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文化圈仿佛进入了一个“颠覆”盛行的时期。王立群先生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称为“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的爱情神话”,指责司马相如对卓文君“骗财骗色”;李零先生将孔子喻为“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近日,又有胡觉照等学者发誓要把诸葛亮拉下“神坛”。  相似文献   

2.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故事广为人知,但他同时还是汉武帝时期成就最高的辞赋作家.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年好读书,学击剑. 父亲给他起名叫"犬子".长大后,仰慕战国时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更名司马相如.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来免官,做梁孝王门客,与邹阳(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枚乘(著有《七发》传世)同游,著《子虚赋》.  相似文献   

3.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古往今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的故事不知为多少古籍记载和传唱,这也是文君酒的历史渊源。文君酒母公司——酩悦轩尼诗接手文君酒后从保护环境开始,到目前为止,文君酒的所有制作过程尤其是做酒曲过程完全是按照古老方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2,(12):54-54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古往今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的故事不知为多少古籍记载和传唱,这也是文君酒的历史渊源。文君酒母公司——酩悦轩尼诗接手文君酒后从保护环境开始,到目前为止,文君酒的所有制作过程尤其是做酒曲过程完全是按照古老方式。  相似文献   

5.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隶阙”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正在春风得意之时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难道他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6.
给予     
某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店里来了两个过路人,一个是卖饼子的,一个是卖被子的。到了深夜他们又冻又饿,卖被子的想卖饼子的一定会求我,卖饼子的想他应该来求我,但谁也不主动理会对方。卖饼子的吃了一个又一个的饼子,卖被子  相似文献   

7.
留过一幅《无题》漫画,耐人寻味,久久不能忘怀,总想说上几句。画面是这样的:两个头为公章的某些干部,跪在一个头为钞票的大款面前,一个磕头,一个抱手求拜。可是那位大款却双手后背,合自挺胸,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这幅漫画纯属虚构吗?非也。我觉得,它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描述和提炼,甚至近乎“纪实”、”写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流传着“有钱哥哥大十岁”和“有钱老爷大十代”的说法,有权者求于有钱者的现象也日渐增务,归纳起采。“权”求“钱”的悲哀表现大致有三:一是求大款赞助…  相似文献   

8.
说长道短     
两个“史无前例”我最近看到《世界是平的》的作者、《纽约时报》的评论员弗里德曼的一个对话,其中的一个观点颇有启发性。采访者问他“全球化的一个结果是拉大了贫富差距,你如何看?”他的回答有一个和我们一般想法不同的角度。他点明:“有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而中国可以反映这两个潮流。  相似文献   

9.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1939年党支部授予他“模范党员”的称号,但是他说:“我是个老粗,今天当了总司令,是党叫我当的。”他谈到:“我别无他求,只求做一个自自然然的共产党员,这是我的志愿。”什么是自自然然的共产党员?朱老总解释:当自自然然的党员,就是党员的本性,凡是党员应该做的应该完成的,都自觉自愿地做,不得有半点勉强。这些话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系是个老知青,1965年下乡,1969年返城。同年因一个偶然的机遇到一家制药厂工作,1984年又因一个好的机遇到”马师大“干训班学习,毕业后抽调到币委机关工作,后来调到市政府工作部门。在在我的感觉中的父亲总好像是与一个又一个的机遇结了缘似的。有人说我父亲“命”好,真实我父亲是最不信什么“命”的。他说,如果有困难有问题有不幸,就去求神求菩萨求上帝,而神、菩萨、上帝也能应人们之所未解决人们的困难、问题和不幸,那入世间就不会有困难有问题有不幸了,人们也不用再查学习实践去创造了。而我过去经常和一些同学到寺庙里…  相似文献   

11.
1944年,毕业即失业,处于因境中的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漂洋过海到达东瀛,去广岛文理科大学任教。这是我们校长的推荐,他称我为“高才生”哩!这也是我帮一位在日本执教的同窗好友一点心,因他有重要的家事,亟待回国解决,求我代他教课,可短期亦可长期。那时我是“待业青年”,25岁,“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广岛是个海湾港口城市,造船业、罐头工业、人造丝(化纤)工业都比较有名,在40年代算是个有数十  相似文献   

