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年1月27—2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第4次首脑会议,签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加强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和《有效普惠关税协定》3个文件。会议最大成就是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和定期同对话国就地区安全问题对话。这是东盟在亚太地区战略环境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经济和政治合作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是它走向21世纪所采取的重大步骤。这次会议将对东盟各国今后的政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11月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提出后,近两年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1年11月双方领导人确定了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架构.这标志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11月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在2010年之前建成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本文采用经验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投资创造与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一月: 2003年1月1日,经过10年准备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东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同 日,东盟成员国间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3年1月6日,新加坡人王景荣(Ong Keng Yong)担任东盟秘书长,在任职庆祝会上他指出东盟10 国在区内贸易与投资以及内部的经济整合上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提出了"发起东盟事业倡议"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准备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东盟关系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中国因素".美国"发起东盟事业倡议"是要巩固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抵消中国的影响.在东盟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希望借助"发起东盟事业倡议",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来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和亚洲国家中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美国还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6.
乔刚 《当代韩国》2005,(3):35-40
在区域化浪潮下,韩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日本新加坡智利建立了自由贸易区,2004年华网汉城4月21日电(记者张锦芳),韩国外交通商部21日宣布:韩国与东盟当天就双方拟签的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达成原则协议,"其采取的模式基本参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07年完成,2009年启动,较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提前一年.据称,2009年对80%的关税降为零,剩下20%的关税税率继续谈判,对于越老柬缅四个新成员将享受特别对待规则或稍后参加自由贸易区.本文从韩国方面来就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前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进程.此后,双方又签署了一系列协议,CAFTA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区域一体化理论,从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视角,探讨CAFTA创建的动因及其发展前景.中国和东盟从CAFTA中能够获得各种经济收益,但CAFTA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自由贸易区,其福利效应并不十分显著.政治收益是中国和东盟创建CAFTA的最基本动因.为减少实现CAFTA政治目标的经济成本,CAFTA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浅度和开放一体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CEPT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PT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庄礼伟一、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1992年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第4届首脑会议上,东盟国家签署了《新加坡宣言》、《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和为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而制订的《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即CEPT)等3...  相似文献   

9.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0年11月于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和中、日、韩"("10+3")政府首脑会议上,朱总理提出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的可行性问题,东盟给予积极响应.会后,东盟与中国成立了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就东盟与中国之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东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在2001年11月于文莱举行的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此报告被提交讨论,取得了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的一致认可,双方决定在十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0.
文莱今年一月一日独立,一月七日就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成为该联盟的第六个成员国。这标志着自一九六七年原来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签署曼谷宣言以来该集团的第一次扩大。要求加入东盟的国家,并非只有文莱,如斯里兰卡早就公开地开展了加入东盟的运动,给成盟的领导带来了难言的苦衷。尽管地理上的接近是它加盟的一个理由,然而其他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的第六次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 1 95 7年颁布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简称GWB) ,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德国竞争政策的集中体现 ,在德国被称为经济宪法 ,是德国经济法的核心。《反对限制竞争法》迄今已进行过六次修订。最新一次修订是从 1 995年开始 ,1 997年 1 1月提出政府草案 ,并于 1 998年 5月在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获得通过。第六次修订的《反对限制竞争法》于 1 999年 1月 1日生效。与前几次的修订相比 ,第六次修订不是对旧法的修修补补 ,而是从体例上重新作了安排。因此 ,可以说 ,这次修订是《反对限制竞争法》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修订。修订内容和特点可以…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2月21日,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商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于1993年4月1日生效。毫无疑问,波兰是自由贸易区的推动者。波兰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安德莱·阿伦达尔斯基强调中欧四国“命中注定要捆在一起”。1991年秋,华沙外贸进步和价格研究所估算,取消本地区内全部贸易关税之后,将使波兰获利4.75万亿兹  相似文献   

13.
王勤  刘静 《东南亚研究》2004,(6):13-15,24
为适应世界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日本制定了FTA战略,确定优先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盟经济合作主要集中于贸易、工业、金融三个领域。其重要特征是,以贸易合作为基轴,带动其它领域的合作。在这之中,特惠贸易安排所起的作用是值得注意的。 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巴厘会议)通过的《东盟协调一致宣言》概述了建立经济合作的范畴,并指出,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各成员国应朝建立特惠贸易安排而努力。据此,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至今,已经十三年了。由于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这个组织日益巩固。特别是一九七六年二月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召开第一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东盟组织在政治协调和经济合作上进入一个历史新纪元。 在首届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一项《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用很大的篇幅谈到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宣言》说,成员国应就“本国和本地区的发展计划采取合作行动,最大限度地利用东盟地区的自然资源,来进一步相互补充各国的经济”。并提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直接投资和自身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在东亚新型生产网络中发挥着平衡贸易收支和维持地区资本循环的重要作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又可以为东盟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倡议在“10 3”框架下开展功能性的合作。东亚多层次合作框架将有助于规则的建立和良好治理能力的培育,未来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将在三个“10 1”自由贸易协定之上按大致的时间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7.
从东京会议看日本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11~12日,以日本-东盟东京特别首脑会议的召开为标志,双边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上确立了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安全上日本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政治上确认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本文分析了这一趋势的成因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亚太地区现有的各种经济力量,试图对亚太一体化各种构想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二 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构想关于在太平洋国家建立一体化经济的最早倡导之一来自日本学术界。1971年,一桥大学的小岛教授在《日本和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一书中提仪建立一个自由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他提出这一构想,部分是作为对抗欧洲经济共同市场歧视倾向的反措施;另外,当时GATT领导下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前景暗淡,在区域基础上推动自由贸易不失为一个次好的方法。由于包括在该构想中的都  相似文献   

19.
中法经济双学位班培养方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皓  张彬 《法国研究》2004,(2):51-60
一、中法经济双学位班发展概况根据中国与法国政府于1992年正式签署的《中法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在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干预下,在历届武汉大学党政领导的积极关怀和协调下,在商学院世界经济系和金融系以及外语学院法语系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下,中法经济双学士学位班从1992年9月开始举办,至今已历时12年,累计招收学生超过300名,其中六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先后去法国高校留学,己有部分毕业学生在法国银行业或企业界就职,还有的承担起中法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工作。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中法经济双学士学位班目…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经济关系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两个研究所于1985年签订协议,规划进行一次为期四年的以“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为主题的联合研究,并将为此举行三次讨论会。第一次于1983年在新加坡举行,主要讨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本次会议是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将于1989年在曼谷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