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随着全球性议题在公共领域的凸显,全球治理理论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基于分担政府责任、提升国家形象和加强国际合作的考虑,中国应推动NGO参与各类全球治理活动。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当前中国NGO存在着数量相对偏少造成总体发展缓慢,资金相对匮乏导致难以持续发展,以及传统理念的制约尚未被彻底消除等不足。因此,为促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活动,我们应逐步放松对各类NGO的行政管制,提升其国际参与能力,形成相应的独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NGO联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参与全球治理、协助政府与企业工作以及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探讨NGO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困境与具体政策建议,对中国非政府组织以联盟形式走出国门参与全球事务治理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NGO联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合法性困境、资源困境、自身发展困境和监管困境,促进中国NGO联盟发展的战略,包括以需求为导向的分类优先发展战略、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优化互补战略和以提高满意度为导向的本土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张杰  张洋 《求索》2012,(12):176-178
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是指在已有国际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在全球层次上通过改革重建的一套更有效的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机制及制度,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旨在解决跨国性的环境问题,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NGO是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它的兴起与发展弥补了传统以国家为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缺陷,并为全球环境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环境NGO在全球环境治理中面临着缺乏合法性资金来源、难以适应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框架、本身治理结构存有缺陷等现实难题。为此,要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进一步壮大与发展,环境NGO应在恪守自身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处理好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并适时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剖析这些机遇和挑战,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意义重大。目前,人类共同关注的利益逐渐增多,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也应从国际和平、和平共处等"共处国际法"向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共进国际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我国对国际法理论的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已成为我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它改变了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丰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完善了国际法的理论体系,指明了国际法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国际法治改革的根本遵循,推进了全球治理变革的进程,拓展了国际争端解决的新思维,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NGO(即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的缩写)亦称为在企业——市场体制和政府——国家体制之外的“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般是指那些致力于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的、非政府的社会中介组织。NGO包括行业自主性NGO,如商会;社会运行监督组织,如审计事务所;为市场活动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NGO,如信息中心;监督市场活动的NGO,如消费者协会;促进劳动力就业的NGO,如人才交流中心;促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发展的的NGO,如基金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创建各种NGO,以开展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发展、防止环境退化、保障公民权利的运动席卷全球,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李婕 《广东民政》2010,(8):14-15
中国本土NGO从起步到现在不过短短二十多年时间,今天中国年轻的NGO开始趋于成熟和专业化。然而,阻碍其发展的资源整合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仍然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方主流NGO话语在本土的传播为路径,通过研究民间妇女组织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分析民间妇女组织领导者和参与者对自己组织的思考和社会角色定位,即他们的自我认同.分析认为,民间妇女组织自我认同在最近几年发生转变,即从关注妇女事业的民间妇女组织向关注公民社会发展的妇女NGO转变,这一转变与西方主流NGO话语在本土的系统传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通过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概念、认可其法律地位并支持其主张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提供条件;非政府组织通过积极游说、主动引导和直接参与三种途径推动国际法编撰,监督国际法实施,参与国际诉讼程序,建立自治性规范体系,推动国际法朝着人权、人道和人本方向发展。非政府组织更为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有利于消弭国际法的合法性赤字、问责性赤字和民主赤字,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当得到国际法的有效规制和引导,确保其独立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从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上台不到两年时间就宣布退出7个国际法群,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国际法主体的特殊性,再加上国际法的强制执行效力极弱,导致了国际法治的混乱。但是,这些都并不能影响国际法的法律属性。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较,确实存在诸多的不同,但它仍然是一种规范各国际社会成员行为的法律规范,同样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法律的基本属性。国际社会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执行机制还在有效地保证着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使得国际法律制度保留着足够的强制性。各种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着各国际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各国际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完全意义的规范性。随着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改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将引领国际法和国际法治重新回到其应有的发展道路上来。从国际法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逻辑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由中国主导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成员的接受并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由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会成为国际法治建设新的价值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扶贫是NGO最为关注的基本领域之一,有影响力的NGO几乎都参与了扶贫活动。NGO参与扶贫具有增加扶贫资金,创新,灵活调整,更接近穷人,准确瞄准扶贫对象和专业化优势。未来参与扶贫的NGO需要实现去行政化、合作化和法制化,来推进和发挥NGO在扶贫事业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法之所以必然发挥作用,主要来源于国家间利益协调的根本要求、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全球公共问题的亟待解决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NGO的研究仅仅关注宏观的制度空间或中观的社会资源等组织与外部互动层面,鲜有深入到组织内部关注微观的个体成员尤其是其心理认知与组织间的关系。在个体层面上为什么广大青年会参与无偿的志愿服务,在组织层面上为什么草根NGO之间的组织绩效迥异,在整合层面上是什么协调个体与组织的目标一致?通过运用"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组织认同"理论和对广州市30家草根NGO的526名青年成员的调查,且以构建组织认同"前因——中介——结果——控制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来探求以上研究问题,并总结"公域"范畴的草根NGO与"私域"企业组织认同方面的异同,为此建议草根NGO应加强个体和组织特征建设以提高组织认同与组织绩效,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龚微 《求索》2013,(6):210-212
气候变化国际法中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待遇是目前发展水平最高、最系统的差别待遇。但是也面临许多挑战。和谐与差别是辩证统一的概念。国际法视角下的和谐世界是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可以从尊重差别、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国际社会民主化与法治化等方面指导差别待遇的发展和完善。同时气候变化国际法中差别待遇的实践与不断发展也可以充实和谐世界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入世,NGO和WTO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由于中国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NGO反对WTO”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当今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对立的;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的。人类需要市场全球化、民主全球化与公益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红十字会和无国界医生等国际非政府组织(NGO)援助一国救灾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而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其备灾救灾工作也一直受到这些NGO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武器扩散、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凸现,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各种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大量涌现。由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公益性,没有哪个领域的相互依赖性比环境领域更为明显了。在全球环境事务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渐趋突出,他们是国际环境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促进者,是国际环保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NGO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伴随着NGO在我国的发展.NGO内出现了“灰色兼职”现象,而且这一现象的存在和运行有着其自身和外在的逻辑和机制。“灰色兼职”在NGO组织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场域滞后效应,同时对NGO以后的健康发展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将会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9.
文传 《中国减灾》2008,(6):44-45
地震发生后,各地的民间组织纷纷行动起来,组织捐款、捐物和灾后心理康复等丁作。民间组织的表现受到政府的高度赞扬和传媒的广泛关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认为他们是“中国抗震救灾过程中一支非常有作用的生力军”.而许多媒体更是聚焦“NGO参与赈灾”、“各地NGO纷纷为抗震救灾行动起来”、“NGO救灾表现出色”等题目。那么.在此次地震后的救灾前期.灾区以外的民间组织为何会受到如此之高的赞誉和关注?他们救灾特色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NGO发展的法律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民社会中,NGO即非政府组织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我国环境NGO发展相对滞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这表现为,我国对NGO的设立实行行政审批制,对其发展采取"限制竞争、抑制发展"的政策,相关税收优惠制度不健全,以及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在当前社会情势下,政府必须适时转变其管制型的NGO政策,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非政府组织基本法》和修改相关法律等手段来消除现行法律中的不合理因素,才能充分发挥环境NGO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