12.
“挑担”哥,是我们巴山男人们对妻姐夫的俗称。在巴山腹地的东坡村,我就有个挑担哥。挑担哥,中等个头,初中文化,年届四十,性格温顺。憨厚、老实的黝黑模样,足以证明他历尽沧桑、饱受了艰辛。他,没有任何奢望,但求国家税款、三提五统、子女书学费不拖不欠,给得利索,早日摆脱贫困的束缚。挑担哥,除老实外,还有一个不善言谈、办事保密系数高之特点。一日,挑担哥邀我喝酒。他说:“老弟,咱俩好久没在一块谝闲了。今天,我们两弟兄喝两盅。”盛情难却,酒逢知己。一杯、两杯、三杯……俩人喝了个痛痛快快,不知不觉中挑担哥醉意朦…  相似文献   

13.
钓友     
我从小喜欢钓鱼,在我几十年的垂钓生涯中,自然结识了无数钓鱼爱好者,然而,在我的众多钓友中,唯独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他小名叫大毛,大名却早已记不清了。那时,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他父亲是个厨师,母亲则在大院守大门,他在兄弟姊妹中排名第五,上面有四个姐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一家八口人就挤住在大门边的两间平房内,生活十分清苦。我家搬到大院后,每天出出进进,都得经过传达室,久而久之,就彼此十分熟悉了,他比我小两岁,就叫我“让哥”,他是第一个称我为“让哥”的人。一次,我经过菜市场,无意中发现一个头戴草帽的小家伙…  相似文献   

14.
黎汝清在《关于‘皖南事变,创作经过答编者问》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我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才动笔却是实情。”还说:“……我有充分的信心,我觉得皖南事变不存在难以解答的问题。”并说他创作历史小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标准是“实事求是。说真话,露真情,求真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历史研究人员,只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幸存的一员。《皖南事变》小说看过两遍,有几个问题不敢与作者苟同,特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开发史上,西汉唐蒙堪称先驱者。在二千多年前,他从(棘人)道(今四川宜宾)开辟南夷道抵达(?)柯江(今北盘江),打开了中央王朝从巴蜀经夜郎到岭南地区南越的一条西南通道,其战略眼光和顽强精神,令人景仰。 唐蒙萌发开拓夜郎道的念头,很带戏剧性。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鄱阳令唐蒙奉命出使南越。汉武帝派使者去南越,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南越割据问题的办法。唐蒙身为县令,胸怀天下。他来到南越政治中  相似文献   

16.
幽默四则     
《廉政瞭望》2006,(12):19-19
车票打孔售票员来查票了,威尔逊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出门时忘记拿月票了。他想了想说:“我真的不是想逃票的,你看,我这张诚实的脸就是车票了。”售票员看了看他说:“请你把脸伸过来吧,我的职责是在车票上打个孔。”不是同村的两个傻子对着天上的月亮在争论,一个说是月亮,另一个却说是太阳。正在他们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正巧来了一过路人,两个傻子就问他:“天上的到底是月亮还是太阳?”过路人答道:“我不是这个村儿的,不太清楚。”火车两个傻子看着远去的火车……傻子A:铁轨越远就越窄,那么大的火车也不掉下来,走得还很好!傻子B:傻瓜,火车不是越…  相似文献   

17.
生动的一课     
一九四二年冬去春来的一个日子里,太行六军分区(驻柴关,我沙河县独立营驻白庄)朱穆之政委通知我说:“邓小平政委明天到你们营。”我很高兴,想邓政委来了,就向他提个要求,把我们营编到正规军去,好打个痛快仗。我对司务长王生彬(西沟人)同志说:“明天早饭,要早开一个小时。”王生彬同志问我,明天有任务吗?我嗯了一声。 第二天早饭刚吃完,邓政委来了。他穿一身褪了色的黄棉军衣,两个膝盖两块大补丁,两肘补着两块小补丁,军帽的帽沿耷拉到眉头盖上,只带一名警卫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 《学习导报》2012,(11):62-62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相似文献   

19.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20.
面对燃烧的汽车,青年民兵安宗杰跳进“火海”救出两条人命,落下个五级残废。面对穷凶极怒的刀歹徒。他又奋不顾身保护弱女身负重伤,坎坷的大半辈子中他收养了了3个“儿子”……他是大巴山中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两次见义勇为的农村基层党员.传奇的人生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