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积极推进文化保护与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文化惠民工程更是国家重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阿克苏地区自十一五规划开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新疆关于加强文化保护和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的有关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经济、民生、社会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中央有关部门和贵州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纷纷推出了各种旨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基本形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但总体上看,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仍然是文化基础最薄弱、发展最滞后的区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我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加快推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艾斐 《先锋队》2012,(13):6-8
对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了重要批示。其中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村和基层这个重点,深入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我省文化局长会议也提出,我省将重点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并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惠民"因此在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显得突出且重要。那么,文化惠民工程应该怎样理解、如何实施呢?对此,我们特邀山西省文化领军人才艾斐从理论到实践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以期能为各级文化单位及各项文化工作开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是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多元文化背景,自实施的“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东风工程和农(牧)家书屋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以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丽新 《世纪桥》2013,(7):86-88
作为一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涉及诸多因素。本文对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新时期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类管理区别分析,着重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立足本土、政府主导及多元参与提出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徐娟 《世纪桥》2003,(2):11-12
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经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这一问题才得以基本解决,这就是: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主要依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投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  相似文献   

8.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利国利民措施,是发展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的有效载体。新疆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保障水平较低、农村文化人才干部队伍短缺等问题,因此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新疆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构建起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兴办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落实到位呢?成都市龙泉驿区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通过创建文化惠民赏析基地,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得到文化艺术熏陶,从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该区的调研,得到三点启示:一是文化惠民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二是文化惠民要精心策划与科学规划;三是文化惠民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透过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到,什么时候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胜利,什么时候背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乃至失败.从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可以认识到;只有实现文化创新即理论创新、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及道德创新,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实现百姓文化需求、促进政府文化关怀、增进民生幸福的关键所在。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必须将文化惠民与幸福民生有机结合,从发挥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民间组织在文化惠民中的重要作用两个层面寻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政府文化惠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立足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总结自治县"文化强县"各项举措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领导联动机制;发挥农牧民主体地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惠民服务质量;建立文化惠民工程评估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静芹 《学习月刊》2012,(17):47+9-47,9
松滋古称乐乡,历来重礼兴文,文化之风繁盛。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将保护并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首位,将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并形成特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呈现网络全覆盖、服务高效能、事业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坚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文化主角意识。文化工作不但要善于搭台,还要会唱戏,而且还要善于当主角。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可实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行互动的双轨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应实现从政府控制向社会选择转变;应该明确文化事业管理的主体,实现对文化事业的分类管理;应该进一步发挥公共行政的功能和作用,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逐步推动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 ,需要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制定并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推动文化队伍建设工程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全面开展 ;打破民族封闭 ,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园林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种双重载体,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绿地和公园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和窗口.发展园林事业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实践》2014,(9):42-42
<正>多伦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积极促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惠民如花绽放多伦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文化大县"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创新文化投入机制,从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入手,实施"民生文化"工程。自2005年开始,陆续修建了文化公园、水上公园、湿地公园、沙地公园、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9.
家住江苏省淮安市北京新村的王大妈对笔者高兴地介绍:从她家出发,3分钟能到夕阳红广场锻炼身体,和票友们唱戏;5分钟能走到图书馆,看书听讲座;8分钟能到区老少活动中心,打打乒乓球;顶多15分钟就能走到荷芳剧院,看戏听小品……这15分钟的文化生活圈,使王大妈的幸福感大大地提升。围绕着文化设施建设,淮安正倾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硬投入”取得了“实效果”,如今淮安的市民和农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服务。截至去年年底,淮安市以11亿多元的巨大投入,达到了“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163.5平方米,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惠民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0,(9)
<正>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一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