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农架是原生态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文化积淀与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传说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就在神农架开启了农耕文化,汉唐以来,又有大量的人类活动史,阳日的汉墓、红坪的古塔就是很好的印证。近年来,随着神农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神农架本土特色文化越来越渴求,开发神农架文化,打造原生态文化品牌,成为神农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9,(2):F0003-F000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圈内生态良好、文化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世纪行》2008,(10):20-20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8,(8):11-13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地域范围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主要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篇     
陶刚  万祖星  邱水文  刘小虎 《江西政报》2008,(21):F0004-F0004
我省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林业生态文化精品工程。成立了全国首个林业生态文化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开通了全国第一家“中国林业生态文化网”,把生态文化教育列入了中小学课程,让人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创作了林改歌曲《为了百姓好》,在全国广为传唱;拍摄了反映江西林改历程的电影故事片《踏界》,在全国山区、林区巡回放映。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是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年,也是神农架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打基础、求突破、上台阶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注重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和社会建设的融合,用抓工程的理念谋划工作,用抓项目的办法推进工作.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神农架的保护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维涛 《世纪行》2007,(8):122-122
地处鄂西的神农架林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以其秀美的风景和神秘的色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长期以来,区政协委员长期关注神农架的生态保护问题,精心呵护着这一“绿色宝库”。  相似文献   

8.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张仲灿 《今日浙江》2009,(23):54-55
东阳市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弘扬区域特色文化,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渊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赖章盛  胡小玉 《前沿》2012,(21):177-18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潮中,如何正确看待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如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现内在统一,如何建设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生态文化?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晓燕 《群众》2008,(10):91-92
近年来,金湖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勾根本,以“水文化”、“荷文化”、“尧文化”为特色,以育民、惠民、富民为目标,积极实施和谐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在全社会形成了团结、和谐、风正、心齐、劲足的氛围,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09,(11):15-15
一、“三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第一,发展滞后,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缺乏精品,三国文化旅游仍处于从属地位。2009年,我省首批3亿元的鄂两生态文化旅游圈项日,几乎全部集巾在“一江两山”,  相似文献   

13.
刘自贤 《政策》2009,(3):29-29
鄂西,生态与文化精品迭出:三峡铺展山水画廊,神农架描摹人与自然和谐,武当山传承古建筑、道教、武术神话……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占据我国旅游全局中重要几席——  相似文献   

14.
何保国 《创造》2003,(3):20-21
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县乡(镇)规模、建筑、道路、广场等县域文化之“形”的发展,而县域人文素质、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等文化之“神”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提高人文素质,挖掘文化内涵,熔铸文化意蕴,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势在必行。(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县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文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人口生态”基础和“人口文化”基因,因而在人口的行为中无疑包含着人口的文化行为。本文从人口行为的“人口生态”基础与“人口文化”基因、人口的文化行为及其大众文化行为考察、人口发展与人口的文化行为演进三个方面来讨论人口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君 《求索》2007,(9):88-89
生态文化概念自20世纪末诞生以来,随着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不断深入,“生态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在拷问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生态文化”也赫然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构建生态文化的研究,无疑也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为剖析点,试探究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1,(11):43-43
“谋事干事成事”.指导我们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神农架核心版块建设。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李纲  史道智 《群众》2009,(10):34-35
当今的时代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文化战略时代”。兴化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全面小康新的发展阶段,提出建设“富庶兴化、生态兴化、文化兴化、和谐兴化”目标,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这无疑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如何实现文化兴市,结合兴化实际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因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的“神农架”地处北纬30度线上“神秘地带”,林区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这片林海绿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