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沈殿成 《侨园》2004,(4):14
辽阳,是东北地区一座新兴的化工之城,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有无数辉煌的过去。前几年,一位安徽的朋友来辽宁,笔者陪他去游览鞍山的玉佛苑后,他坚持再去看辽阳的汉魏壁画墓,说墓中的壁画是他来辽宁最想看的。可是即使在辽宁,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辽阳壁画墓,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三十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通知他凌晨三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应,一直到八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  相似文献   

3.
闲话名片     
启真 《民主》1999,(11)
我最早见到的名片是我父亲的。他为什么要印名片?我想我知道其原因。小学三年级寒假,先父带我回苏州老家探望祖母,有个老朋友宴请先父,我也随往。席间好几位客人都掏出一张小纸片给先父,先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真抱歉,我没印名片。”不久以后,先父就去印了一盒名片。我看这名片,除了姓名之外,只在左下角印了“江苏吴县”四个小字(当时苏州市叫吴县)。先父微笑着对我说:“名片上应该印头衔,我没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回地处僻远山区的老家省亲,经历了这样一回事:一日,弟弟扛着半筐谷子出门,我问他干啥去?答曰:“到‘劳力牌点头式碾米机’房碾米去!”听了我不解这是种什么“新机器”,问清了才知道那就是不知沿袭了多少代人用过的那种舂米臼。 阔别多年返乡,看到家乡变化不小,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许多人家还盖了新房,但没有兴办什么工业,碾米仍旧是那个古老的舂米臼。舂米臼发出的沉重叹息声声入耳,我的心上也似压着石臼般沉重。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吴波去世十周年,"晚春蚕老丝难尽,孺子牛亡汗未消"。他以99岁高龄谢世,享受了人生的高寿。他的放弃、他的无欲,使他享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也活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他不仅对自己"严苛",对子女更是"冷酷无情"。他鼓励子女们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做普通人、朴素人、靠双手创造的人、与百姓亲近的人。大儿子吴本宁当年支边去了甘肃,临行时吴波只送了他一句话:"去,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回来。"就这样,吴本宁在甘肃舟曲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直到退休也没有回到北京。吴波的一位老战友曾想把吴本宁调到兰州市,吴波知道后马上拦住了,说绝不能用自己的影响为孩子谋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队的所有成年男人中,他的个子最矮,然而他却是一队之长。在这个生产队里,他有着绝对权威,似乎没有人怀疑他的权威,也没有人企图取而代之,大家都服他。他当队长,是大家选的。怎么个选法,我不知道。听说他在当队长之前是一个很普通的社员,  相似文献   

7.
林晨 《瞭望》1988,(15)
提起石家庄塑料一厂厂长,恐怕没多少人知道,但提起“满负荷工作法”的创造者,张兴让这个名字恐怕就没多少人不知道了。 他是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听他是怎样议政的,是件饶有兴味的事。 下面就是记者整理的他在人大会议河北省代表团第一次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 张兴让:听了李鹏代总理的工作报告,我觉着有三个符合。第一,符合党的十三大精神。十三大精神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改革、开放。第二,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个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在这  相似文献   

8.
说话与听话     
早先曾见过一幅漫画:三个人打的粮食一样多,向上级领导汇报时却有三种说法,一是打多少说多少,另外两个人,一个夸大了几倍,一个缩小了几倍。结果,夸大其辞的获得了一千元超产奖,瞒产未报的得到了一千元救济金,而说实话的人,则被视为工作平平,没有政绩。 这虽然是艺术,是典型化了的现实,但在生活中却也并不少  相似文献   

9.
高凡  张兰政 《侨园》2001,(1):4-5
去年10月在北京大学承泽园西所修缮峻工典礼上,一位身材不高双目炯炯,言语不多睿智精明,富有儒将风度的人成为仪式上的焦点,他就是捐资逾百万马币修复此园的马来西亚华裔商人、北京真善美日用品公司董事长廖宗明先生。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退出廖先生祖籍广尔潮州。他的父亲因国内动荡于1933闯荡南洋定居在马来西亚,后来娶了一位印尼姑娘为妻。廖先生兄妹十人,他排行老五,由于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困难,高中毕业后,他本想继续深造,可是看到父亲霜染的两鬓,他不忍心再增加家庭的负担,就没有再去读书,而是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供弟妹继续上学的重任。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家中他们兄妹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华夏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他家都完好地保留着。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一  相似文献   

