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海 《廉政瞭望》2003,(6):21-22
行贿受贿之间是一种私下交易,既然是交易,就有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之分。有了间接交易,一种活跃在腐败领域里新的职业——“贿托”便应运而生。诸如家属亲朋、秘书司机、情妇二奶、同学战友等都可在行贿受贿间充当“托儿”的角色,他们奔走于行贿受贿间,想方设法为行贿者牵扯线搭桥,促使一桩桩罪恶的交易得以完成,这便是“贿托”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受贿者与行贿人是一对孪生兄弟。为官者有权,藉此以权谋私;行贿人无权或者权职低微,需要借助权势达到己利,于是以利相诱。我们必须警惕的是,“贿托”在这些不光彩的交易中起了桥梁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受贿和行贿的风险成本。“贿托”的出现有其现实的土壤:在民众日益高涨的反腐败声浪中,受贿者与行贿人之间的交易开始从公开、半公开,渐渐转入到了“地下”。为官者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追求所谓外在的“体面性”。出现了收财不托事、托事不收财的“财”、“事”分离现象,使得司法机关在涉嫌受贿罪的案件的认定上,时常陷于“…  相似文献   

3.
“行贿”的本意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给人送钱送物。然而,送钱送物的“行贿”,是赤裸裸的违法违纪,不仅党纪国法予以严令禁止,而且被“行贿”对象,也可以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4.
当下,腐败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相当猖獗;尽管远至联合国高官,上至国家高层下至普通老百姓早已形成共识,但反腐与倡廉依然任重而道远。在2006年10月23日召开的国际反腐败联合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国检察机关近3年共查处了贪污贿赂犯罪67505人。也就是说,仅被揪出的腐败分子每年就有两万多。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能听到看到的如“游贿”、“性贿”、“文贿”、“雅贿”、“赠贿”、“恩贿”等不胜枚举的贿赂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公共权力使用者的私心、贪欲,为自己谋利益。那么,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如此不…  相似文献   

5.
反向贿赂     
石飞 《前线》2012,(5):55-55
自下而上的贿赂——“上贿”人们已再熟悉不过。这种“上贿”大致可分两类情况。一类是下级给上级或送钱或送物或送色的行为;另一类是给权力者行贿、通过权力资源牟取暴利的行为,即“权钱交易”。自下而上的贿赂颠倒过来,就是所谓的反向贿赂了,即“下贿”——自上而下的贿赂。  相似文献   

6.
庭审中,安徽省宿州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杨哲信这样为自己辩解:“好多人来送,我实在推不掉,我也要有社会关系,不能把关系搞得太僵。”杨哲信抛出“遮羞布”但凡大大小小的贪官在案发后总要为自己当初受贿找一块漂亮的“遮羞布”。比如说“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礼金不是贿”、  相似文献   

7.
他山石     
《先锋队》2005,(8)
四 川 : 行 贿 档 案 录 入 第 一人 由 四 川 省 检 察 院 搭 建 的 “行 贿 犯 罪 档 案 查 询 系 统 ”向 全 社 会 公 开 ,第 一 个 被 录 入 “黑 名 单 ”的 是 成 都 某 建筑 公 司 原 项 目 经 理 冯 某 。 据 悉 ,上 “黑 名 单 ”者 ,将 被 取消 或 者 限 制 其 在 一 定 时 期 或 者 永 久 进 入 本 地 区 、 本 行业 市 场 。 2004年 4月 28日 , 法 院 审 理 认 为 , 冯 某 为 谋 取利 益 ,在 工 程 招 、投 标 中 违 反 国 家 规 定 ,向 国 家 工 作人 员 行 贿 , 其 行 为 已 构 成 行 贿 罪 , 判 处 有 期 徒 刑 一年 …  相似文献   

8.
邱炜煌 《理论导报》2013,(12):44-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十种“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共同犯罪中造意者是否当然主犯、幕后指挥者与现场作案者的关系与刑事责任及买凶犯罪中买“杀手”与买“打手”的区别等的具体分析,申明作者对以上三种情况的主张,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对以上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一看标题,会使许多人费解,“贿赂”范畴里的“行贿”和“受贿”无不以金钱、物质当“砝码”,没听说用文字“贿赂”的.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文字“贿赂”的现象又确确实实存在,且并非少见.之所以说文字也能贿赂,是有人把文字当礼品.一些同志在写稿时,常常把自己领导的名字写成第一撰稿人,更有甚者,发扬“舍已为人”的风格,连自己的名宇也不挂,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姓,把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当成“礼品”奉献.  相似文献   

