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尼大地震     
《时事资料手册》2006,(4):46-46
5月27日,印尼中爪哇省日惹附近发生里氏5.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度尼西亚政府6月5日宣布.印尼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是5782人.地震后无家可归的灾民人数为34.3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王莹莹整理 《中国减灾》2010,(10):F0003-F0004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以西30公里处。地震造成2人重伤,另有数人受轻伤,无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的慈善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华人精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尼华人精英的慈善活动具有重视教育、投入数额大、社会影响大、超越族群界限和明显的代际变化等特点。影响印尼华人精英慈善事业的因素是多元的,随着印尼华人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印尼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华人精英必将在印尼社会慈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5.
刘红 《八桂侨刊》2010,(2):21-25
17~18世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尼时期,受当地政府政策和华侨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华侨自身心态等原因的影响,华侨在移居地生存繁衍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而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华侨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民俗文化的迁移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和印尼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凌云 《现代领导》2014,(8):49-49
今年5月,莫迪新当选为印度总理后.一时间显得左右逢源.春风得意。而这一切成功的外交举措,离不开他的外交“操盘手”、新任女外长苏诗马·斯瓦拉吉(下文称斯瓦拉吉)。  相似文献   

7.
陈萍 《八桂侨刊》2004,(6):24-25
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目的语学习成就,肯定的态度会导致学习的成功。在中国,印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对他们的汉语学习成就是否也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本文想在国外有关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探讨印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与他们的汉语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小倩 《八桂侨刊》2021,(3):20-26,34
基于印尼历史、政治与文化沿革的独特性,印尼华裔认同的变化与现状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之一.爪哇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观察当地华裔认同变化特别是现状,对于印尼华裔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语言文化习俗作为其认同感的确立与转向的核心基础,其中又以语言为重.因此,对于促进华人自身或族群认同而言,华文教育就显得极为关键.印尼华文教育走过辉煌,遇过挫折,经过断层,当前迎来复苏时期,各种华文教育媒介遍地开花.其中,系统性较强的三语学校,对于印尼华人的文化教育意义较大,对于认同感确立及转向的影响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9.
印尼华文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非正规的华文补习班(校)的专门研究还没有。本文在追溯印尼补习班(校)的历史基础上,分析了印尼多元文化下的华文补习班(校)的性质特点以及地位作用,认为华文补习班(校)在印尼华文教育的复苏阶段为主力军、"助推器",在发展阶段是印尼多元华文市场的有益补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2月16日,印尼国家缩影公园与印尼客属联谊会签署协议,将缩影公园内"华人文化公园"里一块约3700平方米的土地拨给印尼客属联谊会,用于兴建"印尼客家博物馆"。客家博物馆的设计是一幢3层高的客家土楼式建筑。博物馆首层将设计为会议厅、客家美食小馆等多功能区,二、三层则辟为展览厅,用于展示记录客家人"过番"的文献、图书、照片、通行证以及  相似文献   

11.
关耳 《八桂侨刊》2020,(1):93-93
《东南亚华人聚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书《印尼美达村华人》,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十七万字。该书是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与其两位弟子邱少华和李晨媛前往印尼美达村调研近一年,并在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撰写出来的。这是一部反映印尼美达村华人的迁移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民族志成果。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对印尼华侨“分而治之”,对归顺他们的人给予某些优待;而对反对他们的人进行残酷迫害。日本法西斯的迫害激起印尼广大华侨的反抗。印尼华侨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印尼作为案例,论述了印尼华侨华人在推崇中国发展模式、传承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并解释中国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对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为中国外交、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椰坤甸中华中学校友会要在2005年8月28日举行成立五周年的纪念聚会,会长丘一凡同学要我写文章,我写了,算是交代了,并没有要去参加聚会的迫切愿望。后来袁顺和同学大力支持,我的年逾古稀的哥哥、清华大学教授陈浩凯也要去,机会难得,促使我下决心实现怀旧之旅。  相似文献   

15.
印尼棉兰“Z世代”华裔在成长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汉语与中华文化环境。他们对美德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了解程度较高,对建筑文化、中医文化、工艺文化较不了解。其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渠道有家人、朋友、老师、影视广播,但他们还期望通过新媒体、网络搜索获取信息。他们中喜欢中华文化的比例尚有提升空间。棉兰华文学校、棉兰华人社团、棉兰华人家庭、棉兰“乙世代”华裔可以形成联动,相互协作,在多种因素的助力下共同推动棉兰当地中华文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是社会成员个体和社会身份的象征。印尼华人中文姓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性别差异性,与同时代的中国人相比具有传统和保守的特点。印尼华人的姓氏以"陈、黄、林"最多,反映出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密切关系;双字名优势和用字的性别倾向性表明了中国传统宗族和性别观念对印尼华人的影响;姓名高频用字的集中使重名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出印尼华人社团和个体价值观的趋同。在性别和时代因素两个参量上,前者对印尼华人中文姓名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在印尼的抗日斗争与在日军集中营的英勇事迹,是印尼华侨史重要的一章。相关的回忆录、诗歌、报刊文章等并未系统地集结和公开出版。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出版发行《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对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进行集结出版,部分史料选辑更是首次公开发行。其中收录的《日本集中营生活纪实》、《南冠百感录》、《入集中营始末》、《廖贵义子君回忆录》、《深室诗存》等文献都是亲身经历那段峥嵘岁月的印尼华侨华人的所闻所见,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华侨以及印尼华侨英勇抗日的斗争历史。这些史料是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斗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专家表示.贪腐问题、就业率、通货膨胀等一直是选民关注的问题。但苏西洛政府近年来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下,佐科威树立的亲民、实干、廉政的形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军事将领或政治精英.迎合了印尼人民渴望变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印尼华文报刊《生活报》,创刊于1945年10月24日,1965年10月停刊,是印尼华侨社会较有影响力的华文报刊。在《生活报》的创办过程中,闽籍华侨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闽籍华侨的这些行为,是参与者听从时代召唤以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使然,也与他们的地缘关系及社会网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三语学校的创立与发展是当代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华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依托三语学校,在苏哈托时代中断了30多年的华文教学,终于在印尼这个多元文化社会找到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苏哈托威权统治结束后,印尼逐步完善民主化制度与多元文化制度,在此环境下,印尼雅加达华人社会摸索出三语学校的多种模式,并创办了多种类型的三语学校,对华文在印尼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华文教学在印尼复兴的经验表明,华文在海外的推广要适应该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环境,印尼三语学校的发展是印尼华人文化适应当地多元文化环境的产物,对推动华文在印尼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