10.
萧功秦 《党政论坛》2008,(16):10-10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  相似文献   

11.
王朝,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北京普通白领,从来不清楚自己生活中跟税打了多少交道,但在房产税山雨欲来之际,王朝的纳税人意识被刺激起来了。他打算好好算算自己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4,(39)
他的确不是那种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的人.就是在已算“功成名就”的今天,也讲不出一句“豪言壮语”来.用他妻子的话说,“袁亚湘并没有想过要出名,他只想过一份普通人的生活.”他当真是太普通了.很瘦,还有几分学生气.爱玩,自己觉得自己并不太忙,还特别奇怪报纸上宣传的一些科学家为什么不会做饭.在中关村的街上,骑着那辆后架上绑着个孩子座的老式自行车,一眼看去,就属于那种人海中一滴的类型.猛地在他那一人独用的还算讲究的办公室见到他,你甚至好一阵都摆脱不了恍恍惚惚搞错了什么的感觉:他是这屋的主人吗?  相似文献   

13.
在一本谈科学家的书上看到“马太效应”一词,疑心又是什么科学上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去查书。查来查去,才知道并非电场或磁场中的什么现象,倒是“名利场”中的一种“效应”,发明权属于一个美国人,算是个洋典故。现在我们有些同胞是以家有多少件洋货为荣的,洋典故也是洋货,所以赶紧拾起来。 《圣经》的《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段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于是就把社会上的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10,(35)
<正> "银行也不知道漫画"四大名著"能抵押多少钱。一旦银行发现贷款的几百万元只能变成一堆图片和光盘,肯定不会答应" 漫画家陈维东这段时间正忙着在组织国内优秀漫画家和漫画作品,准备参加9月份在韩国富川举行的国际漫画节和世界漫画家大会。他告诉本刊记者,由于自己的公司在国内漫画界"走出去"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打开了韩国市场,就想借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他  相似文献   

16.
钟坚  王骞 《党政论坛》2010,(24):58-59
在东交民巷简陋逼仄的工作室里,整个采访期间,高黎明的话时常被来找他的人打断。这位北京红都服装集团公司员工嘴里的“高师傅”,名片上没有写职务,只有“高级服装技师”这个职称。然而,在所有社交场合,低调行事的高黎明每次都会被公司领导隆重推出:“这位是当今国家领导人的制装师。”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无锡市化工局团委在一次团的干部训练班上,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测验。测验的题目,既不是高深莫测的难题,也不是稀奇古怪的偏题,而是极为普通的常识:你们厂去年完成产值、利润是多少?今年计划产值、利润是多少?承包的利润指标是多少?这对于一个工厂的干部来说,可以说是最好答的题目了,然而结果却成了难题。参加测验的四十一人,竟没有一个人得满分,按五分制打分,得四分的一人,得三分的三人,得一分的七人,得零分的三十人。  相似文献   

18.
一则广告说:名片——人的脸面。或许有的人太在乎自己这张脸面了,于是乎不惜工本,将自己的名片印得豪华气派,涂金边,加香味,花样翻新,似无止境,不知耗费了多少金钱和心血。更有人借此炫耀自己的身份,罗列出一大串显赫的头衔,虚虚实实黑压压地印满一大片。 我收藏的马海德医生的名片却别具一格。这张名片简补得就象一  相似文献   

19.
石岩 《侨园》2011,(7):14-15
提起"沈阳东泰新热源"这个拥有全国最漂亮供暖厂区的企业,深受惠益的老百姓可以说无人不晓,可说起其公司董事长纪德遵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在百度搜索其名字,除了显示沈阳东泰新热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之外,没有任何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香港流行一则笑话:一位香港人去北京旅游,到饭馆吃饭点菜。他很有礼貌地问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小姐,水饺一碗要多少钱?”没想到却被对方打了一巴掌。原来这位香港客人的粤式普通话太不灵光,被那位女服务员错听成为:“小姐,睡觉一晚上要多少钱?”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因为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结果,香港567万多人口中,表示懂得说普通的只占18%,而88.7%的香港居民家中惯用的语言是广东话。因此,对初到香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