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其根本价值具有双重性,蕴涵着刑罚的惩罚性和恢复性。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其在不与社会相脱离的情况下矫正其行为恶习,以达到重新回归社会的目的。但在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前期刑罚改造功能和后期社会预防的不成功,严重影响社区矫正价值的实现,笔者对山东省成武县近三年社区矫正重新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明尼苏达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社区矫正法》的州,可谓是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祥地。其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之完备,机构之健全,管理之科学,类型之多样,值得我国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是伴随着湖北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启动发展,从一般志愿者中凸显出的一支负有特殊使命的队伍。其工作对象是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舞台在基层社区和村(居)委会,工作任务和目标是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教育帮助这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唯有这支队伍的存在,社区矫正才能发挥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08,(1):89-89
据零点公司调查,85%的北京市民认为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80%以上的市民能接受在其所在社区实施矫正工作,68.8%的市民能接受将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制度确立下来,越来越多的市民表示愿意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珊 《政府法制》2014,(26):90-91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之含义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文航 《法制与社会》2011,(18):195-196
社区矫正就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如能有效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防止这些人重新犯罪,就能达到维护法律尊严,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田韵 《法制与社会》2013,(32):223-224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矫正工作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和心理治疗。以配合教育改造,消除其不良心理。促进心理健康、重塑健全人格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工作方式。本文站在实践的层面,参考全国社区矫正心理工作的状况,结合萍乡市实际情况,对萍乡市社区矫正心理工作进行分析,针对本市社区矫正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些许建议,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铺开提供些许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来看,社区矫正制度刚开始建立,与国外的社区矫正制度相比,在适用的对象、范围、矫正的方法及其效果等方面都有待于完善,而且,到目前为止,社区矫正尚未能在全国各地全面有效推行。因此,需要对社区矫正制度从理论和实践诸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社区矫正研究成为刑事法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社区矫正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冷到热的过程,初步形成研究中心、研究格局及核心期刊群。社区矫正研究的兴起有其时代背景,“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则是社区矫正研究得以兴起的深层思想基础,而实践所产生的广阔的理论空间、国家权力对社会矫正研究的肯定与支持是社区矫正研究发展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community—based corretion),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也被称为社区处遇。作为与监禁矫正并行的行刑方式,它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被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鹏 《政法论丛》2008,(4):57-61
美国社区矫正作为广义社区矫正模式的代表,积累了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成熟经验。其社区矫正大致经历了从危险特质模式向以社区为本、以案主为本、社会支持网络等多元要素整合方向发展的过程。危险特质模式具有理性化、技术化、机构化、专业化的特点,多元整合方向则是在传统危险特质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其弊端展开的。美国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正在试行的社区矫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强调矫正实施的社区性。这意味着,执行社区矫正计划的场所是在社区之中,犯罪人可以在自己居住或者长期居留的社区环境中参与社区矫正计划,完成社区矫正计划指定或决定的义务。那么,处于社区矫正试点中的我国社区,为承担起执行社区矫正计划的场所的“重任”准备好了吗?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考察了正在社区矫正试点的部分社区,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的性质关乎其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的实践现状,必须对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引发对社区矫正有关的处遇定义、理论根基、价值理念、法律规定、国外经验的思考,最终认定其为一种综合性的非监禁处遇措施,并在正确定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王瑞 《法制与社会》2011,(29):205-206
社区矫正制度从产生到现在,不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伴随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由于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不恰当所导致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效率低下就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论述矫正制度的缺陷时多有涉及,却很少有学者针对这个问题单独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以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为主线,分析目前在中国社区矫正对象分类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从社会学角度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和社区矫正实务将矫正对象按其回归社区后所面对的问题来源分为三种类型:需要个人层面服务的矫正人员,需要环境融入层面服务的矫正人员和只需提供监普和教育的矫正人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正式施行,社区矫正工作有了规范性的法律指引。《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禁刑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遇方式,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社区矫正是在行刑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罪犯能重新复归社会,修复其缺失的人格,塑造其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在我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过程中,除了如何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利外,还必须加强对社会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样才能调动社会资源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境)外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矫正是对犯罪性质比较轻微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活动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对刑事犯罪当事人的监管、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服务。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社区矫正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社区矫正法律规范,从其形式、内容、特点及规格方面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其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制定,反映了他们在对犯罪认识、人权保护和刑事责任认识方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12,(6):10-13
十、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有哪些具体规定?答:社区矫正人员是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社区矫正人员在开放的社区中服刑,存在着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既是刑罚执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区安全,预防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招录、管理、教育培训及考核激励等机制初见规模,社区矫正三支队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队伍、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不断加强,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欧美国家,如今,其已在法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被广泛使用。而中国的社区矫正自人大代表提出议案,现已在北京,上海,江苏等6省市铺开,社区矫正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