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澎湃的浪潮经久不息,然而,让时尚的互联网备感尴尬的是网上犯罪越来越呈星火燎原的趋势,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互联网上的犯罪最终还要靠法官作最后的裁决仅2002年上半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多起与互联网相关的刑事案件,如蓝极速纵火案,河北民工强暴女大学生案,41岁的男网虫骗奸17岁的女网虫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华 《政治与法律》2002,(3):103-104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张某,女,23岁,因涉嫌故意杀人犯罪于2000年9月25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25日被逮捕. 被告人杨某,女,23岁,因涉嫌故意杀人犯罪于2000年10目3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30日被逮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虚拟无国界性使得网络犯罪呈现跨国性特点。跨国性网络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对象实施的犯罪、以互联网为工具实施的犯罪和其他与互联网关联的犯罪。鉴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 ,国际社会应通过国际刑事立法方式协调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4.
涉众型互联网金融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对该类犯罪主体的研究是根治涉众型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最直接、最有效、最长久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开始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犯罪也应运而生。在互联网上不仅可以实施以计算机系统为犯罪对象的新型犯罪,还大大便利了传统犯罪的实施,并赋于传统犯罪新的特征。计算机犯罪尤其是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巨大差异,对于传统道德观、法律观产生了冲击,对现行刑事司法协助也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犯罪活动相比,利用互联网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智商高、犯罪手段隐蔽、传播速度快、危害区域广、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利用互联网犯罪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处理的效率不高、力度明显不足。造成打击不力的原因很多,立法上的滞后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利用互联网犯罪及其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则直接导致了侦查取证的难度提高。利用互联网犯罪的证据几乎涵盖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所有证据类型,如书证、物证、言词证据、鉴定结论等等,在查处利用互联网犯罪案件中可能都会有所涉及,但鉴于利用互联网犯罪案件的特殊性,电子证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证据无法比拟的,也是目前法律尚未予以明确、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一种证据类型。因此,在侦破和办理利用互联网犯罪案件时必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了E-mail、MP3、电子商务的同时,也带来了病毒,甚至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是在虚拟的世界借助高新技术的手段实施的一种犯罪行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网络犯罪日益成为法律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对网络犯罪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犯罪由于兼具犯罪主体的智能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以及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特质而成为当下刑事司法裁判的痛点。囿于刑法的稳定性,单纯依靠法律规范的完善与细致显然不能满足紧迫而复杂的互联网金融犯罪现状。在刑法膨胀化被饱为诟病的当下,从事实的角度去解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裁判建构,能够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提供另一个视角,对理性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引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涉及互联网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互联网金融作为近年的新生事物,相关新型犯罪也开始涌现,且愈演愈烈,挑战着互联网生态,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因此,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基本问题值得在学理、实务上进行研究。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刑法教义学,依照罪刑法定等刑法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也一直呈现高发态势.新型网络犯罪大量出现,而许多传统犯罪也逐渐利用互联网为犯罪工具,犯罪手段屡屡翻新,给公安工作带来了许多现实挑战.全面分析总结各类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革新侦查工作传统观念,组建并扩充专业侦查队伍,已成为侦查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支付洗钱犯罪的犯罪主体、犯罪方式、资金流转、身份识别和账户监控出现新变化.这些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快捷性,资金转移方式的多样性,数据流动的广泛性、信息分割现象的加剧存在关联.应以网络犯罪场、犯罪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移动支付洗钱犯罪的潜在犯罪主体、背景条件和现有治理制度的形成机理,主张弱化洗钱犯罪背景条件,提高犯罪主体的成本与风险,以优化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虚拟网络的发展,犯罪行为人为避免在现实社会中被他人发现,往往借助互联网实施犯罪,而依靠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电子痕迹很难查明犯罪是何地何人所为。在一次打击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的行动中,技术民警凭借娴熟的技术、慎密的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 据吉林省辽源市一九八五年一至六月份查获的刑事犯罪作案成员,其中未满十八岁的成员占总数的24%,其中学生犯罪明显增多(多系尚没被学校除籍的流失生)。如辽源市西安区两名十六岁的少年轮奸一孕妇,造成严重后果。龙山区一名十三岁少年伙同两人半夜拦路强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当前少年犯罪动机和内容,是带有浓厚游戏型特征的违法行为。龙山区某小学八名小学生,最大十五岁,最小八岁,四男四女。他们利用半日制的时间,在一个小学生家玩“性”生活游戏。因此,少年犯与少年违法行为还具有手段成人化的特点。少年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家庭原因。马克思曾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通,网络涉枪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形式,其隐蔽性、灵活性、危害性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给新时期新类型的网络涉枪犯罪的侦查带来新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新时期网络涉枪犯罪的特点来探究网络涉枪犯罪的侦查手段及方法,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应对新时期网络涉枪犯罪的社会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入融合,很多新兴事物、新营销方式不断出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然而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衍生出如网络毒品犯罪、色情犯罪、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因互联网传播范围广、证据收集难、受害者众多等因素,对传统管辖制度是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等新科技革命的悄然而至,公众工作、生活、学习的活动空间逐步扩大,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公众的活动空间已由传统的“现实空间”延伸到了所谓的“虚拟空间”。秉承发展的眼光,虚拟空间将面临人类犯罪活动的不断渗透,诸如互联网入侵、互联网涉毒信息发布、手机诈骗等的犯罪活动已在虚拟空间蔓延开来,利用虚拟空间进行的犯罪活动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犯罪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虚拟空间进行的毒品犯罪活动更是令人担忧。目前,传统的毒品犯罪正逐步向虚拟空间渗透,通过互联网提供制毒配方和易制毒化学品、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毒品交易等的虚拟空间毒品犯罪已出现,虚拟空间涉毒犯罪已成为全球毒品犯罪的最新发展方向,因此,公安机关应对虚拟空间的涉毒行为进行阵地控制,以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更重要。但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现象有增多的趋势,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资料分析一、性别与年龄105例中,男87例,女18例。男:女=4.28∶1;年龄最小15岁,最大55岁,平均29.2岁。105例中,以21~40岁最多见,共计94例(占89.5%)。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犯罪人数也逐渐减少。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网络犯罪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以互联网作为犯罪工具的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犯罪心理的成因,然后提出预防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对策,包括对网络犯罪心理的社会预防、政府预防和个体预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开设赌场,接受参赌人员投注,成为赌博网络庄家吸取巨额赌资、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桓台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发现,互联网开设赌场犯罪与传统开设赌场犯罪相比具有鲜明的成因和特点,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更加高效地防范和打击互联网开设赌场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