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这一概念表征一个社会呈现涉法纠纷急剧增长、诉讼案件层出不穷的态势。根据法律社会学的理论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认定中国已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表征着法律与社会的现代性,也使中国司法呈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第一,诉讼社会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利益主张和诉求,越来越寄希望于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矛盾纠纷。第二,诉讼社会彰显现代司法的价值和公信。诉讼社会的到来,使人民法院成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主渠道。第三,诉讼社会彰显法  相似文献   

2.
夏锦文 《法学论坛》2005,20(2):18-23
法律职业化与司法现代化的共同理论语境是现代性理论 ,共同实践背景是法制现代化运动。法律职业化意味着一个经过法学理论熏陶和法律知识传授之法律职业家共同体的形成 ,这个职业家共同体共享法律价值并娴熟于法律技能。司法现代化作为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倡导并通过现代司法制度确认司法独立、程序正义、程序效率等基本价值准则。法律职业化与司法现代化之间的理论关联可以从法律与经济关系、司法独立与程序正义、司法制度资源供给与分享、法律作为科学学科和知识体系、司法效率实现等多种维度进行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境遇与多种压力下进行的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后现代思潮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种理论。后现代理论本质上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其特定的生成环境。对中国法治建设而言,最缺乏的是现代性,而不是后现代,而且应当警觉中国前现代法律化与西方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畸形杂交对中国法治化的消极影响。现代性应当是中国法治化必须记取的基本前提和必须围绕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4.
司法能动性的悄然崛起是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司法能动性作为法律方法的基础 ,是司法权的重要特征之一。司法能动性是法律价值要素、法律原则要素、司法过程要素、司法目的要素的有机统一。作为法律方法基础的司法能动性 ,为法官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6.
喻中 《法律科学》2013,(5):21-28
在当代中国,法的现代性理论虽然已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学术板块,但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再审视。一方面,从现代性本身来看,它其实是一个虚构、虚拟的概念,而且已经异化成为一个符号化的图腾。另一方面,从现代性与中国法律、中国法治的关系来看,在历史上,法律移植虽然持续不断,但百年中国的法律移植与现代性无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性虽然有力地塑造了中国的法学理论,但它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塑造能力相当微弱,真实生活中的法律与法治只能按照实践本身的逻辑来演进,现代性不足以牵引中国法治实践的方向。这两个方面表明,虽然现代性这个词的价值与意义不容全部抹杀,法的现代性理论依然只是一个虚构的理论神话。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越来越多具有"脱域"特质并且越来越复杂的陌生人纠纷涌入法院,当马锡五式的"父爱关怀"被"职业官僚"的理性推理所取代时,司法就遭遇了最为深刻的信任危机。司法信任危机在社会的蔓延主要不是因为法官个体成员的品质出现了问题,而更可能是因为司法制度所建构的承诺遭遇到了信任问题。只有在承诺发生之初,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被假定为有权参与建构承诺,并以其实际行动监督被授权的制度实施者,对制度性承诺的普遍性社会信任才是可欲的。因此,有效应对司法的信任危机的关键或许恰恰在于通过有效实施司法公共参与等适应国情的"制度化的不信任"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对法院的司法裁判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它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影响法院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并与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制环境密不可分。相应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加强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司法创新,强化司法宣传,优化司法环境,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等都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司法公信力将对司法工作、政治体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它是法官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维护司法权威是所有法律职业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9.
法律现代性是在解构神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先行的文艺复兴提到了个体的力量,随后启蒙运动则对神学自然法起到了根本的动摇.在以“理性”、“自由”为自我确证的依据下,法律现代性的展现当中产生了内在的矛盾,并越来越背离法律现代性产生的使命.为重新树立法律现代性批判,增强自身批判力,是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陈文华 《河北法学》2007,25(11):165-168
当前中国司法改革在理念上处于混沌状态.整体推进的改革思路应在现有法律秩序内进行.当前司法改革应着重思考三条路径,即任职资格从大众化向专业化转变,司法职能从工具型向功能型转变,法律技术从精密化向社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纠缠交错,利益的结构性冲突也日渐频繁。为此,当下中国的法官在处理纠纷时,就必须在理顺关系、权衡利益、评估得失、摆平事件上下工夫,进而及时地为社会提供一种既缓和并协调好了利益的紧张关系、又衡平了价值冲突的法律产品。然而,这一法律产品的生产,实质上是中国法官充分利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之中的法律资源,又超越两种司法模式而采取的一种更为实用的司法策略;与此同时,这一司法运作模式的背后,恰恰又反映出了“调解”与“审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纠纷处理方式在当下中国实已无区分开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拿到《法治追梦》这本书时,我们正在就基层司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于是第一时间拜读了这本书,并得出了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13.
