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沐 《瞭望》1998,(52)
在曲折中走向稳定和政治对话两岸关系二十年的回顾和展望于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对台八项主张的主导下,经过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共同...  相似文献   

2.
1.伊朗与以色列,紧张与制裁在核计划造成伊朗与西方紧张关系加剧的背景下,以色列多年以来首次公开谈论对伊朗实施空中打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许国跃 《团结》2011,(2):4-8
2011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两岸各项交流也沐浴春风,呈现出春意盎然的喜人景象。3月18日,刚刚参加完“两会”的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应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之邀.率领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一行20人.赴台湾进行为期8天“回访之旅”的访问。由民革中央主席率团赴台访问。在民革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也为海峡两岸高端参访写下浓重的一笔.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溃返台湾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仍继续维持着所谓“代表全中国”的政权而与新中国相敌视。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调整对台政策,宣布和平统一祖国。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海峡两岸始终处于紧张对峙状态。然而,由于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具有某种交集点,致使这紧张对峙的寒流之中又不时涌出一股国共秘密商谈、谋求再次合作的温泉,从而使海峡两岸关系史成为一部既有战争硝烟又有和平呼声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台湾岛内局势严重动荡,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同时,涉台国际环境有更加复杂化的趋向。但从总体上看,涉台国际环境仍然对我有利。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及其调整变化,历来是涉台国际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去年 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海峡两岸关系再度严重恶化后,台湾海峡发生严重冲突的现实可能性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后,美国对台湾海峡爆发冲突的担心始终存在。可以说,防止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已成为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重点。正因为这一政策重点的突出,使涉台国际环境变得…  相似文献   

6.
一、厦门特区跨世纪战略目标总体构思厦门特区不仅具有一般特区的地位和功能,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历史将赋予厦门特区作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基地,厦门不仅地处海峡两岸的中心位置,更重要的是她与台湾具有历史。文化、人缘、血缘的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种特殊地位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程,而且取决于厦门特区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地迅速增强。厦门特区领导层正是从这一特殊战略地位的高度出发,勾勒出厦门特区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框架,即“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王作权王进英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将直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基础,从而有利于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1988年,邓小平指出:“能否真正顺利地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一要看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结果,二要看我们的经济能不能真正发...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2,(14):34-34
当前中美关系不处于紧张阶段 自尼克松以来的8位美国总统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大同小异,这说明我们的对华政策通常足由总统认知的美国国家利益所驱动的。这一政策具有如。F基本特征:第一,中关关系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并努力扩大这种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不断指责叙利亚,致使叙美关系趋于紧张。后因多方调解,双方进行了对话,叙美紧张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美国为叙定的“四大罪状”。美国领导人给叙利亚定的罪状为:  相似文献   

10.
巴以之间 1996年以来最激烈的流血冲突目前仍在持续,毫无平息迹象。这场冲突不但使和平进程严重受挫,而且给双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冲突反映了巴以、叙以、黎以、阿以以及阿美之间等多重矛盾。双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真正实现停火,而未来巴以紧张关系能否得以缓和,却依旧是个未知数。 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9 月 28日别有用心地强行 “参观”耶城阿克萨清真寺,是导致巴以这次大规模冲突的直接原因,而较长时期以来巴以和谈停滞不前则是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虽经多方努力,目前冲突仍难遏止。以方10月 18日再次以最后…  相似文献   

11.
自1949年台湾宝岛被人为地与祖国大陆隔离以来,迄今已过去了44年之久。这段时间的海峡两岸关系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说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起到1978年止,即从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开始到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为止,两岸关系的形势以军事、政治、经济等的全面对峙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韦伯论中国社会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秦统一以来,中国形成了家产官僚制的社会结构,这一结构使统辖理性化和形式正义的法律秩序因故未能形成。但韦伯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却表明:在传统主义占优势的家产它像制社会中,并非不存在产生统辖理性化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诸多社会条件,问题在于儒教熏陶出来的君子秉有一种适应现世的精神气质,从不会追问此世秩序的合法性。相反,清教的超越秩序总是与世俗秩序处于紧张对立之中,这种紧张提供了对世俗秩序进行理性化改革的持续的精神动力。对中国宗教精神气质与理性化改革精神动力之间关系的探究形成了韦伯独特的问题视角。  相似文献   

13.
倪文章 《学理论》2011,(2):42-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严峻形势,在继承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对台方针政策:如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发展、两岸谈判对象的扩大、祖国和平统一分步进行、以经贸关系为中心发展两岸关系、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方针具体化等,有力地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凌飞 《党政论坛》2012,(16):28-28
自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种种事态显示,中国与外部关系的紧张程度明显增高,这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己渡过了崛起起飞阶段,进入到崛起磨合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在国际安全上将面临复杂困境和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吕铁军 《侨园》2008,(2):48
菏泽旅台同乡会创始人、会长高秉涵先生是一位长期漂泊台湾的菏泽乡人,他是台湾著名律师,曾多次出席世界法学、亚洲法学、海峡两岸法学会议.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海峡两岸开放以后.他心向祖国,情恋故乡,热心故乡文化教育及公益事业,赢得海峡两岸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从海西区建设最终发展到由海峡两岸参与的“海峡经济区”建设,首先从两岸一体化起步,加强丙岸经济关系,最终实现两岸政治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英九胜选之后,海峡两岸关系大环境发生有利变化,预计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马英九在“大选”中提出的主要政见之一就是“立即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按其规划:初期每天开放3000人,第二年增加到每天5000人,第三年增加到每天7000人,第四年达到每天1万人。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与美国及其盟国之间、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今再度引起注意。多方信息表明,未来一段时期,伊拉克仍将难以打破制裁,美国也较难轻易推翻萨达姆。但伊政局目前充满变数,其走向,很大部分取决于接班人之争。美国11月前是否对伊采取新的军事行动也是近期左右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 紧张关系波澜再起 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想方设法对伊拉克进行“封杀”:重视与英国等盟国的合作,分化伊同约旦、利比亚等盟国关系;利用石油换食品计划控制伊经济命脉;武器核查;持续进行“禁飞区”轰炸。 对此,伊进行了艰苦的反制裁斗争:一,…  相似文献   

19.
曲萌 《瞭望》1998,(40)
以前瞻性眼光看待两岸科技交流曲萌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伴随着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有所进展。今年7月14日至22日,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应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邀请,率8位科学家赴台访问。与此同时,台湾“工业总会”也邀请祖国大陆97位科学家出席7月15日由海峡两...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人们企盼着海峡两岸关系能够出现新的气象,一扫近年来时 常笼罩在海峡上空的阴霾,一扫沉积在大多数人心里的阴云。所谓的“新”,首先要求人们树立起海峡时空的新思维和新的历史观念,使两岸关系走入别有洞天的新境界;其次要求人们有勇气和有胆识采取新的建设性的行动,摆脱旧有的人为的危机和紧张因素,使和平、理性和建设性的努力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流。因此,在目前这个特殊的历史性时刻,人们的共同感觉就是两岸关系要有“新”的表现,真正做到焕然一新。这自然是善良的人们所具有的对新世纪和新千年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