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1996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在此前后内阁阁僚也有多人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此举遭到中国、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舆论的强烈谴责,同时也引起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 靖国神社前身是“东京招魂社”,1869年为追悼明治维新前后内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随着明治时代日本国家神道的建立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1879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且地位日渐上升,成为日本核心神社之一。据统计,靖国神社中祭祀的“神灵”有246万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死于对外侵略战争的。  相似文献   

2.
靖国神社,从外观上看,是一处鸽群低翔、白沙铺地、蓝瓦粉墙、绿树婆莎的场所。但就在这看似祥和、圣洁的场所,却供奉着血债累累的二战甲级战犯的牌位。因此,这一场所理所当然地激起日本和平进步人士与亚洲各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强烈反感。今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参拜了靖国神社。联系到日本政府放行否认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允许李登辉访日等行径,人们不仅对日本政局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产生了忧虑。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神社本厅成立于1946年,是统帅日本全国79191个神社、2万多神职人员(教师)、9347万多信徒的宗教法人;是具有3000年历史的日本民族宗教神道的总根据地。 日本国家神道是19世纪后期以宫廷祭祀为基础,吸收神社神道原有祭祀活动,完成其体系的。全国所有神社以伊势神宫为顶点,形成金字塔形,其行政由内务省神社局管辖。1940年,神社局升格为内务省外局神祗院,由内务大臣兼任神祗院总裁。1946年元旦,天皇发表“人间声明”,2月2日废除神祗院,国家神道解体。2月3日,神社本厅成立,7月发行机关报《神社新报》。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月 1 4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突然参拜靖国神社 ,引起中、韩等国及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小泉是 1 985年中曾根康弘后第二位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并连续三年参拜 ,其中既有其个人政治需要及历史观方面的因素 ,也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政治生态方面的一些变化。首先是“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的延续。 2 0世纪80年代 ,在日本经济实力大增、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背景下 ,中曾根任首相期间 (1 982 -1 987年 )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 ,核心是使日本摆脱战败国阴影 ,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 (包括军事)大国。以该口号为…  相似文献   

5.
近来,日本国内右倾势力又重新抬头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8月15日前后,日本首相桥本和一批内阁大臣先后到“靖国神社”参拜。8月18日和9月9日,日本右翼团体到我钓鱼岛上猖狂活动。 这些事件绝非偶然,它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极力向国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妄图重温军国主义旧  相似文献   

6.
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 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一方面体现在对日本传 统宗教文化中“亡灵观”的继承, 另一方面是明治维新后为建立统一国家意识形态和发展军国主义 需要, 而借助神道国教化大肆推崇对天皇的崇拜与效忠。靖国崇拜从其诞生之日便深深体现出其 国家主义本质, 这种国家主义经历了早期的天皇国家主义, 后发展为法西斯军国主义而达到登峰造 极的地步。小泉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对内反映着日本国内政治基础的右倾化, 对外则表现了日本国 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日渐增长。冷战后至今,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又以“新国家主义”的形态对亚洲 的国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5年,在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1986年,文部相藤尾正行在《文艺春秋》杂志上指责批判日本教科书事件的亚洲国家,说朝鲜对日本吞并朝鲜“负有责任”,日军在南京进行的屠杀是“为了排除抵抗”,并否认日本有战犯。  相似文献   

8.
靖国神社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 就是日本政 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 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日本政界要员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也与日本九十 年代以来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同时参拜之举也是政客为迎合国内政治气候的一种政治手腕。进入新 世纪, 中日两国只有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 把历史问题与双方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看, 坚持“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的原则, 才能够保证中日关系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6,15(2):33-37
2005年中日、韩日双边关系中围绕领土、领海主权、新编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参拜以及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展开了全面较量与冲突,中日、韩日关系进入了“冰冻期”。中日、韩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完全取决于日本政府的表现和态度,现在“球”在日本一方,就看其如何发“球”。  相似文献   

10.
小泉内阁的政策取向与中日关系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泉内阁对内对外政策取向,重视日美同盟关系,意欲修改和平宪法,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等言行主张,无疑给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发展,尤其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前景增添了新的不安和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面对的是一个要做 “正常国家”却又不愿承认和清算侵略历史的日本,一个经济上强大、政治作用也不断扩大的日本。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化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