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建》2009,(1):15-16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印共(马)成立于1964年,为全国第三大党,现有97万党员、10万个支部,较长时间在西孟邦、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等邦执政。印共(马)这盏共产主义的明灯何以能长期照亮西孟邦等地方邦的上空,与其重视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致力于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7年6月21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已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周年。这是印度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3.
印度共产党(以下简称印共)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在2004年5月举行的印度议会大选中,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阵线赢得人民院543席中的61席,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朵奇葩。印共的奋斗历程印共于1920年10月在苏联塔什干成立。印共成立后,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发动  相似文献   

4.
印度共产党现在分为三个独立的政党派别。1064年,由于在对原苏衰的态度、对中印关系、对印度执政的国大党等三个主要问题上产生分歧,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就从当时的印共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67年,鼓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印共(马列)又从印共(马)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我们党与印共、印共(马)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去年9月下旬,应印共(马)中央的邀请,北京市委党校赴印考察团去印度考察了12夭。在印考察期间,我们首先拜访了印共(马)、印共两个中央总部。然后,在印共(马)…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2)
由于近年来中印高层会晤频繁,自2013年6月印共(马)总书记卡拉特率领代表团访华以来,印共(马)又从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回顾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34年的执政经历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功的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模式。由于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环境的冲击,以及自身政权与邦派斗争的激化,现实客观环境促使了命运多舛的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地位的丧失。本文通过讲解印共(马)概括、西孟加拉邦的基本概况、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成就以及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地位丧失的原因四个方面来解析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历程。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题为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成熟”一 文称:在近几次选举中,印共(马)连连 取得意外佳绩。它的影响力之大也出人 意料。 如今,印共(马)已经明确表示,他 们不会阻碍未来的经济自由化,但在劳 工改革和盈利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问题 上持保留态度。公众的情绪朝着有利于 他们的方向发展,而且理应如此。 印共(马)有两个主要的权利基础 ——南部的凯拉拉邦和东部的西孟加 拉邦。其中,人口与德国大致相当的西 孟加拉邦更为引人注目。1967年,与中 间路线党派…  相似文献   

7.
印度共产党员庆祝地方选举获胜仅仅在3个多月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她确信美印核协议将在年底前实施。如今印度提出暂停,让美国政府感到沮丧。印度政府的突然变卦,根源在于以印度共产党(下简称"印共")为代表的左翼势力对美国借核协议干涉印度事务特别是核武器试验权利的反感。  相似文献   

8.
印度共产党早在1951年就放弃武装斗争道路,寻求体制内通过选举存活。50多年来,印共的势力不断壮大,拥有丰富的选举和地方执政经验。不过,印共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惨痛的不断分裂,尤其在印度迈上工业化快车道的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04,(12):35-36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题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成熟"一文称:在近几次选举中,印共(马)连连取得意外佳绩。它的影响力之大也出人意料。 如今,印共(马)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会阻碍  相似文献   

10.
廉政建设上出现失误,在党群关系上丧失了先进性 共产党靠自身的先进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又靠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政权,因此说,党执政后能否永葆自身的先进性,直接决定着党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和感情.人民群众如果成为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党的执政地位就能巩固,反之,就会垮台.苏共的兴衰历程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党员的数量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不一定成正比--苏共在1917年拥有20万名党员时夺取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在1945年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1991年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时亡党,因为此时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基础.要知道,当时苏共党员占苏联人口的比重很大,已占到人口总数的8%以上.如果苏共的每个党员都能体现先进性,苏共不会亡党,苏联也不会解体.  相似文献   

11.
1991年8月25日,执政已经74年、拥有党员1400万人的苏联共产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4个月后解体。而仅仅在5年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分析家,也不管他是左翼人士,还是右翼分子,都绝对不敢想象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模式创造者的苏联共产党可能丧失政权。  相似文献   

12.
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为主的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执政已近30年。在印度现有体制下,真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国大党、人民党和其他资产阶级——地主的政党一直在执政,左翼政党能长期执政邦政府的确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为主的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执政已近30年。在印度现有体制下,真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国大党、人民党和其他资产阶级——地主的政党一直在执政,左翼政党能长期执政邦政府的确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4.
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目前,党员总数超过200万,是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一支共产主义力量,在印度也在全世界创造了一个传奇:从1977年起,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29年。在资产阶级政党占主导的印度政坛,为什么共产党能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影响呢?印度共产党善于从理论修养、组织建设、干部教育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党内从没停止过理论争辩甚至思想交锋,党的干部清廉和能干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印度政府每年下拨的扶贫和农村发展款项,在许多邦都被执政党的官员层层吞吃,中饱私囊,而在印度共产党领导的邦却都被悉数发放到群众手中。…  相似文献   

15.
薛琳 《党课》2008,(1):79-81
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现在约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不仅是印度规模最大的政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中党员人数较多的政党之一。它曾在印度独立至今的中央政坛先后独家执政45年,带领印度人民争取解放,发展经济,建设国家,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世界102个国家中,有147个共产党或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其中,党员人数过万的政党有36个。原苏联和东欧地区没有更名改姓的共产党中,有一定影响的有35个,拥有党员143万,主要由原来执政的共产党内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派别组成.除个别党外,绝大多数为合法政党。其中,组织较完整、在本国有较大力量和影响的主要有俄罗斯共产党、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乌  相似文献   

17.
以变革谋发展的发达国家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世界上约有127个政党自称共产党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些政党分布在五大洲的100个国家里,党员人数700多万(不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0个,执政和参政的共产党约25个。[1]目前,在发达国家保留下来的共产党有二十多个,党员百余万。成立于1922年的日本共产党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是发达国家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党员人数超过40万,在日本政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日共是日本所有政党中组织最为严密和健全的政党,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都建立起了党组织,目前已有2.6万多个党支部。在本国拥有…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当年一成立,就高高地举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上用大字写着: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战争年代,天天风吼马叫,流血牺牲。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前赴后继,一直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看得最重最重,放在最前最前。执政以后,环境变了,条件好了,党依然没有私利,党员依然没有私求。从党旗到国旗,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向世界诠释着执政兴国的蓬勃活力。中国共产党85年岁月如歌,英雄辈出。放眼7080多万党员排成…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约有100个国家127个仍保持原名的共产党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苏联东欧剧变前世界共产党总数是180多个,剧变之初降到120多个。此外, 还有20余个从过去的共产党改名或分裂出来的党),党员总人数约700多万(不包括中共),党员人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0个,执政和参政的共产党约25个。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2,(19):37-37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应邀参加大会的有5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还有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