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21世纪经济,必将形成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的竞争将异常激烈。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谁就拥有持续创新能力,谁就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反之,谁缺少科技储备和高素质人才,谁就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目前我  相似文献   

2.
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我国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民素质论》一书对此作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分析和了解我国国民素质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意识;提高国民法制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确立我们社会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体系,打造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推进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韩庆祥 《求实》2002,(8):11-13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我国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民素质论>一书对此作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杨瑞奇 《学习论坛》2000,(7):30-30,4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而且是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精神动力。因此,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也应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也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在《邓小平文选》中,他反复强调各…  相似文献   

7.
提高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团场中小学校中,女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中小学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者也多数是女性。她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弘扬人类科学文化、社会文明道德而辛勤地耕耘着。然而她们的身心健康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和关心。 一、当今女教师身心健康状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教师由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在教学工作中要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主要目标。但由于女  相似文献   

8.
中国12亿人口,有9亿生活在农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今后15年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而这项任务首先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肩上。这项任务完成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国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对于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属于"硬件"建设,而提高国民信息化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个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精辟论断,充分估量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诈用,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世界上有四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活的资源,它在经济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没有人力…  相似文献   

11.
黄志伟 《奋斗》2004,(10):4-5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历经80多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已从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肩负着执政兴国的重任。对于一个拥有66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口的执政大党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党能否履行好执政职能,能否坚持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  相似文献   

12.
雪莽 《奋斗》2006,(10):59-60
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建成或在建高速公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出行、物资集散、提高效率及减少事故等方面都带来极大好处.  相似文献   

13.
国民素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它包括人格素质、精神素质和道德素质,它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对素质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心理学上所说人的先天具有的特点和能力,也称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在人的素质的物质基础上,在后天教育下形成并发展为稳定的性质。国民素质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现代化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又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所以,当代中国社会要获得长足、快速的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从提高国民的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16.
单培勇  焦娇 《求实》2012,(10):70-72
国民素质文化是指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内涵设计、价值取向、目标设定、发展路径与方法所生成和弘扬的先进素质价值观念,其精神感召力、思想影响力、道德规范力、心理驱动力及身体健康观念等,都集中体现在关怀人的完整性和素质均衡发展上。因此,国民素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将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内容构成上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需要;在预设视野上体现国民素质的实践性原则,根本目的是解决当代中国国民素质中存在的价值扭曲、诚信缺失、心理失衡等文化缺失问题,旨在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书属何宗思主编的“公民世纪”书系,是作者从已出版的全国优秀畅销书“国民素质三部曲”中,节选与政治文明有关的内容辑成;既指出了国民政治行为方面的人格素质缺陷,又从政治观念层面追溯了缺陷的根源,还讲解了政治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现代人必备素质。书页片断……对于21世纪面临的许多问题,人们都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但惟独这个问题得到了各个国家、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有识之士的认同,那就是: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高素质的国民,哪个国家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如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国民…  相似文献   

18.
19.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无疑是全国人民.国民素质是个综合要素,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和谐社会构建的速度与质量.但是,当前我们的整体国民素质尚需提高,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君 《实事求是》2003,(4):58-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广和倡导下,终身教育的理论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新世纪,我国将逐步进入“成熟化”社会,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对精神生活追求的强化,人们自我完善的欲望普遍增强,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即将到来。终身化学习将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