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密"街角青年"--一种越轨社会学和亚文化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海 《青年研究》2005,(2):43-48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街角青年"如何生存,为何要选择这种"浪迹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他们选择了一种越轨的亚文化社会生活模式?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某社区一街角 帮派的调查,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街角青年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他们向主流社会回归过程的分析上。街角青年的回归心理呈交叉反复态势。本文以"资本"和"场域"为分析视角,并将宏观社会背景纳入视野,通过对一个街角青年向主流社会回归的一种"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路径进行历时性研究,解析了影响街角青年回归主流社会的资本障碍、社会环境障碍、社会结构障碍、经济结构障碍、家庭障碍、个体障碍等等,从而考察了街角青年回归过程的真实实践逻辑,展现了街角青年回归需求的非平衡性与回归场域的平面性,回归路径的非累积性等内卷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青年: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青年作为一个年龄概念,与处于人的生命过程中的未成年期(幼年、童年、少年期)、成年期(壮年、中年、老年期)的社会成员,即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相比较而存在。青年时期是人的生命过程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特殊时期。青年有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其特殊的利益要求和特殊的社会作用,这种特殊性使他们与处于人生其他时期的社会成员相比较而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群体。青年又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青年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的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以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近代社会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犯罪学视角下街角青年易罪错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空间环境中的犯罪要素可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但目前学界尚缺乏物质环境因素与街角青年罪错行为关系的研究。以环境犯罪学为视角,提出街角青年"易罪错空间"概念,对街角青年罪错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空间物质要素通过影响街角青年罪错动机直接作用于其罪错行为的发生,空间非物质要素通过影响街角青年心理状态间接作用于其罪错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根据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框架提出对街角青年易罪错空间可操作化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斧头帮"这一典型街角青年帮派涉黑犯罪的田野调查,发现当下街角青年的组织结构形式、资金获取渠道、冲突处理方式、活动空间类型都有涉黑犯罪趋势,而"再嵌入机制"是其涉黑犯罪的主要动因。涉黑犯罪极易导致街角青年成为成人涉黑势力的潜在力量,这提高了他们交叉犯罪的几率,增加对其帮扶和矫治的难度,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基于此,提出"打击与预防并举"治理模式,以减少和预防街角青年涉黑犯罪。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青年方面,我们正面临着一种转变:由对青年的解释变为对青年的理解。所谓解释和理解,是两种有确定差异的方法。在这里,它们被用以表示看待青年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两种立场。解释倾向于把青年看作是他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青年的成长主要也就是他如何适应既定社会化模式的过程;理解则是充分地关切青年的特殊规定性,把成长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相互影响过程。一个着眼点是环境,强调青年对环境的依赖性,期望通过灌输和外部强化方式来解决青年的教育和发展;一个则是着眼于青年自身,即如何有效地开掘和发挥青年自身的潜力,使教育工作更具有活力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青年的逆反心理强增?为什么青年思想上的“抗药性”增生?探究其根源,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方法有问题。我们的教育方法强调灌输的成分太多,这种方式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政治实体,是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对象和主体,忽视了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最终要通过唤起内在的自我教育来实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按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形式,可划分为两类,自我教育和社会(外界)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外界对社会成员个  相似文献   

9.
农村打工青年进城后的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打工青年是我国当今城市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本文仅就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所受的社会歧视以及人生趋向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年社会学     
青年成为社会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青年的生理成熟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大提前;另一方面,青年的心理成熟期和社会化过程却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大大后移.这样,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就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而产生、发展了.青年社会学就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探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青年的各种社会行为规律以及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青年社会学是一门起步较早、目前仍在探索中的年轻学科.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指出,青少年的语言、行为和意识形态最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影响.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1.
朱强 《青年研究》2001,(6):13-18
本文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对当代青年运用现代汉语语言的变异及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笔者认为,青年语言运用的个性化差异,是他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13.
青年领导干部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特殊的感受和视角,他们的判断和估计应当作为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形势、进行决策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青年领导干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问卷调查,描述、分析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和估计.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英)泰勒在1871年曾将文化简单归纳为“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这个定义被后来的学者普遍采用,若将这个定义推而广之,青年文化即是青年群体所具有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在社会文化中是否存在着青年区别于成人的文化呢?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认识到它的存在。在特殊的历史阶段青年群体以运动、骚动的形式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非特殊的历史时期青年以夸张的情感,独特的语言、音乐、绘画、服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正是由于青年文化对成人文化的影响作用,才使现代社会既兴奋又恐惧。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肯年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青年。现代意义的青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青年文化无疑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要比青年群体的产生晚得多,严格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青年文化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通讯联系迅猛发展、教育的高度发达以及各种社团的大批涌现,青年文化一经产生便呈现出日益加速度发展和传播的态势。青年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青年的成长,对社会主流文化、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将产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为此,对青年文化实行有效的合理的控制,应当成为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是一个人接受社会教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社会性的过程。在人的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青年社会化是决定个体基本社会面貌的关键阶段。青年的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在社会教化的基础上,寻找、选择和追求个体生活目际的过程。因此,青年社会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18.
论青年范畴     
一、五花八门的青年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局部到全局、从部份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这是思维的辩证过程。各个学科对青年的研究,也是从各自感兴趣的侧面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从而得到各学科关于青年特有属性的认识,概括为不同的青年概念,这是符合辩证逻辑规律的。迄今为止,我们至少已知的青年概念有:人类生物(生理)学的青年概念、心理学的青年概念、社会学和社会传统习惯观念中的青年概念、社  相似文献   

19.
青年,这些既不再是儿童又不算成年的人们的动向,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社会问题。青年现象作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以结成不良行为集团,抗议愤世,公开的反抗行为,以及颓废、文化虚主无义,倾向保守,对物质生活感到厌足等缓慢的社会倾向表现出来。把这些青年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把青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领域来把握,于是出现了关于青年的各种研究,包括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20.
田科武:每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都应该关心青年。我们常常讲,青年是社会的未来,这是一句政治性很强的话,说通俗一点,未来的社会要由青年来唱主角,今天青年人的状况决定着未来社会的状况。所以,客观地观察青年,就是为未来做准备,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前瞻性的工作。在今天,观察青年非常重要的另一个背景是:我们处于一个转型期的社会,这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产生新的事物、新的观念。但是,不同的人群对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