11.
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上,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在人群中大声发问:“谁是共产党员?” “大娘,我是。”一位中年男子应声来到大娘面前。 “我想托你买一张火车票。” “好的。您稍等。” 中年男子买好了车票,把老人送上车厢。尔后,不声不响地融入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这是由炎黄文化交流服务中心、《人民日报》信息中心、新华社《中国图片报》、陕西省委《共产党人》杂志社联合筹拍的电视专题片《平凡的共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9):70-70
自去年10月以来,江苏省盐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先后两次将6笔价值总计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布。退贿清单公布后,在其单位内外引起震动。张翕飞称,送礼是官场“潜规则”,之所以收后再退主要是因为“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  相似文献   

13.
朱铁志 《唯实》2005,(5):63-63
福建省的周宁县有个县委书记林龙飞,据称要“把全县的官位卖光,把财政的钱捞光,把看中的女人搞光”。就是这个区区七品芝麻官,贪污、受贿、赌博、放高利贷、乱搞女人,成了当地响当当的“三光书记”。有资料表明:从1996年5月到2003年4月,林龙飞在担任周宁县委书记期间.先后251次收受68名干部职工贿送的钱款,15次非法收受3名包工头贿送的钱款,平均不到10天就受贿1次。  相似文献   

14.
我是无党派人士政协委员,由于工作关系,平时同基层群众接触较多,对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比较了解。当上省政协委员,我把了解民生问题作为履职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群众特别关注的“托育”、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网约工”等几个具体问题说点想法和建议:一、“托育”问题。“托育”问题已成为很多家庭绕不过去的坎,也是产生家庭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最近,据称有媒体盘点了中国商界十位“不行贿者”,被盘点到的每个人的宣言都冠冕堂皇,声称自己保持了“不行贿”的底线。外界的人只能说其身在其中,清浊自知。  相似文献   

16.
曹林 《党员文摘》2007,(9):22-22
“面包车被东莞XX交通分局扣了,谁能帮帮我”;“介绍认识工商局的人付2000元酬金”:“小女子正在考驾照,谁提供有关系的熟人或中介人,本人愿意现金酬谢”……最近,上海一家网站竟然推出了“悬赏找关系”服务,在网上为“开后门、托关系、找路子”牵线搭桥,并声称已有好几起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7.
据唐人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像记》记载: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做古佛像。为筹集建佛像资财,海通禅师曾云游各地,化缘集资,历时数载,筹集到建佛所需的佛财,禅师即刻组织能工巧匠,雕凿佛像。就在工程紧张施工之际,有郡吏求贿于禅师。禅师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吏发怒曰:“尝试将来!”禅师乃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大惊,奔走祈悔。后人为铭记海通禅师的无量功德和“剜目抗贿”的壮举,于乐山大佛头部左后侧的栖峰山岩上的海师洞前,塑海通坐像一尊。读罢此文,笔者不禁被海通禅师剜目抗贿的正义之举所感动。此举,可歌可泣,撼人肺腑。贿赂面前当…  相似文献   

18.
今 年 ,我 国 将 有 18个 省 区 市 的 30万 个 村 委 会进 行 换 届 选 举 ,为 规 范 竞 争 行 为 ,民 政 部 近 日 发 文界 定 贿 选 定 义 。 民 政 部 颁 发 的 通 知 里 称 ,候 选 人 及其 亲 友 直 接 或 指 使 他 人 用 金 钱 、 财 政 或 其 他 利 益收 买 本 村 选 民 、 选 举 工 作 或 其 他 候 选 人 的 行 为 即为 贿 选 。 候 选 人 一 旦 被 确 认 有 贿 选 行 为 ,将 会 被 依法 取 消 其 候 选 人 资 格 或 宣 布 其 当 选 无 效 。 但 该 通知 也 同 时 规 定 , 要 认 真 研 究 和 区 分 一 般 人 情 往 来 、候 选 人 捐…  相似文献   

19.
某单位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在谈到如何为官从政、立身做人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这句话道出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官位与官德的关系,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做官首先要做人,这既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和标准,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做人的重要性和“官德”的重要性,历来都是被重视和强调的。《左传》将它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江泽民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  相似文献   

20.
受贿与行贿,是贿赂犯罪链条上的两端。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对受贿和行贿同时严厉打击。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这些善于“围猎”的行贿者被绳之以法。以小贿谋大利,买通关键人物行贿者之所以敢于链而走险“围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