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论公共行政伦理责任的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经历了从理性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行动逻辑演进,这种演进为理解公共行政伦理责任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框架。在理性建构情境下,公共行政伦理更强调对官僚组织忠诚、对制度负责、对上级负责的客观伦理责任,忽视人们的人性需求与价值选择。然而,在动荡的、复杂的、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理性建构的伦理责任在处理现实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必然预示着一场伦理责任的建构革命,社会建构的伦理责任由此产生。该建构重构了主观伦理责任,认为自我的省察、批判性反思、创造伦理对话、参与社会互动、有自治意识、致力于思考、分享信息等都是公共行政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公共行政学科的百年发展历史是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作为两大主流思潮,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科的产生和演变,使公共行政学科长期处于二者的钟摆之间。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社会解构和价值批判直接促成了公共行政社会建构主义途径的产生。公共行政学领域中理性、反理性和公共理性三次理性范式的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宪政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种研究途径的演化,继而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科的自我完善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3.
刘伟 《工会论坛》2010,16(4):31-32
公共行政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在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情况下,各个国家都开始进行公共行政的改革。理论界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善治”、公民社会等。这些理论里都暗含了一个实质,就是一种构建主义——公共行政的社会构建。公共行政的社会构建给公共行政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公共行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分层次、系统化和整体性的角度考量,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工具性价值,它包括效率、公平和秩序;目的性价值,它包括人性完善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它作为一种理性追求,对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上升到一种目的性的认识高度,即目的性价值。同时笔者关注现实社会中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失衡,并寻求实现和谐社会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理论丛林的形成既是公共行政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共行政学对现实社会急剧变化所作出的理论回应.根据目标取向的不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工具理性取向的行政科学,坚持效率至上,单纯追求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却很少提及甚至忽略公平、正义、民主等公共价值,代表理论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二是价值理性取向的行政哲学,强调公共价值,积极倡导公共行政精神,但缺少制度化的途径和可操作的机制,代表理论主要有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而事实上,公共行政必须以价值理性为指导,以工具理性为支撑,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精神决定着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程度,反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和理想、信仰和依托,是公共行政主体的灵魂要件以及公共行政活动的动力源泉和理性后盾。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公共行政环境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公共行政所体现出的治理精神也有所不同,纵观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长河,公共行政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公共行政精神由效率至上演变为合作治理的嬗变史。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体现了工具价值理性与目的价值理性的统一。在生发经济、政治、社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引致了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加剧了文化的认同危机:降解着政治权威,瓦解着社会公序良俗,消解着现实文化秩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备受冲击。坚持自律与他律、技术与制度、监管与预防、国内监控与国际合作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引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与实施,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国际合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网民自律""三位一体"的网络文化建构体系,在道德、制度和技术诸层面实现网络文化的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8.
精神层面的价值资源.政府对荣誉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能够有效推动政府意志和公共政策的落实.为获得更大范围内民众对治理价值观的认同,政府会产生建构荣誉的动机.在政府、公民、媒体的多元互动和理性选择中被建构出来.受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政府荣誉正面临被消解的危机.荣誉是政府荣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公共行政人性假设的简单分析,重点讨论了理性行政人的身份、特征及其功能,就理性行政人的价值实现途径进行了概括式阐述。其目的在于说明,行政主体理论尽管未能达成关于行政人身份角色的统一认识,但事实上的行政人却主要以理性的逻辑和方式来履行公共职能,结构化或制度化的行动秩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关于理性行政人的价值定义以及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的讨论,或许会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主体理论并为指导公共行政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多发的社会矛盾的解决需要公共理性发挥作用,这同时也是多元民主社会的理性诉求,同时又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理性保障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公共理性建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探索建构公共理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制度建设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是遏制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前,重点要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监督体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团余姚市委面对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托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主张把制度作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本文主要从西方国家的崛起和我国历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来探讨政治制度对现在国家建构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对我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府建设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或总体、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理念建设、政府基础建设,政府制度建设、政府组织建设、政府作风建设、政府能力建设和政府人的建设等。本文着重探讨了政府理念建设、政府基础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总概括和大命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统领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灵魂和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的主线。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都是党执政后的根本性建设,二者在时间的涵盖性、任务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目的和归宿,后者是前者的时代要求、着眼点和具体体现。在新时期,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统一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宪政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乃是西方近代政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宪政之于中国可以说还只是光荣而艰巨的梦想,要在中国实现宪政绝非一期之功。中国宪政建设应积极培育宪政文化,切实加强公民权利的保护,有效规范执政党建设,在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方面做到①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②补充宪法监督内容;③设计可操作的宪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论述了国家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审判中心语境下要将庭审作为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心证形成的中心阶段,关键在于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对于认定事实的言词证据进行交叉询问。因此,应当坚持证人出庭为前提,通过增强辩方的辩护技术提升质证质量,从而发现事实真相。同时,宜适当借鉴域外之诱导性询问规则,探索构建符合中国本土司法情境下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9.
和谐劳动是劳动各要素在劳动过程中的协调有序,是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从事总体劳动各种职能的劳动者之间以及一个企业劳动者与其他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协调有序。劳资两利、按劳取酬、等价交换是构建和谐劳动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铜仁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建设、工会建设促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的领导,创新党建和工会建设体制,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大力支持工会组织围绕中心履行各项职能,党、工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