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新华社消息,在今年山东等地举行的大学生招聘专场中,那些由人才管理部门和大学生毕业院校联合打造的“诚信人才”,成为招聘市场上的“抢手货”,其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山东乳山市举办的新年第一场大学生人才供需见面会上,首次推出的48名“诚信人才”已全部被当地大型企业、外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民"就业率"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它貌似是个外部性问题,与学校教育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链,事实非矣.大量实证数据表明,接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就业适应力甚至高于接受高等教育者.这就说明.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客观性问题,而且这种趋势近年来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毕业生自身和学校等角度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昂 《法制与经济》2009,(18):128-129
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肩负历史的使命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学会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直面时代经济、驾驭市场经济的法律实践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在开放的市场中立于不败。本文从教学模式上提出了几点增强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复苏,有关专家预测,2001年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将会明显好于去年,这不仅表现在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会有所上升,还有较多的大学生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佑晶 《政府法制》2006,(24):14-16
一段时间以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虽然早在2005年年初,北京教育中心就因为私自在网络上发布针对某员工高某的“网络通缉令”,侵犯高某名誉权并在其中泄露了高某的个人信息,被法院判决败诉,可这场官司并没有引起众网民的重视和反思,从而慎重对待这种以公布他人个人信息甚至隐私进行“追查”的行为。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今年6月份的针对某“偷车贼”的“网络通缉令”,再到德国世界杯期间爆出的追寻欠债女大学生的“全城悬赏通缉令”“,网络通缉令”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发“布通缉令”的人肆无忌…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应届大学生就业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下降、预期薪酬与实际薪酬相差大,求职过程中存在自卑畏怯或盲目自大现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大学生就业后人才流失率过高,频繁跳槽现象严重等。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初步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公告既是一种告示,又属于政府制作的规范性文件,应依法报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 未备案审查的,其理由是不仅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审查、撤销"的只是"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而且监督法出台之前,宪法、地方组织就这方面规定的条款,同样是"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在"决定、命令"之后均没有"等"字,因此除"决定、命令"之外的公文,均无报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的必要.这种认识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违法律规定本义的.  相似文献   

9.
钱述 《检察风云》2006,(18):6-10
10个月的漫长争论与等待之后,虽然凯雷徐工并购案依然没有任何明确的消息,但其间的风波却已是惊动朝野。由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同时发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称《规定》)近日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这似乎意味着,凯雷集团收购徐工机械一案也将有规可循。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协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制度,是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不明确和客观情况的变化,适用情况并不理想,并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之一。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经过认真分析得出"就业协议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的结论,以及就业协议作为劳动合同所具有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理所当然成了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而要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塑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关心、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出发,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来把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切实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12.
赵建  干丽 《法制与经济》2008,(4):115-116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制度,是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不明确和客观情况的变化,适用情况并不理想,并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之一。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经过认真分析得出“就业协议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的结论,以及就业协议作为劳动合同所具有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生宁可放弃学了四年的专业,也要留在上海等大城市,找高薪的岗位就业.这样下去,大学生就业怎么会不难!"面对大学生就业这个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教授连连摇头.而身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也提出:"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结构性问题.求职者趋之若鹜般涌向大城市、外企.必然导致就业紧张."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8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截至当月1日的数据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而法学专业在高校各专业就业难度系数排行榜上高居第二。这一现状值得我们对高等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对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贾晓波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与职业适应能力已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条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首先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校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应负什么责任,怎样解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问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依据。其次,根据调查结果,高校需  相似文献   

16.
限行令的发布是对行政法中信赖保护原则的违反,是对机动车主行政许可的部分权利勾销。但并非不可发布限行令,发布的形式以及发布的前提条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手机是当今人们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载体之一,然而,随着经济和电信业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且犯罪手段已由用手机发布虚假短信息发展到直接用手机拨打座机电话、利用电脑登录公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易徽 《政府法制》2013,(28):50-51
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原因是今年有近70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而且很多去年没就业的大学生今年也在找工作,加之今年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不如往年,因此,针对目前不足三成的就业率,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还是社会,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严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就业形式严峻,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340万人,但实际就业率不超过70%,也就是说2005年就有102万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就业岗位,而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还在大幅上升,同时大学生就业的起薪水平也随之在大幅度的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几个典型案例入手,理论分析了平等的含义和地位,接着提出了关于保障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沈晓燕 《行政与法》2010,(10):17-19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角色界定模糊,政府主导的就业率导向和行政化管理体制是其深层原因。法治政府的权力治理要求政府的权力行使应有相应的法律纬度。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淡化高校与政府间的"行政关系",发挥政府服务功能,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高校的办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