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知情权在现代消费者权利体系中有着基础性地位,它决定着消费者其他权利的实现,我国虽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初步确立了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但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仍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程序救济保障,消费者撤销权的确立和消费警示的规范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信用造假行为日趋泛滥,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相较于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与直接救济更依赖于民事法律制度。建立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健全相关民事责任体系、完善"网购"纠纷在线多元解决机制,可减少"炒信"不法行为对消费者的侵害,并给予其及时救济。  相似文献   

3.
网络交易以其便利快捷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使消费者权益在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中容易受到损害。文章探讨了在网络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题,重点分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方面面临的挑战,如对网络消费者交易权、隐私权、知情权与退换货权利的保护等,并提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交易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和退换货方面的法律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冲突以主体双方分别对相关信息享有权利为前提,是由于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导致的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关系。协调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权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衡量原则、最大利益保护原则、权利位阶原则、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权利限制原则和保护弱者原则。应从立法完善、诉讼外的手段和诉讼内的手段三方面协调知情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获知权,它是基于对消费者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利之一.消费者获知权与消费者知情权仅一字之差,但二者法律涵义不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成为时代潮流,消费者获知权的实现需要国家及其各种舆论工具、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行走在公力救济边缘的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利救济方式。在现代社会,私力救济依然保持了它自己的领地。因为法律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强者的武器,所以弱者在寻求权利救济的时候,常常不得已采用私力救济的手段。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私力救济必然有其运行的逻辑,我们应该允许弱者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权利保护,这或许是一种代表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私力救济和国家权力互动的新形式。它既有利于弱者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7.
邱兰棣 《前沿》2014,(21):132-133
由金融产品的专业性、复杂性所导致金融交易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在接受金融服务及购买金融产品过程中,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为凸显,其相关权益亟须得到法律的保护。而对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进行保护又是其他权利得以保障的前提。本文立足于探索目前对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进行保护的立法现状并且剖析其缺陷,找出完善的方案维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8.
认罪认罚中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不仅是出于程序公正、权力制约的考虑,同时也是实现权利保障、和谐司法的需要。被害人在侦查阶段主要是证据的重要来源,其诉讼权利主要集中在参与权与救济权方面。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中被害人虽然有发表意见权,但没有程序选择权,知情权、获得法律帮助权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中,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同,在程序简化的同时,也剪裁掉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因此,有必要在认罪认罚中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参与权、知情权,同时还应赋予被害人程序选择权、获得法律帮助权及有限上诉权。  相似文献   

9.
用网络知情权的方式代替真正社会权利的实现,这一点正是网络时代政治文化生活中值得警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前沿》2011,(8):87-90
商业秘密和消费者知情权在市场经济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秘密之于企业与消费者知情权之于消费者同样重要的,但同时两者之间也引发越来越多的权利冲突。虽然商业秘密有其构成要件及公共利益对商业秘密的限制,知情权有着法律规定的范围,然而在商品充斥的现今,仅仅如此对于划定各自的范围是不足的。针对二者的冲突及如何解决,笔者从二者地位及价值比较、最低限度的知情原则、违法和不正当的商业秘密不予保护原则、个案衡平的方法、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权利冲突时证明责任的分配等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试图找出二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权利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法律的思维方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强调权利的合理性优于权利的合法性;权利的现实性优于权利的理想性;权利的实现优于权利的救济;权利的保障优于权利的设定;实体的权利与程序的权利并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典》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采取权益保护模式,这与该法对于其他具体人格权的规定有所不同,由此衍生保护力度不足、体系衔接不畅、分类保护导致路径冲突等系列问题,并导致个人信息保护停留于纸面。对此,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应当采取权利保护模式,这既是因为个人信息本身即可成为独立的权利客体,也是因为权利保护模式符合我国实际需要。因此,我国在修订《民法典》时,应当明确赋予自然人以个人信息权,并在已有的权利束之外增加诸如信息保有权、信息知情权、信息被遗忘权等其他具体权利;强化信息自决,让个人信息主体自己占有和控制个人信息;在救济方式上完善人格权请求权,并以侵权责任作为救济个人信息权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长江论坛》2008,(3):59-65
电子政府是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拓展,而信息公开制度是电子政府治理理念的灵魂。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充分保障网络环境下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法律体系,应立足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实施机制、保障措施和权利主体的救济途径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新公司法第34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盛 《理论月刊》2007,(8):122-124
中国新公司法第34条所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帐薄查阅权是一项法定的基础性权利,是平衡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的产物。股东帐薄查阅权对实现股东知情权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股东对此权利的享有是无差别的、全面的、全程的,公司负有提供方便的义务,法院应做好司法救济工作。但是,股东在行使该权利时必须出于正当目的:善意性、合理具体性和直接相关性,而且还必须提供书面请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化妆品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由于化妆品质量导致侵权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化妆品外包装标注的保质期是否为开封后的保质期,即化妆品开封后的保质期限是否属于消费者的知情权范围成为消费者和商家争论的一个焦点.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但对知情权的范围规定得比较笼统,导致实践中知情权不当扩大,从而威胁生产经营者利益的情况.针对这一现状,司法审判中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别的消费对象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范围作出界定.这样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也有利于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6.
钱育之 《求索》2007,(8):91-93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为世界各国的立法所普遍确认,其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知情权是犯罪嫌疑人有效的保障自身权益,实现法律赋予其权利的基础。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对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相关立法中虽然涉及到知情权的一些内容,但是由于设定的内容过于粗疏、缺乏程序性保障导致其知情权的实现事实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讨知情权本身的价值及其对犯罪嫌疑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关于犯罪嫌疑人知情权的相关规定,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10,(1):114-114
据新华社2009年12月初报道,税务总局发布公告首次对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告知。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依法享有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委托税务代理权、陈述与申辩权、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税收法律救济权、  相似文献   

18.
汤建辉 《求索》2011,(3):137-13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明文规定消费者享有9项基本权利,而第9条则是明示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已经成为司法裁判的重要保护对象。以各地消费者诉腾讯的案件为契机,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适用再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法官是如何看待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如何采取法律救济方式?现有法律救济中是否存在问题?本文将从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界定切入,检讨现时司法案例对自主选择权的救济存在的错误认识以及保护不力,最后结合现有的民事责任方式,提出完善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保护的司法救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救济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行政救济程序界定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权利所造成的权利缺损所实施的救济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时间延续性的总和[1] 。基于这样的界定 ,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制度主要有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完善的行政救济程序应具备这样几个要素 :全面 (即所谓完整之意 )、效率、公正与协调。全面应是完善的行政救济程序之首位要素 ,进入行政救济程序的权利范围应当尽可能广泛 ,应使公民拥有的各种权利都有救济之途径。效率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而言都是极具意义的因素 ,对于权利受到损害的寻求行政救济的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权利状况及其实现程度是衡量“教育法治”的重要尺度。准确定位高等学校管理行为的法律属性,完整概括大学生权利的形态和内容是建立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和前提;以法律为保障,确立高等学校管理权行使的正当程序,建立多元化的权利救济途径是实现大学生权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