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03年上半年,湖南有16名厅级干部、121名处级干部“中弹”落马,落马之因多为一个“钱”字。这使我想起了《国语》中的一篇文章。《国语》立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说的是韩宣子虽然有了公卿官位,却没有多少钱财,叔向认为韩宣子为官有德,所以才贺宣子之贫之穷。从反面讲,倘若韩宣子“不忧德不立,但忧钱不够”,叔向吊之还来不及,还祝贺他干什么?读《国语》,再看看现实中那么一大批中弹落马的厅处级干部,鄙人想学着叔向给公仆贺贫。何谓公仆?《辞海》称公仆为“公人”,是“指封建时代衙门里的差役”。《现…  相似文献   

2.
《国语·叔向贺贫》一文,上中学时就曾学过。记得当年无论老师如何讲解,却始终心存疑惑:这贫穷终究不是好事,有什么可祝贺的呢?最近又读到这篇古文,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饱含真理,意味深长。特别是在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强调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篇文章更具启迪意义。 《叔向贺贫》主要记述了叔向拜见韩宣子时两人的一番对话。叔向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宣子是晋国的卿,在当时均属高官。当叔向听到韩宣子“忧贫”,悲叹“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时,随即向他表示祝贺,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列举了栾武子和…  相似文献   

3.
为公仆“贺贫”文/赵顺华贫穷乃人生之所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不愿一贫如洗,度日如年。读《叔向·贺贫》,韩宣子为晋国正卿,很为贫穷无以待客为忧。叔向却一反常理,登门贺贫,韩宣子惊愕不已。然而听了叔向用确凿的事实、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贺贫的原...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语文》通用教材第六册选有《国语·叔向贺贫》,人们当熟知叔向贺贫之说。笔者偶翻《国语》,又见《叔向讥董叔见执》一篇,文章不长,不妨照抄:  相似文献   

5.
守住清贫     
《叔向贺贫》是封建社会里的“千古绝唱”,说的是晋国正卿韩宣子不贪不占,生活清贫,在与同僚的交往中,显得寒酸。时间长了,他心里头有些失衡。正好叔向登门造访,韩宣子便向他哭穷。出乎意料的是叔向居然对他的寒酸表示祝贺。韩宣子越发不解。叔向便向他讲述了前朝两个卿大夫的故事:栾武子乃晋国上卿,因为官清廉而美名远扬;郗昭子是晋国正卿,其家财抵得上半个晋国,其家臣有晋国军队的一半,但是其奢侈淫逸、横行霸道,结果横尸于朝廷台阶之上。由此看来,贵为卿大夫,应忧德之不修,而不应忧贫之不济。一席话,说得韩宣子折服。叔…  相似文献   

6.
为官莫忧贫     
正重读"叔向贺贫"的故事,仍然发人深思。韩宣子"忧贫",叔向反而向他"贺贫"。叔向列举了两个例子:栾武子一生清贫,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且执行法令没有弊病,避免了灾难。而郤昭子虽有钱有势,但他骄横跋扈,招来杀身之祸。叔向认为:做官就应该甘于清贫、官德为先,倘若为官忧贫,贪欲必起。  相似文献   

7.
继上海市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土地利用管理处原处长朱文锦"落马"后,又有6名房地产系统的相关主管和骨干人士遭遇调查。其中,部分为上海房地局在职处级干部,另有几位已退休及调任上海市房地产协会的房地局原处级干部。(《上海证券报》1月15日)  相似文献   

8.
读报刊杂志,屡屡看到一些刚提拔不久的年轻领导干部因钱、色而失足落马的案例,其中有40岁左右的地厅级干部,有30多岁的县处级干部,更有20多岁的乡级干部。扼腕叹息之余,我不禁问道:"这些原本受到组织信任和重用,前途无量的年轻领导干  相似文献   

