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陶爱萍 《行政与法》2006,(11):23-24
社会主义法治是法治发展到现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历史形态。它除了法治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定性特征,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2.
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党的十五大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宣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根据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行法治是历史的必然;阐释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包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与监督、秩序、党的领导等;进而强调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必须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我国其他区域的区别入手,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找到了阻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点,即计划经济体制犹存、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困难及政策调整方式没有长期性等。要消除这些障碍,国家必须实行“政策型”调整向“法治型”调整的转变。本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创新和传统产业创新的法律环境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伴而生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法治国建设的关键在于对高层次权力结构的调整,其焦点还在于处理好党与人大的关系. 我们在研究法治国的建设时,首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法律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尖锐矛盾:封建专制的旧权力意识使我们缺乏主动改变的觉悟,社会民主政治意识和公民权力意识的淡薄又使具有法定政治权力能力的两大主体——公民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行为能力不足.这种矛盾正是我们在建国后未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文显 《法学家》2006,2(5):6-16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等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的理论、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们对什么是法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结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美好理想,是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积极参与法治活动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行为.先进的法治理念引领、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管理社会的行动指南,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标准.所以,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阐述,以期与法学界、法律界交流.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关于这一点,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有明确论断,我们必须给予特别关注。经济发展固然是第一位的重要任务,但是,如果没有社会和谐相匹配,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更加和谐”的价值观。而和谐社会又要求公平正义,这又要求构建一个法治社会。本文正是论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的治国理论和实践后所提出的创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这一理念铸成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灵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1993年5月4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西南政法学院法理教研室部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现将部分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主要的是要理解中国国情,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法治,同时必须同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以此为指导,则需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保障人权,提高其法治意识与参与意识:注重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沁芳 《中国司法》2006,(12):102-10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其它社会形态的法治理念相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客观性。法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物质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不是纯主观的、超验的,它是建立在主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具体历史条件之下的,由主体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当前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特别是正确把握中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方式对法治理念的决定作用。此外,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想、信念的观念,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法治理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文显 《法学研究》2014,36(6):13-19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新纲领。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法治体系是描述一国法治运行与操作规范化有序化程度,表征法治运行与操作各个环节彼此衔接、结构严整、运转协调状态的概念,也是一个规范法治运行与操作,使之充分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即依法治国的总论,包括法治、人治与法制的概念;中外历史上对法治与人治的不同理解;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原则;依法治国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以及依法治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一个重构法治体系的历史性过程,应在特有的价值系统引领下强化一种社会主义立场。这是一种具有“中国法律图景”意涵的法治新时代主张,包含三个逻辑相关的部分: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政党自觉与民众参与的具体实践过程,需要以党的领导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主权性和以群众路线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民主性。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以权力限制权力与以权利限制权力不仅有利于确保法治建设的合法性,而且对形成法治发展合力具有积极意义。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法治社会对发展目标的基本定位,法治经济与社会正义就是法治社会的制度目标,前者是为了发展的法治,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效,后者系为了法治的发展,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会议.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的第六部分,专门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 来,这将成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引导我国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步伐,本刊专设“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依法治国”系列笔谈,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中国特色与分析借鉴的统一;总结经验与与时俱进的统一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喻中 《法学论坛》2012,(1):11-19
法治文化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兴起的百年中国的法治文化大潮,依次涌现出了三股此起彼伏的波澜。法治文化的第一波,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国家主义法治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国家富强。第二波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由主义法治理念,其核心价值是个人自由。2006年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超越于国家主义法治理念与自由主义法治理念的法治文化形态,代表了中国百年法治文化的第三波,其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百年中国先后兴起的三波法治文化大潮,其演进规律,恰好体现了百年中国的法治文化从"正题"到"反题"再到"合题"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用于指导法治制度、法治活动的价值观和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活动的经验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执法活动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法治的行为和效果。同时,理念必须与外在的具体制度和运作环境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应把握工作着力点,强化与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治理念,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