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我开始给美国学生讲<论语>了.第一课从"学而"起讲,第二段就讲到了有子那段著名的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大意是说:做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就很少会冒犯上面的权威.不冒犯上面权威的人,则从来没有叛乱的.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条件     
幸福到底存不存在?生活中为什么会有太多的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对此,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苦痛乃积极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所以幸福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之一就是:幸福需要以苦痛为基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杰奎·奥尼尔曾说:"公证人由于拥有法律知识而受人尊敬,并且因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为人依赖.人们相信公证人可以使文件有效而且可信.假如没有公证人,那些最重要文件上的签名,可能还不如文件的纸值钱."回想起这么多年来办理过的一桩桩公证,我为能履行公证人庄严而神圣的职责感到自豪和骄傲.若非刻骨铭心,怎能时刻浮现眼前?捧出因公证撞击过心灵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动……  相似文献   

5.
有益的垃圾     
小麦吃过晚饭,看了一会儿电视,准备到楼下领导家坐一坐.老婪说:"你顺便把那袋子垃圾拿下去扔掉."小麦笑笑说:"你真会抓差呀,罗局长家在三楼,我又不到一楼."老婆说:"你先到一楼扔了垃圾,再到三楼嘛."小麦看老娄那发胖的身子,要从这七楼走到一楼扔垃圾再上到七楼,也真是够呛,便说:"好吧,算我学一回雷锋."  相似文献   

6.
51%给自己干     
怎样才能使员工更快乐?如果他是51%给自己干,其余的给别人干,那么他最快乐. 世界上不可能有100%的"为自己干",中国有句话:"要想知道,打个颠倒."我小时候打零工,不敢和主人一起吃饭.主人说:"你就在这里吃吧."  相似文献   

7.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说:"有些人身体健康,心智正常,却不快乐."现代心理学始终关注人的生命当中超出"身体"和"心智"的那一部分,能够决定人是否"快乐"的那一部分.我们都知道那叫做灵魂.……  相似文献   

8.
用今天的话说,阎锡山算得上19世纪80后的佼佼者.1905年,他才22岁,便加入了同盟会,登上政治舞台.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40年,称"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仍被论者称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毛泽东则在"西安事变"之际给阎锡山写信说:"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从事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疑是音乐创新教学中要达到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轻的妻子遇见一位老妇人."我怎样才能令丈夫感到快乐、令家庭温馨和睦呢?"年轻的妻子问道. 老妇人说:"不久前,我住在纽约市.我有三次机会分别乘坐了三辆计程车."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为什么要做律师?就如我经常思考的哲学问题一样,确实令人费解!可能有人见到这个问题会大笑,老子说过,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为道。很多人会说,做律师,是谋生的手段,吾业赖是以食吾躯。诚然!进一步者,会说,我喜欢这一行业。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辈已鲜矣!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天,扁鹊见了蔡桓公,对他说:"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要是不及时治疗,病就会厉害起来."蔡桓公挺一挺胸脯,使劲地弯了弯胳膊,说:"我没有病."他送出了扁鹊,对左右说:"当医生的就愿意给没病的人看病,想用这个办法显示自已的本领."过了五天,扁鹊见了蔡桓公,说:"主公有病,病在血脉,要是不医治,病准会严重起来的."蔡桓公不理,而且很不高兴,扁鹊又走了.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特地来看蔡桓公,说:"主公的病已发展到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蔡桓公很不高兴,干脆不搭理他.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来看蔡桓公,看了几眼,转身就跑.蔡桓公叫人去问他,他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血脉、肠胃的时候,都有办法治,但是病到骨髓就难治了.现在,主公的病进了骨髓,没法儿治了."五天以后,蔡桓公病倒了.他赶紧派人去找扁鹊,可哪儿也找不到他.蔡桓公躺了几天就死了.  相似文献   

13.
莫清华 《政府法制》2013,(23):34-35
《孟子·梁惠王上》之中有一句非常经典、被许许多多人引用过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许多人引用孟子的这句名言,注意的常常只是前半部分,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后半部分,"天下可运于掌",通常都疏忽了.其实,孟子这话是对治理社会的管治者的献言.你要"天下可运于掌",就必须"及人之老"和"及人之幼",舍此无他.  相似文献   

14.
明代<从政录>中说:"世之廉者有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这个分类颇有些见地,就是今天,对于我们的反腐倡廉教育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冬,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到二十八团传达红四军军委会议精神.他赶了一夜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笑着说:"陈毅同志,今天我请客."这话被侦察班的战士听到了.其中有几个从旧军队改编过来的战士议论开了:"听见没有,陈主任来了,就特别招待.""当官的总比当兵的吃得好一点嘛!"另一个战士严肃地说:"不会吧,前不久,我们不是听人家讲过陈主任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观,通常是指对法治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一般认为,法治就是法律之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①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法治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是很看重依法治国的,讲得也比较多."②笔者认为,我们...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也过元旦.只是,当时的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这天称为元旦,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元旦是一年之始,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当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之为大节日,<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为大节日,七日假."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对句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无事可做,于是借助讲学排遣心头郁闷,慕名听学者甚众,因而其名声日隆,且惊动了朝廷. 上面派来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察看动静.考官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联."他指着外面的宝塔说:"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被考的十几名学生都是苏东坡精心挑选的.他们满以为会考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谁也没有想到是对对联,因此十分紧张.他们越是紧张,越是对不出,一个个大汗淋漓.考官非常得意地指着一个学生问:"你会吗?"那学生不好意思地摇摇手.  相似文献   

19.
大师的败笔     
张秀芝 《政府法制》2013,(23):38-38
乔治·勃拉克是法国的著名画家.一天,一位画家朋友来他的画室参观.闲聊时,勃拉克指着一幅画说:"这幅画我画了一个多月,可有一处小失误,想扔了,又有些舍不得."朋友看了看画说:"这处败笔来得恰到好处啊,我愿意用我最好的画跟你交换."勃拉克一惊:"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画跟你换,还是扔了好!"但朋友一再坚持说:"这幅画根本就没问题.你换一个角度欣赏,那‘败笔’就是锦上添花!我要将它挂在画室,让学生和收藏家们学习鉴赏." 朋友这么一说,勃拉克想:可能是自己把失误看得太严重,否则人家怎么愿拿精品来换.于是,把画换了出去.后来,勃拉克看到那幅画果然挂在显眼的地方,更相信朋友的话了.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的"神七"飞上蓝天,宇航员出仓行走在太空时,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震撼.中国总理温家宝动隋地说:"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国人的头拾得就有多高." 参加航天新区创"双优"活动动员会的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郑鲁宁说:"航天建设的要求有多高,检察机关配合航天新区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要求也有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