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瑾玎和朱端绶夫妇,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是中共秘密战线上杰出工作者,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默默奉献,是中共党内颇有声望的革命老前辈。 周恩来和董必武曾经这样称赞这对革命夫妻说:“熊老和朱端绶同志是一对值得称道的夫妇,也是最让人羡慕的夫妇。”熊瑾玎和朱端绶之所以能获得这样高的评价确非偶然。他们创作的100多首记叙他们毕生革命工作和爱情生活的诗篇,为人们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对模范夫妻的品德和情操。  相似文献   

2.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新中国新闻、侨务、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与周恩来很早就认识,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之一。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生前讲道:“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周恩来曾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感叹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早在1924年大革命时期,16岁的廖承志还…  相似文献   

3.
"这个饭店离我们的住地太近了,不利于保密" 1997年,由周恩来的保健护士、当时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的郑淑芸同志引领,笔者在北京拜访了黄玠然和他的夫人杨庆兰.这对革命夫妻,当年都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从事革命活动.周恩来任中组部部长时,黄玠然是他的秘书,而杨庆兰则是邓颖超在中央妇委工作时的内交通.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3,(7):59-59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  相似文献   

6.
杨飞  樊静 《党史纵览》2010,(10):37-41
吴忠与周恩来.一位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开国少将.一位是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共和国总理.两人相识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相知于携手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革命行动中。其后.周恩来病逝.吴忠又与百般阻挠悼念活动的“四人帮”展开了激烈斗争。吴忠对周恩来的爱戴之情和赤胆忠心.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7.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了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吸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同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所颂扬。  相似文献   

8.
曹阳 《新湘评论》2014,(5):62-63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夫妻。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携手并进,情深意笃,一直遵从着“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的夫妻约定。在为革命理想并肩奋斗的漫长岁月中,他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或互道思念,或互相鼓励,有同志式的关心,也有亲人间的叮咛。细细品味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既可领略到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精神追求,也能感受到平常夫妻间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问题,从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个重大问题,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兴衰成败。我国的知识分子工作,过去一直是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周恩来在知识分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四·一二”以后,周恩来从上海来到武汉,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这白色恐怖中,周恩来立身何处呢?一天晚上,周恩来来到一座很幽静的花园别墅,别墅四周绿荫遮地,竹木繁盛.周恩来到了门前,向门卫通报了姓名.不一会,门开了,周恩来进了院里,没走几步,有两人迎面而来.周恩来一见,几步迎了上去,躬身施礼道:“二位夫人好.”原来.迎接周恩来的是孙中山夫人来庆龄,廖仲消夫人何香凝.这所别墅,是宋庆龄在武汉的寓所.两位夫人将周恩来迎至客厅.客厅中高悬着孙中山遗像,对面墙上是孙中山手迹:“世界潮流洁浩荡荡,顶之者昌,逆之者亡.”进了客厅,宋庆龄将周恩来引至书房.书房条案上摆着一轴字画,由于卷着,看不出画面内容.宾主落坐后,没等周恩来开口,宋庆龄取过一张报纸,说道:“恩来,报上最新消息看到了吧,昨晚何健带兵搜查鲍罗廷公馆,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下落不明.”周恩来说:“二位夫人,自‘七·一五’后,武汉已是一片血雨腥风,大批共产党员倒在血泊之中.”宋庆龄愤慨地说:“汪精卫、蒋介石这些败类,把好端端的一场革命给糟踏了.孙先生多年的心血,让  相似文献   

11.
陈安 《党史文苑》2010,(8):17-23
李伯钊,四川重庆人,1929年与杨尚昆结为夫妻。她是我党文艺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革命文艺事业。她与石联星、刘月华一起,被誉为苏区“三个赤色舞蹈明星”和红色戏剧的“三大名旦”。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置身于斗争漩涡的中心,千锤百炼,形成了对人们有特殊吸引力的思想、品格和魅力.他的协调水平和才能为其他同时代的人和后人所不及.正是由于周恩来善于协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特别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他的协调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使我们的国家比较顺利地渡过了危机,转危为安.1 周恩来在《怎么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列宁、斯大林论领导艺术,不可跑得太前,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而应抓住中心一环,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论领导艺术,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而这些领导艺术,周恩来是完全具备的.他善于处理国内外各方面的大事,也善于照顾党内全局和国家建设全局;他善于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说服错误意见,与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中共党员中,有一对革命伉俪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我党成立时全国58名党员中仅有的一对党员夫妻,大家亲切地称为“英”“雄”夫妻--何孟雄和缪伯英。何孟雄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缪伯英则是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他们双双为中国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部催人泪下的“英雄”传奇,给后人留下永恒不朽的精神丰碑与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与党内反倾向斗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错误倾向,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建党原则之一,也是开展党内两条战线斗争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错误倾向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左”和右两种倾向,它们都从根本上脱离了实际,危害革命和建设事业,给党的发展带来损害。中国共产党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同“左”右倾错误进行了必要的斗争,可以说是在反对“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而周恩来在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漫长历程中,几十年处于党的领导核心,经历了多次党内反倾向斗争的风雨考验和磨炼。因此,他在党内反倾向斗争中的基本实践活动、成功和失误,以及理论方面的建树,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加以探讨。本文从三方面对周恩来与党内反倾向斗争研究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十分关心新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在他的关心领导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1966年开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共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登上苏区以外的政治舞台.本文以西安事变的发生到“保蒋安全”阶段为节点,对多个主体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反应和周恩来在其中的斡旋调停作一梳理,并分析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在西安风暴中心的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一月八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可是他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一贯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严于律己、善于团结群众的高贵品德,将永远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的心中。我是福建人民的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这次回到家乡来学习“山海经”,正逢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缅怀先贤,思绪万千,不免想起他在领导全国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同福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直接关系的许多事情来。现根据回忆和手头资料作简单回顾,愿同八闽全体人民一起学习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始终具有充分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善于充分地利用旧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使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并继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的优秀科技干部,否则就很难完成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周恩来则明确指出:现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事业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在那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周恩来仍竭尽全力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干部和专家学者.其中,他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协调各方力量,保护廖承志,使他免遭江青—伙的迫害,便是—个典型的事例.“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廖承志是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外办”)副主任.外办的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廖公”.  相似文献   

20.
1925年夏天,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经组织同意结为夫妻。可这时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会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脱不开身。而邓颖超却远在天津,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兼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为此,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