似文献   

8.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 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 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红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记者海伦·斯诺1937年的廷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0.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从1935年10月,党巾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军纪严、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 建党80周年的喜庆日子来临之际 ,我们上海党校系统的同志们 ,以及上海各个方面的同志们 ,上井冈、忆传统 ,访红军故乡 ,走红军之路 ,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江西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人才辈出 ,在党的历史上 ,江西更是确立了其不可磨灭的地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开辟了大片革命根据地 ,播洒下革命的火种 ,形成了燎原之势 ,迅速燃遍全中国。在江西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即陕甘边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由于其"特殊性",在土地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同时也成为党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及北上抗日的出发点。作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是加强党的建设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典范,其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西北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区域建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到1932年6月,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了3个道委、27个县级革命政权,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诞生了10支成军建制的部队,是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境地带,我们党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鄂豫皖红军长征途中,由红25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以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为中心区域,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浙川,陕西省的洛南、商南、丹凤、商州、山阳、镇安、柞水、蓝天、长安、宁陕、旬阳、佛坪、洋县等县市的大部或一部地域.先后建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镇安、五星、山阳县苏维埃政府,宁陕县土地委员会,以及13个区、52个乡、314个村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万余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根据地从1934年12月建立,到1937年4月红军撤出,存在2年4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5.
张友坤 《各界》2011,(8):78-79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毛主席亲自指挥我们进行了直罗镇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围剿”.我当时在红军78师232团任营教导员.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0月21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2)
红军在回民地区十分注重处理好民族关系,坚守民族平等原则,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通知,就开展回民工作做了较为详尽的指示。红军官兵严守纪律,通过广泛宣传,特别是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回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战略大转移的顺利完成,并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浩林 《学理论》2012,(24):267-268
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取得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胜利,党和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与武装斗争同时进行的还有坚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井冈山斗争尽管历时很短,但是党和红军依然取得了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元 《各界》2014,(7):42-46
1933年9月21日下午,陕西耀县,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薛家寨外,持续一整天的激烈枪声开始逐渐稀疏,红军阵地巍然不动,而围攻的国民党军和地方民团精疲力竭,纷纷溃退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