黄风 《中国法律》2004,(5):8-10
在中国.国际司法合作规则的引进是从对外签署有关的国际条约开始的.1987年.中国分别与法国和波兰缔结了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协定),这标志着在中国建立国际司法协助制度进程的启动。根据中国《宪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的规定,有关司法协助和引渡的条约或协定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获得批准后则具有法律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篇章。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重要标尺和有力保障。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要体现法治现代化要求,具有司法现代化品格;要遵循司法客观规律,契合司法实践需求;要立足中国制度国情,传承优秀法律文化;要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借鉴海内外先进制度。实现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要从刑事司法理念现代化、刑事司法体制现代化、刑事司法程序现代化、刑事司法能力现代化等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段陆平 《政法论坛》2024,(3):157-168
中国司法建设百余年历程可归结为“现代性司法的中国化”与“中国性司法的现代化”两个基本命题,并在当下融合于迈向“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自主性现代司法模式。对于中国司法现代化的逻辑阐释及发展理路,可从达玛什卡司法程序类型理论寻找灵感。立足于现代司法的多样化特征,达玛什卡提出了一个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程序类型理论,并可引申出多元现代性视野下司法现代化存在多种选择的命题,这可以在理论上为“现代司法的中国模式”提供支撑。同时,摒弃去情境化的普遍主义,基于权力组织结构和国家形态对司法程序某种程度的决定性塑造作用,达玛什卡“重新找回国家”,深刻阐释了司法现代化的主体性逻辑与政治生态学命题。无论“现代性司法的中国化”,抑或“中国性司法的现代化”,都应充分关注程序改革与作为制度背景的中国司法生态特别是政治生态的契合性。未来司法建设应在中国性与现代性之间进行反思平衡,既要深入推进司法领域中国性价值与范畴的现代阐释,也要充分关注现代性价值与范畴在司法领域的中国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夏淑云  张巍 《中国公证》2008,(10):31-33
一、法制现代化、司法现代化与陪审制度 法制现代化,按照公丕祥教授的解释,就是法制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它包含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实践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世界各国的法制现代化,以其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可以分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是指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法律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4,22(1):3-11
发端于 15世纪前后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并没有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发展的固有格局 ;19世纪兴起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则打断了中国司法的自然演进过程 ,催发了一个“西方化”色彩的司法体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不仅引发了全球司法生活的重塑进程 ,而且推动了中国司法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形成了司法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互动 ,创出一条既与全球司法文明准则相协调又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国司法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司法公信力问题受到司法界的普遍关注。就司法公信力的法理问题,试图从司法实践出发,以其与本土法律文化传统、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司法改革的关系为视角位度,进行多视角、多侧面的探究。以求其内涵的诠释更直观和丰满。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中国司法工作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包括部门规章与 WTO规则不尽一致。中国加入 WTO还需对外贸、外资、知识产权等相关制进行修改、完善和调整。在司法活动中,对于 WTO规则的适用宜采取“转化适用”的方法,应清理、完善司法解释,建立和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公开有关法律、法规、司法决定和判决,保持立法、法律法规适用的统一性,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自恢复重建至今已经历了22年的光辉历程。她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肩负实施全民普法教育和专门法学教育,对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管理,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和监狱、劳动教养的管理等任务,实现了队伍从小到大、职能由弱到强的转变。在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我国的司法行政事业在不断开拓中创新发展,新的职能在改革中孕育壮大。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司法行政自身法制建设的滞后和职能设置的缺陷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