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内驱力,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中如何“设疑…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粮征、購工作,有着空前的有利条件:农业生产大躍进,夏粮增产丰收在望;经过全民整风运动,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空前提高;干部的思想作风大有改进;随着粮食管理体制的改进,粮食部门的工作正在全面大躍进。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新的困难问题:农民在生产大躍进当中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口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少有疑难问题,似乎全然弄通弄懂,其实不尽然。这种现象除其它种种因素外,缺乏质疑方法是一个重要方面,从而制约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一、寻找矛盾质疑。指导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寻找表面看起来似乎矛盾或对立的问题,大胆质疑。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又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者矛盾吗?”在我启发下,学生发现了一系列疑问。如“既然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根本代…  相似文献   

4.
说“疑”     
“地球为什么绕太阳运转”,“生物的物种为什么能代代相传”,“人类社会为什么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些都是对事物的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关键在于人们对“奇”所持的态度。如果对“奇”产生“疑”,并且破“疑”,就会解“奇”了。宋代朱熹说得好: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相似文献   

5.
入境三法     
一、以“疑”入境注意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通过教师提出疑问,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悬念,就能把注意力引导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来。“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亚里士多德语)。  相似文献   

6.
浓厚的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相反,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寓学于乐,以趣激学的体会。一、设疑引趣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这样可以唤起动机,激发兴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不仅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索行为。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时,我提出“从马尾上拔出一根毛,…  相似文献   

7.
进退之间     
《今日中国论坛》2002,(5):64-64
在一个雷阵雨之夜,笔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有关“海尔”的报道,其中有一节尤为令人惊叹:1997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许多大公司纷纷撤离这是非之地,而海尔则相反,在人退时我进,于“危机”中觅“商机”。结果,“危机”过后,他们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占尽了“商机”,开拓了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问,是人类前进的第一步,有疑则问,问则必进。做学问、搞科研如此,为人处世也如此,为政治国更是如此。世上没有什么先知先觉,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始于问。近年来,如此重要的问却被许多领导干部淡忘了,他们由疏于问开始逐渐发展为不善问,甚至不想问。他们只看重“示”,就是作指示。他们下车伊始,哇哇直叫,同一份讲稿,讲遍所有单位;同样的套  相似文献   

9.
1956年我省国民經济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設事業获得了輝煌的成就,农業、手工業和私营工商業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經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經济各部門,出現了新的增产高潮。工業生产飞躍前进,交通运輸和商品流轉大有增長,基本建設的規模空前扩大;特别是随着工农業生产的大發展,全省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觉悟的大大提高,以及进行了工資改革,职工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职工生活有了进一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次在路上王庆元同志和我说,当他在回忆美好的往事和落笔行文中,常常会有"心生莲花"的感觉。于是我就想起佛家有言,"花开见佛性",心中生此"觉悟莲花"。《阳光漫忆》以笔墨抒情怀,其志则在一吐内心所存的"觉悟莲花"。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强而又通俗易懂,容易使学生初涉教材就自认为懂了,好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其实,这种“无疑”并不是真正无疑,而是没有用心钻研教材,没有找到认知矛盾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疑点,鼓励学生发现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概念…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在泰安举行的全国首届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是教改成果的荟萃,是教学艺术的展示。大会参评者都能坚持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方向,较好地采用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材知识的科学性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贯穿于授课之中,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设“疑”拓“路”,引导学生思维——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形成矛盾、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引…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现代人已经把休闲娱乐的兴奋点从歌厅、舞厅、台球厅、桑拿按摩室转移到俱乐部、健身中心等高品位的娱乐场所,以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那么 ,不同的城市,休闲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 ? 上海人爱“孵”健身中心   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在与健美结缘的同时,大都“孵”进了健身中心,为的是同都市“文明病”告别。大大小小的健身中心,每天都有来自申城及外地的“文明病”患者,利用休闲之机,来此作一番理疗。据岳阳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透露,自今年开始,要求“孵”进健身中心的人几乎是一批接着一批,其中既有患者,也有健康人,很多…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换届之年,是人事调整变动的集中期,也是干部心理波动的敏感期,进退留转必不可免,直接考验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政治定力、思想境界和胸襟气度。在换届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才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进"不自满,奋发有为勇担当。换届之后,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将走上新的领导岗位。"进"者应该珍惜机会,面对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信任,要把权力看淡一点,把事业看重一点,  相似文献   

15.
“学贵有疑”,这句古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疑”,就是矛盾。解决“疑”,就是解决矛盾,学习才会长进。我学哲学,跟学其他各科一样,注意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学了“量变和质变”一课后,我就想:“玻璃杯砸成碎片,仍然是玻璃,算不算质变?”又如,学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离不开认知、能力、觉悟三方面。本课的认知内容不算多,要求也不高,集中在纪律、自由及其关系上。能力.觉悟方面,则反映为公民意识的培养,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的培养.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等。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现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住教学内容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知、情、意、行有层次地融汇贯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需要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如果没有群众自觉和自愿的积极参与,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而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自觉和自愿是群众觉悟程度高低的重要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理论的阐发和实际群众工作中时刻注重从群众觉悟实际出发,提出群众觉悟水平的高低是关乎革命成功和理论彻底与否的关键;群众觉悟水平的高低是制定党的一切政策措施的依据等许多与群众觉悟水平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觉悟的思想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干群矛盾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质疑,是要学生将所接受的知识,反复推敲,作出判断,定下疑点,提出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当然,要学生提出疑问是很不容易的。所谓"愈悟则愈疑,愈疑则愈难。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也"。这正好说明了质疑的不易和质疑的重要。然而,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1.因果法:见到一个现象,要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比较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比较互相矛盾的解释、说法、理论等。3.推理与验证法: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如何设计实验加以检验;反过来,实践中发现的规律,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论证。4.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心灵有多大?有多远?有多久?——修持的觉悟将最终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灵具有无边的神力,没有任何不可穿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对《科学人生观》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就是把一张闭卷改为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把过去侧重考知识、能力改为既考知识、能力,又考学生的觉悟和行为实践。具体做法是: 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授,组织课堂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科学人生观的一般常识,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