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伟 《乡音》2013,(3):15-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也各具特色,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区域。晋冀鲁豫黄河流域就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文化展示最好的平台之一就是博物馆展览。构建冀鲁豫区域特色博物馆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博物馆间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发展和建立区域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而且能够解决当下我国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博  相似文献   

2.
融合·联动     
上海市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工作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体现了"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融合了跨学科、多专业的合作;体现了市级层面主导,区级层面配合和开展区域特色服务及多部门、多领域参与的联动,因此该项工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政协》2010,(12):15-16
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特色园区,已成为不少地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展步伐,近日,大丰市政协围绕"加快发展产业特色园区,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青岛保税区立足区域实际,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型区域,在构建特色基层组织、提升综合发展实力、辐射带动腹地经济、推进区域和谐进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趟出了一条在特色经济区域实现和谐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2000年新一届管委会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全区上下凭着"自强不息、激情创业"的保税区精神,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武陵山作为全国区域版图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下,实施片区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突破区域分割、基础薄弱、思想陈旧三大障碍,采取打破行政壁垒的区域管理政策,制定武陵山片区的特殊扶贫政策,制定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政策,制定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政策,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这一方资源丰饶之地一定能早日腾飞。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培育、打造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经济,是适应市场、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常山县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扶持、壮大特色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驿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打造特色小镇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应突出特色小镇建设的融合性,依托区域优势加强系统设计,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科技含量,完善配套法律服务与保障,将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怀柔区加快突破怀柔科学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怀柔区政协在市政协的有力指导和区委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以服务加快构建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主线,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扛起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永不懈息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推动形成“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沿西江省区与广西沿西江市县的积极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形成具有西江流域特色的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四大区域协调机制从发展来看,西江流域各省区将在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基础融合、应用融合、创新融合和金融融合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2012-2020年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融合发展指数表现出空间非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贸易开放水平和国有企业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有企业规模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各区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分异程度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净差异是总体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济功能区从"极化发展"到"泛化延伸"是必然趋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有近30个经济功能区,可以通过"补缺提升"、"功能外溢"、"区域合作"、"设置新区"、"融合周边"等途径实现"泛化延伸",并以此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功能区的"泛化延伸",应把握好区域分工与融合发展、空间拓展与集约发展、市场促进与政府引导、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成本付出与收益获取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但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合作共赢模式,还能使更多亟待发展的区域更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促成区域经济全方位融合发展和格局重构。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性国家战略、区域间协调机制、区域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平台等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杨懿  时蓓蓓 《湖湘论坛》2020,33(5):126-135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特定产品领域,对于健康旅游产业形成机制缺乏系统阐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切入,审视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表明:外部政策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推力以及内部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的拉力是促进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健康旅游通过"健康+旅游"嵌套和"旅游+健康"嵌套两种模式形成融合发展的初级形态,进而通过学习模仿和自我调节,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业态;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两种路径,具体可分为资源延伸、功能延伸、服务渗透和技术渗透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发展特色经济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分析鄂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自然环境特点,应知鄂西北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鄂西北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发展农产品加工,培养一批现代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湖北的知名旅游品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区位经济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鄂西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终结后,世界力量对比变化与中美复杂互动、全球化加速和经济危机交织、互联网发展及多元文化融合,使"中国特色"、"中国制造"、"中国声音"格外醒目,并在客观上导致我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稳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压力.  相似文献   

16.
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未来区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区域文化传播的革新方式,需要在区域文化传播中全面实现文化自信,应注重凝练文化精神,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跨区域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独特环境,差异化的行政体制、司法体系、政府市场关系、民主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制约三地的深度协作,尤其是港澳地区深入人心的"小政府理念"导致行政协议、高层会晤、联席会议等传统协调机制越来越难以落地,粤港澳三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极为困难。为更好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关键在于强化治理驱动,充分发挥大湾区"一国"之利,"两制"之长,大胆探索,主动创造先例,创新治理方式。一是加强立法,继续完善顶层协调机制,奠定跨区域治理的法律基础;二是在大湾区选取小块地段设立共治示范区、创新示范区进行跨区域治理试验,循序渐进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三是重视基于宗亲底色的文化生态链建设,增进大湾区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建设美丽中国醉美贵州为题,从站在全球和全国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发展视野建设醉美贵州,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特点,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从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醉美贵州的路经选择4个方面,探索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途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建设重点。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的价值理念、运行机制与政府功能,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以下简称"四化"),为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