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必须对行政合同纠纷确立行之有效的司法救济制度.依据行政合同的特点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合同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应是行政诉讼.同时,对行政合同纠纷的司法救济,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救济范围,采取适当的救济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最终解决行政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的实定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种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纵观世界各国法制实践,在二者衔接关系上主要存在复议前置和自由选择两种基本模式。我国实定法所规定的衔接类型纷繁复杂,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设置上存在不足。做好两种救济机制的衔接配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遵循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取消行政终局裁判权,加强司法对行政的监督审查;确立以自由选择为原则、复议前置为例外的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模式;顺应行政法治发展趋势,将特殊类型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和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和相关法律赋予公务员保障其权利的途径均为行政途径。这与宪法赋予公民的完整权利救济权不符,与世界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也不符。笔者从平等权、三公原则和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为切入点,赋予公务员完整的权利救济权,以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和稳定公务员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行政违法救济应遵循校内途径首先救济、教育行政机关救济优先、司法机关最终救济、合法和公开公正等五项基本原则。我国应加快完善高校行政违法救济制度体系,建立校内申诉制度、行政申诉制度、信访制度、行政仲裁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使行政救济权在高校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就业权诸救济方式中,劳动监察这种特定的行政救济方式具有预防性、时效性强、救济成本低等多种优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就业权受侵害时可直接通过劳动监察获得包括返还财物、经济补偿和赔偿、恢复劳动关系、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等多种形式的救济。此类救济措施具有一般行政行为所具的各种法律效力,是保护劳工就业权的一种有效的、可靠的公力救济途径。但基于司法最终决定原则,法律上允许对劳动监察决定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可见就业权之行政救济在效力上又具有非终局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济,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权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分析,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行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可能性。因此,应对内部行政行为进行最低限度的程序制约,对行政机关违反正当程序原则的内部行政行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7.
行政给付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失业、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它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确立应遵循法治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合理性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合同是着民事合同的“外衣”,深藏着行政的实质。在政府采购合同中,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委托人是政府采购合同的必然的一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受到限制;合同内容中存在着非约定权利;合同的变更或终止受到限制。解决政府采购合同纠纷,采用民事救济与行政救济途径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应急行政行为主要包括应急抽象行政行为和应急具体行政行为,它以突发事件为前提,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目标,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为了维护法治原则和公民权利的安全,应急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遵循合法原则、比例原则、可救济原则;必须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以防止应急行政行为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昂 《重庆行政》2019,20(1):39-40
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5月1日,行政诉讼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订并正式施行。该修订决定将行政协议纳入了行政诉讼的范围,即行政相对人面对行政主体侵犯合法权利时拥有了更多的救济方式。然而,法律条文并没有规定如果行政相对人违约时,行政机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在现有行政诉讼法的法律规定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行政机关的司法救济途径成为行政协议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行政承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承诺不作为是一种违法形态,应当受到法律的惩治。对行政承诺涉及的公民权益,我国现行法律虽无明确规定,但对行政承诺不作为的法律救济,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求。实践中存在形态各异的行政承诺,辨别行政主体应当履诺的义务,是识别行政承诺不作为的前提。只有在行政主体应当履诺、可以履诺而没有履诺的情况下,才构成行政承诺不作为。对行政相对人因行政承诺不作为而遭受的损害,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司法救济。在司法救济中应大胆创新诉讼方式,结合我国司法现状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政府采购第三人权益的救济,主要是以行政救济为主。司法救济相对于行政救济,避免了行政机关自己监督自己的嫌疑,更加公正、可靠。司法救济程序因法条规定不足、前置程序繁琐和审查不全面等原因,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相关完善措施,使司法救济程序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能够保障政府采购第三人更加公平地参与到政府采购活动中来,并能阻止和惩罚采购机关的违规行为,保证政府采购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3.
请求司法救济是公民、法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且将行政程序处理完的事情请求司法救济。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该案当事人的脱法行为,阐述了行政程序与法律程序在该案中适用范围及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宋远升 《公安学刊》2007,1(1):39-42
诱惑侦查是一把双刃剑,容易引起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之间的紧张冲突,司法伦理与追击犯罪理念的激烈对垒。对诱惑侦查的适用应当贯彻和遵循必要原则、司法审查和救济原则、充分嫌疑原则、明确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权是公民社会保障权的一部分,具有典型的社会权属性。社会保险纠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涉及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三方法律关系。确定社会保险纠纷救济途径,应当将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探索出最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弘 《求索》2013,(10):182-184
我国著作权保护遵循自动产生原则,但著作权所涉领域的特性又需要行政许可对作品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从而导致行政许可与著作权保护的交叉博弈,给行政和司法实践造成困惑。基于行政许可的限权性质,单纯的著作权纠纷不属于行政许可的审查范围,行政许可机关在对作品进行审查时,应对所涉著作权纠纷遵循谦抑原则,著作权人也应对其行政救济权利进行谦抑性选择:在著作权司法保护中,对未经审批作品的侵权责任的认定。法院也应根据行政许可的不同情形区别采纳,而行政许可机关对于法院生效裁判的协助执行也应依其权责范围而定。  相似文献   

17.
王聪  陈民 《前沿》2012,(4):75-77
加害给付源于德国积极侵害债权的理论,20世纪初,在德国民法中被提出后即被称为“法学上之发现”,并作为大陆法系债法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而备受关注,争议不断。本文从加害给付的概念、构成要件人手,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特别围绕《合同法》第122条的不足,提出加害给付法律救济途径的研究焦点,提出在适用扩张后的违约责任为原则的基础上,在履行利益的赔偿范围上加以完善,以立法形式在违约责任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治原则之下,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诚实守信,不得随意变更、撤销、废止行政行为,否则应赔偿或补偿相对人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在行政法领域,信赖保护原则已广泛应用于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指导等各个领域。为实现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法治化,必须在准确界定信赖保护原则法制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现行的行政程序、行政补偿、行政赔偿以及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也是行政许可法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新近出台的《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行政许可的一般原则包括许可法定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 ;特殊原则包括便民与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许可不得转让原则以及许可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给付行政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以及如何适用,是一大争议问题。对于法律保留原则的范围,"重要事项保留"已基本成为共识,通过对给付行政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析,并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给付行政的类型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给付行政领域的"重要事项",将给付行政区分为生存型给付和发展型给付,只需对生存型给付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发展型给付则不必适用,从而更好实现公民基本权益保障和行政行为灵活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