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具备“团队”要素的“统一战线”本身有着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而“两型社会”的建设则要求对物力资源进行优化。实践证明,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整体社会资源的优化,并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效能,实现科学发展,但这些又必须以制度革新为前提。基于“统一战线”对“两型社会”的服务,可以有效地对“社会资源的使用率”、“公民参与社会构建的热情”以及“包括文化发展的社会整体效能”这三个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指数予以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2.
发挥工会教育职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必须挖掘工会组织本身内在的文化资源,拓展职工群众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大家自觉成为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型职工.  相似文献   

3.
“市民学堂”是南京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一座重要平台。通过对南京“新城市市民学堂”的举办动因、运作模式、讲座内容、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充分调查与分析,认为“市民学堂”适应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市民学习文化、享受文化的渴望,在南京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办好“市民学堂”,更好地发挥“市民学堂”的作用,应注重保证讲座的长期性,增强宣传的实效性,提高运作的效率,扩大“市民学堂”的辐射面。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内涵十分丰富。新世纪新阶段要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三大文明”建设的需要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抓好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党员干部要带头垂范。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家庭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慈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有深厚的慈善文化作为根基,以现代公益理念为内核的慈善文化包含着人本权利观、公民社会责任观、理性社会财富观、企业公民观、社会志愿意识以及利他主义价值观等基本理念。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资源,对于增强社会资本、消除“仇富情结”以及降低社会排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培育慈善文化应从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慈善资源、培育公众公共精神品质以及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等着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的政党文化,构建中国特色学习型政党的本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的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要着眼于时代精神抓构建,要着眼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抓构建,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执政能力的重点抓构建,要把学习做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内驱力,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扎实推进构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又称学习化社会、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的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也就是说,在未来社会里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广电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宣传部门和党的喉舌,承担着舆论导向的重任,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所以努力创建学习型广电机关,既是历史赋予广电机关的责任,又是新形势下广电机关和广电队伍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新任务,是广电机关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一、…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也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转型过程中,"中体西用"文化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文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和指导思想.对"中体西用"文化教育思想内涵认识的深化,以及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采西学"内容的拓展,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文化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代晚清社会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文化教育也面临深刻的变革和时代转型,即由传统文化教育向现代文化教育转轨。"中体西用"文化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于近代晚清文化教育转型的全过程,这对近代晚清文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确立以及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陕西社院"突出陕西文化特色,做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课题组先后深入我省陕南陕北地区,考察了延安、照金、马栏的"红色文化"、秦岭的"绿色文化"和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充分了解我省的文化资源,为下一步建设我院文化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加强与教学资源所在地社院的合作和交流,统筹文化资源,整合教学力量,充分发挥各市社院自身优势,全面提升我省文化学院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陕南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耕地紧缺,局部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直是制约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陕西经济强省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利用好陕南现有的水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陕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陕西作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为党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新形势下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价值进行研究,在分析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对象、打造骨干品牌等路径,是实现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伊始,陕西省文盲率达80%以上。全省从以扫盲为中心开始,继而建立各级成人教育机构;从学文化开始,到半工半读,发展不同类型的业余学校,实行学文化与学技术结合;在建立专门业余学校的同时,普通学校也办业余教育。同时,国家将成人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文化革命"前全省初步形成了成人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陕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认识,而实现陕西的和谐发展同样需要多种渠道和措施。本文在密切结合陕西省情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影响陕西和谐、持续发展因素,概括了建设和谐陕西的内涵并总结了构建和谐陕西的目标体系。最后,从法治的角度论述了法治建设对构建和谐陕西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陕西和谐发展的法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一直重视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活动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陕西省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建设西部强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城市文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城市文化往往体现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城市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的主要载体。提升城市文化,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提升城市文化直接关系到提升市民乃至国民的文化素质。为把提升国民素质作为最终目标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学习型城市是以教育和学习为主导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目标在于: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形成社会化学习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习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人力资源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类简介了陕西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的发展,内容主要取自即将出版的《陕西当代教育史》。一是供读者简要了解陕西当代教育的发展状况,二是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已被广泛用于社会、企业、政府、机关管理之中。把陕西省行政学院建设成学习型行政学院,既是促进学院发展,充分发挥学院职能的需要,又是解决学院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陕西是旅游大省,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比如旅游线路开发要连成线、形成片,突出当地人文、自然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其次,努力增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状况,为游客提供便捷到达景点的条件,使国内外游客既能进得来又能出得去,为陕西旅游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其原因的诸多思考。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而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文化认知与氛围、教育政策的制定等,构成了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