9.
正当年那批"闯关东"的干部,大部分获得了提拔,已经有4人升为副部级干部。但他们中留下来的不多,多人后来都回到了部委或者原来的地区,其中有挂职期满需要回去的,也有被调回部委的。近日被通报的辽宁贿选案,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当地干部的关注。十八大以来,辽宁已有4名副省级以上干部落马。除省政协原副主席陈铁新外,其他落马"老虎"通报中均涉及贿选。8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辽宁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再次明确指出了辽宁官场拉票贿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2,(9):56
画外音:人往往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尤其是一些腐败分子,在落马之后,不从根本上反思,反而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别人,甚至社会!细数那些贪官落马后让人捧腹的腐败理由,诸如"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拿人家的钱不办事就破坏了江湖规矩"";腐败的人太多了,自己只是其中的不幸者";甚至还有些贪官在法庭上哭着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11.
<正>"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重要论述,也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阐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清朝文人梁章钜在《退庵随笔》一文中写道:"廉而不能理民事,则虽不要钱终不谓之好官",其意不可谓不深刻。为政不廉祸国殃民,为政不勤误国害民。《晏子春秋》记载,晋国上大夫叔向请教齐国相国晏婴:什么样的想  相似文献   

12.
何谓"三敢干部",即:敢花、敢贷、敢不还。一些领导干部抱着"有钱要花光,无钱就借贷,还钱靠下届"的施政动机,只求任上风光,不管身后负债,有些债务,几届政府都还不清。"三敢干部"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畸形的何谓-三敢干部.  相似文献   

13.
一、炎黄的地望与相应的考古学文化炎黄二族,实为同源。《国语·晋语四》曰:"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上古时族名常与人名通用,少典、有蟜为不可考之古族,当互为婚姻,演化出炎黄二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上,香港学者刘九龙提交了论文《中国内地落马官员带"病"提拔现象研究》,称10年来中国内地有43名落马省部级官员"边腐边升"。(2012年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边腐边升"意味着腐败高官不仅能够通过组织推荐、民意测评、组织考察、讨论通过、公示等一系列选拔任命程序,还能够安然通过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关卡";意味着腐败高官不仅能够确保自身高枕无忧,同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重庆陆续有8名厅级干部因收受巨额贿赂、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而"落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陆续站上法庭被告席。这一系列"窝案"暴露出房地产业的"行业性腐败"特征:房地产开发的诸多环节存  相似文献   

16.
何煦 《前线》2018,(11)
正《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全书共分21卷,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8国,分别记录了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前后,约公元前967至公元前453年的王侯治国的言论。其中,各国史料的比重不一,《晋语》共9卷,但《郑语》仅1卷。《国语》的作者至今仍有各种说法,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在晋朝以后,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也有观点认为《国语》是战国  相似文献   

17.
<正>在今年5月的二审法庭上,周建华高唱《国际歌》,还大喊:"法院不是苏荣的私家刑庭。"周建华落马后,多名亲属被协助调查,包括其前妻姚敏建和其子好友杨鹏。廉政瞭望记者赶赴江西多地,采访了姚、杨二人,力求揭开该案迷雾。  相似文献   

18.
<正>2015新年伊始,杨卫泽、马建、陆武成,"开年三虎"的落马拉开了中纪委新的打虎序幕。下一个老虎如何收网?回看过往的"打虎成绩单"或许能找到答案。2014年,68名中管干部落马。论频次,平均每月拿下3虎;看层级,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和苏荣等4名副国级以上官员赫然在列。从中亦不难看出:中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一批"大老虎"落马,一些贪官的细节陆续被曝光,比如非五星级酒店不住,入狱以后还摆谱想自装空调等。其实不仅现代,古代也如此,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总有那么些细节,被记录下来。之贪贪官之贪,贪财、贪名不一而足,但往往贪财占首,其姿态手段让人切齿。《太平广记》记载,唐朝裴佶小时候,其姑夫在朝为官,清名在外。姑夫有一次退朝归来,深深叹着气  相似文献   

20.
今日阅读报纸,发现<金钱美色绊倒三厅官>--又有三名厅官"落马".一时间,不由想起一些贪官的"落马史",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顽症:就是攀比--失衡--堕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