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长征》2007,(4):57-57
省民建部分委员建议.自2004年开始,吉林省从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坚持以项目带动就业.促进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通过“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拓宽了创业者的视野和创业空间,也极大地增强了吉林老工业基地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勇于创业、敢于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进一步扩大这项活动的社会参与面和拓展领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恃玮  亓鹏飞 《奋斗》2007,(5):47-49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我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众多,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较大。“十一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扩大就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一系列的表述说明,扩大就业,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实现国家未来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成为今后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何通过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使他们能成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实践者,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一道不得不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斌 《新长征》2007,(1):4-6
就业再就业关乎民生,牵系发展。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结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在扩大就业再就业、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就业再就业事关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较大的难题是"人往哪里去"。吉林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企业人员较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王艳  古天姣 《新长征》2010,(4):39-40
近年来,我省创造性地开拓就业思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实施了包括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服务和创业援助等一系列内容的积极就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构建了内外并举的格局,基本形成了以推动就业与经济事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吉林模式”,保持了全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08,(6):1-1
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长春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的意见》。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把“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4):1-1
春回大地,万物生辉。全国“两会”在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后胜利闭幕。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吉林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举措,努力推进吉林省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龙 《党史纵览》2013,(11):56-56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理念,深刻地阐述了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要求、新任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就业T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提高了对就业工作的要求,奠定了就业工作的新基调。寿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就业数量稳定、质量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9.
辽阳市白塔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充分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几年来,白塔区共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5万余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一白塔区先后三次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市政府评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邓信开 《党课》2012,(1):67-67
北京市大兴区有搬迁镇9个,搬迁农民38216户。为了保障这些农民的长远利益,大兴区委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有”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创建“三个体系”,确保安置就业有岗位,即: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了《大兴区关于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全方位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并与驻区高校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建立多元化就业安置体系,形成了本地企业“腾”岗位、公益性组织“买”岗位等七种就业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9,(11):6-7
要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稳定就业,着力加强创业就业环境的营造,着力加强对就业重点的扶持。只有抓发展、保增长,才能从源头上扩大就业;只有保企业、稳岗位,才能确保就业稳定。要抓住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两个重点,深入、细致、有效地做好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08,(1):F0003-F0003
进入快速发展历史新阶段的吉林油田公司,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振兴吉林经济发展的政治高度,精心谋划公司发展,研究制定了吉林油田“681”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2006年,油气当量跨越600万吨,夯实发展基础;第二步,2010年,油气当量跨越800万吨,初步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油气当量跨越1000万吨,跨入中国石油现代化大油气田公司行列。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原油增量列中国石油各油气田第三位,顺利实现了“68l”三步走目标的第一步。利税.g-N连续两年保持吉林省第一位。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张景成 《新长征》2007,(9):12-15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王珉书记做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一连提出了七个“着力”,以改善民生问题。王珉书记强调: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普遍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和解决群众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加怏改善民生状况。要着力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肖秋芳 《世纪桥》2013,(7):80-81,96
十八大报告最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一直是压在咱们国家、社会、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践行好十八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亮 《党建文汇》2007,(4):10-10
就业,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纷纷建言: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让更多人实现就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级政府应将就业规划、就业投入、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并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考核“硬指标”加以执行。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1):46-47
一是创新就业服务。把社会化就业与街道内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就业信息快速反馈、空岗资源共享、劳务派遣互利等机制;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帮扶力度,帮助其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做好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状况的调查摸底,建立跟踪服务卡,根据用工要求,在“定向”和“定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陈天 《奋斗》2012,(12):44-45
从十六大报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到十七大报告“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就业理念,再到十八大报告“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这句温暖人心的幸福承诺.真实代表了实现体面劳动、过上幸福生活的民心所向,有力体现了党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切实表明了党对劳动本质认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河南省召开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都再一次强调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不仅坚持把就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传递出河南就业发展的积极的、良好的前景。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就使得政府决策、基本规划,有了一个实在的平台依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尚需完善,就业市场建设还有待于整合,自主创业缺少培育孵化平台。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要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二要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的力度,三要继续柘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四要继续深化吉林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依托新业态而就业的新就业群体主要包括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货运司机、电商主播等群体。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和新就业群体的集聚,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积累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经验,给我们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完善条块协同的责任体系,构建“一盘棋”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分类施策,依托线下节点建立党组织,实现有形有效覆盖;三是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创新形式,有效开展组织生活;四是有效融入服务,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五是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