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为构建两个“和谐”贡献力t .......……,............·.................……‘……(l .1)时代向前发展理论不断创析—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2 .1)中国特色外交:动力、潜力与魁力.............................……,.......……,二(3 .1)两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后雄壮浩荡的民工潮中,有一支最为传奇的‘部队’。问他们来自哪里,回答是:‘小平同志的老乡。’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2007年3月16日,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在国关学院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题目是“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①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学术界对中国外交中这类问题的关注。国际政治中的伦理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是颇受重视的,在国内也有过一些讨论。不过讨论当代中国外交中的伦理、道德与价值等等,如果没记错的话,这还是第一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伦理与价值。其中的“当代中国外交”,广义一些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不过指当下的中国外交也可以。至于伦理与价值,如同与会的一位专家所说,在国际关…  相似文献   

4.
秦晖先生在对比分析中国改革与中东欧改革时曾说:“中国具有更多的‘命令经济’的成分,而中东欧则较多的‘理性计划经济’的成分……与其说是我们如今干得比他们好,毋宁说是我们过去干得比他们差。”匈牙利经济学家彼得米哈里则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像是一场愉快的郊游,但东欧国家摆脱这样一种理性的计划体制就是一场艰苦的长征。”铁路天然具有集中调度指挥、按图行车、运输进款清算、承担社会公益性等基本特点,天生注定了其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改革开放前的一片农业时代的“命令经济”图景中,铁路系统似乎是中国提早迈入工…  相似文献   

5.
漫画     
梦吃梦论丫又一乎‘式专林,“股交评佗珍.教甲弓,戒粉., /渺 碑,你.乍丈亏;十万知J二拼导说节话!\ 吸‘声。‘~磷黔沪卜,.-’一衣早如咭降t’节重,李籍, OZ孙电摘伪二毯祥制滩于。脑‘咦考、养犯、氮“:架·叱胡“犷/.馨咫 对!咱油祖字可坛笔3巍现实与梦洛恤佳涛孑竿区:量上用以今庵、二翅季翅步,雄食妞幻扭犷。,复:属范,‘手享兔拓、杯头。嘴代电雄亡毛功,、人鸽头,,炸气‘’·伟气弓,令漫画@方唐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建国60年来的中国外交经验,本文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战略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无偿经济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是"千万不要当头";不搞划线外交,致力于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单边经济援助转向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关系;履行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中国人一再呼唤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只有与“康”先生(商品经济)结伴而行,才能长足发展。现代民主科学的发展要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要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条件,否则就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商品经济又是天生的平等派,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平等、自由,要求政治民主的保护。中国的改革之舟要过‘百慕大三角’区。人们说全面改革中政体改革是‘百慕大三角’,而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体系改革是‘百慕大三角’。改革之舟不得不过,但弄不好就会翻船。今后5——10年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王明并不能取得成功;因为他忽视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东方红,太阳升……’”①——这是多少年以前,王明的亲信、“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的盛岳颇有感慨的一句话。这样的坦白言词,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反面人物对惊人事实的承认,或者说是一种深刻反思的结果。 今天,虽然《东方红》的歌曲并不需要大家天天唱了,但在中国大陆一股“毛泽东热”形成了无法摆脱的特殊精神氛围。特别是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思想的研究,掀起了“在理论上寻找毛泽东”的热潮,已经取得了相当一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提供了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的一大根本背景和动能。两个寓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密切相连的概念———“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可被用作概览和分析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一项主要工具,据以揭示和阐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特征。本文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这样的讨论:第一,中国外交战略基本目标;第二,中国外交战略缔造机制;第三,中国外交战略工具。最后,经过在“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概念框架内的分层次解析后,还需要多少着重地展示该框架本身的固有局限和外交转型的有限性,以避免就中国外交战略和亚洲国际关系的复杂未来做出简单化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2月24日至1995年2月6日,我系为韩国外国语大学、公州大学以及培才大学学生举办了“中国政治外交与文化”进修班,有33名学生参加了学习。进修班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及其基本政策”、“中韩关系”、“中韩文化交流”、“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中国外交与国际新形势”、“今日北京”、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南风窗》2013,(5):14-14
1研制中国改革总体方案不能像过去那样‘打草鞋’,即‘草鞋无样,边打边像’,不能任由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自做‘顶层设计’,而要尽快建立一个中央直接领导的工作班子,进行统筹协调。—吴敬琏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呼吁,中国应尽快启动对改革总体方案的研讨和制定。  相似文献   

12.
台湾“二·二八”事件50周年座谈会纪要晓张1997年1月30日,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与全国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纪念‘二·二八起义’五十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人士70多人参加了座谈。全国...  相似文献   

13.
大外交视域下的中国外交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展现的是一种大外交的前景,不仅包括传统的官方外交,更包括日益活跃的民间外交。外交外事工作人员是外交工作的执行者和权益的代言人,在外交外事人员中,外语人才占据了很大比例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外交大战略背景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还不适应,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为当代中国外交奠定了有效的组织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基础。由于国家强有力地控制着社会,因而中国外交决策体现出高度的国家自主性,社会层面的外事信息难以输入到中国外交决策进程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大众、公共舆论以及知识分子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开始增强。当代中国外交体现出国家对社会力量的政治动员以及经济资源的汲取能力,这有助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贯彻执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俞邃 《当代世界》2008,(3):10-1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外交方面的内容。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和务实创新是紧密结合的。1998年,我应约发表了《乘和平发展长风 创改革开放巨篇》一文,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外交理念作了初步的归纳。现在,又是10年过去了,这里似在上述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幽默大师、著名喜剧导演谢添在‘明星演唱会’的后台和主持人之一、广东电视台播音员朱晓黎说起了一段‘广州话’的‘笑话’: ‘我到你们广州,最怕坐公共汽车了。乘务员的话可吓人了,你听:上车的乘客要“坐牢”,上不了车的乘客等“逮捕”(广州话:第二部),到站的乘客快“杀”  相似文献   

17.
高飞 《当代世界》2018,(5):17-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从国际体系的边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在这一转折过程中,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对探索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与外交政策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和平本质。这种和平的本质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具体内容是:古代中国的强盛与“朝贡和睦”外交的被动性;近代中国的衰落与“以夷制夷”外交的被迫性;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和平共处”外交的参与性;未来中国的崛起与“有所作为”外交的共荣性。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同的原因。但不管其原因和特点的差异性有多大,其和平的本质却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9.
这几个月,“广东”概念在股市迅速走红。先是广州市几家企业的新股认购,征集了数十万股市新兵;接着在深沪两地冲锋上市,有几只“广州概念股”身手不凡,表现上佳。一位股评家将它们串进一句浪漫的歌词:“滚滚‘珠江’翻腾着神‘奇’的‘浪’花,高耸的‘白云山’屹立着‘东方’不败。” 何止是广州,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随着一些新股登场,“股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政与外交:历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外交政策或外交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研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一国的外交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这句话多少被视为外交学的一条“公理”。不过,长期以来,我们很少专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外交研究是改革开放后才起步的。在开展学术研究之初,人们关注的必然是一些相对具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