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克振 《政策》2012,(3):52-55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外加湘鄂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鄱阳湖的若干城市(宜昌、荆州、岳阳、益阳、常德等),通过整体规划和集成发展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群。规划建设中的长江中  相似文献   

2.
任振鹤 《政策》2012,(11):37-39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和推动咸宁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咸宁干部群众理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切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共识已成、合作步伐加快,湖北应当乘势而上,积极谋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10年战略构想和湖北推进策略,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先行区",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领区",把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爆区",并做好积极推动四省协作共建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目前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大型城市群之一。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及其发展现状做出简要介绍,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背景性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推进该区创新发展,一要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以形成功能更完备的城市群体系;二要积极整合区内资源,通过构建产业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要整合产业集聚区,促进功能的转变,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集聚区体系。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群该如何抱团发展?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各省又该如何更好更快地携手崛起?城市集群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长江中游这条黄金水道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相连,四省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发展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打造由20年前仅仅是学者的探讨,到如今已进入国家决策层面。那么,  相似文献   

7.
张蕊 《理论月刊》2020,(1):101-109
在我国的城市化战略中,各大城市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处于我国地理空间的核心位置,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新常态下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在能源路径依赖日渐式微的区域发展现实困境下,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发挥对其他传统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积极寻求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以推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演进。  相似文献   

8.
农业发展与合作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与合作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区位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在全国具有优势,但三省发展趋势有所不同;种植业产量高,但经济效益偏低;林牧渔业的优势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有待三省合力。基于此,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国家粮棉油基地、国家林产业基地全国淡水产品基地、全国生猪养殖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五个基地",并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提出政府论坛协商、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生态补偿、龙头企业带动、跨区域组织、市场流通优化等农业合作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9.
案由:城市群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人口经济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群,有力地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战略重点相应调整,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必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柳青 《长江论坛》2014,(2):28-32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协同基础之上。目前,与经济发达区域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化发展程度较低,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政策环境壁垒森严、产业合作困难重重、基础设施重复低效、社会协同软弱无力。要实现协同发展,其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产业合作机制、市场共建机制、法治保障机制和冲突化解机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彭智敏  汤鹏飞 《政策》2012,(10):45-47
改革开放在造就了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发动机的同时,也成就了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特大城市群。其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中认真学习和借鉴。一、三大城市群合作发展的主要经验1、区域范围由小及大。以长三角为例,1982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等10个城市在内的上海经济区。随后几年中...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11,(10):13-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期,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在随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江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杨良锋 《政策》2012,(9):55-56
崇阳县属武汉城市圈范畴,是幕阜山区的核心区域。我们将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三大战略机遇,大上项目添活力,大兴产业强经济,大搞建设优环境,着力打造幕阜山区新兴经济强县、湘鄂赣边区山水园林城市、武汉城市圈重要生态屏障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幸福新崇阳。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由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演变。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城市群的兴起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集聚效应并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城市群,并对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先旺 《政策》2012,(4):53-55
近年来,湖北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商务发展方面,201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335.2亿美元,增长29.1%,实际使用外资46.6亿美元,增长14.9%;引进省外资金3377亿元,增长70%;湖北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6.9亿美元,增长4倍;口岸  相似文献   

16.
张林 《政策》2012,(4):56-59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构建中部崛起支点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其作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三年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法治深度合作离不开法院的司法保障。与其他四大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司法协作存在观念滞后和运作失调等不足。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考虑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借鉴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司法协作模式的优势和经验,构建因地制宜、满足需要、适应发展"两级多元一专"综合司法协作模式,并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要求,探索建立"一站式"信息化诉讼平台、"多元式"矛盾化解机制和"创新式"司法审判体制和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汉市现有经济体量和人口体量最大,承载的国家战略最多,武汉应该定位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中心城市地位即核心价值可以定位于城市群的服务中心,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的模式应该是柔性的服务与辐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叶青 《世纪行》2014,(1):18-18
<正>在加快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的重大战略机遇中,武汉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怎样定位、如何推进,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中央政府角色缺位,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建议:一、设置协调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专门机构一是呼吁尽快推动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由国家发改委设置"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办公室"。二是设置"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秦尊文 《政策》2012,(8):46-49
今年2月初,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上,湘鄂赣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省将共同争取使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3月7日,李克强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你们几个省要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这个构想,事关国家战略。国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