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事不对人”是现今比较流行的批评方式。此话乍一听,觉得领导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工作讲究方法和策略,好象该说的问题也都说了,该批评的也已经批评了,又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过多的难堪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人易于接受。但细细想来,又觉得问题不完全是这样。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由具体人去做的,如果把对人与对事截然分开,势必淡化一些本该严肃处理、严厉批评的问题,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所以,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会给我们的事业和工作带来益处。对事也要对人,就是要通过“对人”,对那些犯有错误的同志进行必要的不留情面的批评教育,真正触及其灵…  相似文献   

2.
“这事我负责!”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会让人挺感动,认为说这话的都是一些敢作敢为、工作有魄力的领导。但后来,听到这样的话多了,就觉得说这话的人虚伪,他们所说的“负责”实际上是不负责。比如,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大家意见不统一,为按照自己的意见尽快形成决定,有的领导“力排众议”,拍着胸脯直接表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相似文献   

3.
卢风 《理论视野》2011,(10):41-43
人之为人在于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必有所不为,无所不为的人常被斥为禽兽。有所不为,即能够做某些事,但不屑于做或耻于做。道德所规定的"应该"和"不应该"就指示我们在能够做的范围做出选择。在民风淳朴的时候,很少人不做应该做的事情,如孝敬父母,或做不应该做的事,如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在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则会有较多的人  相似文献   

4.
有感于“对下负责是最好的对上负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下负责是最好的对上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是最好的对党负责。”这是一个领导在“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的总结大会上讲的话这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震聋发聩,回肠荡气一这话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据说现在盛行着这样一种逆反心理:批评什么,人们就同情什么,批评得越多,它就越"香",似乎批评不但无益,而且只能帮助批评对象抬高身价.照此说来,人们只能在错误思潮面前闭起嘴巴,等待着它"自生自灭",而这样做的结果决不会是"自生自灭",只能是自由泛滥.不能说完全没有"逆反心理"这种东西.长期"左"的过火的批判,的确造成了不少人对批评的  相似文献   

6.
“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是鲁迅诗《答客诮》的首句。反过来说,真正的豪杰,总是有情有义的。这话诚然很对,不仅针对应否“怜子”可作如是说,常人也认为儿女情长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平时所说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入情入理,情投意合等等词组,都是在强调理的同时,也强调情。不建立感情关系要使理深入人心人脑,往往会事倍功半,收效不大。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有的人还主张“忠言顺耳”“忠言悦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和党政"一把手"特殊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主要是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党政"一把手"赋权过重、监督工作方法滞后等问题。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核心是对"一把手"权力运用的监督,应将上级监督落到实处,把"人"管好;科学设计权力运行监督制度,把"权"管住;完善纪检监察监督机制,把"事"做好,从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要求上规范和监督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在,敢于批评的人逐渐多起来,“批评难”的状况有所改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有些人在批评别人时,一定要先讲一番被批评者的优点、成绩,然后才提批评意见,似乎不这样做便不能说明“批评者的善意”。久而久之,“肯定成绩”便成了一个套套。按理说,批评中肯定一下被批评者的成绩,然后指出其不足,是无可厚非的。特别是对后进的同志,及时肯定他的进步,以鼓励他改正错误的信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把它变成一种公式,到处乱用,便不可取了。批评不同于给一个同志作鉴  相似文献   

9.
新声 《瞭望》2007,(33)
6月29日至30日,温家宝总理冒着酷暑,专程到无锡考察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期间,温总理到无锡景丽东苑社区参加了居民和市政部门人员座谈会,社区居民陈林源说:"总理日理万机,还抽出时间来我们社区和大家面对面说话,我们太激动啦!"老陈,你这话就见外了。"总理笑着说:"日理万机,这话不假。但是,这第一机就是百姓生活,第二机还是百姓生活,万机加在一块儿,全都是百姓生活。干部日理万机,就是从早到晚都想着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廖俊波多年前与年幼女儿的这段对话,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廖俊波,就要甘做群众当中"最小的人",把为人民服务看成"天大的事",用实干筑起百姓心中"最伟  相似文献   

11.
说起历史上身负骂名的昏君、贪官,人们常归咎于“缺德少才”,仔细想来,这话既对,又不全对,因为斥他们“缺德”,这并说到了.点子上;但若说他们“少才”,就很难一概而论了。一般说来,这些人还是有些本事和才能的,有的甚至还聪察敏锐,才智过人,否则,也做不成赫赫有名的太坏人。就说那个隋炀帝杨广吧,堪称丑名昭著的昏君,但他并不是那样无能少才。这个人天资聪慧,多才多艺,在军宁、政治、文学上都有一套,而且察事敏锐,富有魄力。他作为行军元帅丰50万兵马灭陈,是为附王朝立了一功的。在任杨州总管的十几年间也颇有政绩,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初起时,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虽不赞成,但在表面上采取了既不称赞也不批评的态度。随着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开始担忧起来。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不得不站出来讲话——不是反对中国和‘大跃进’本身(这是他们自己的内部问题,和我们无关),而是反对把他们的座右铭照搬到我们苏联自己的条件中来。"  相似文献   

13.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少不了批评这个武器。对于一些错误思想,过失行为,违法乱纪现象,不认真严肃的批评,便很难使人幡然醒悟,吸取教训。然而,就批评来说,是重在“批”还是重在“评”,其中是大有学问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大概有三种状况:一是重在“批”,把批评当训斥,或大会上公开指名道姓说一通,或把当事人叫来“骂”一顿。反正是“通不通,三分钟”,而不管其效果如何。二是不“批”也不“评”。对被批评者非但不指出其错误,反而说了一通“好话”,强调“客观理由”,主动表示“谅解”。当事人受批评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8,(32)
不打小算盘不办糊涂事本刊评论员有位同志在谈到怎样做好领导工作时,提到两点:一不打小算盘,二不办糊涂事。这话虽有些土气,或许也不够全面,却是大有道理。当此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刻,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这样的"三拍干部"已被批评许久,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有那么一部分人随性而为,结果所定事项难以操作、无法落实。面对群众,不能一厢情愿思考问题,你认为的"金点子",可能到了群众那里就变成了"馊主意"。我们讲要以群众"同意不同意、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如果群众都反对了、反感  相似文献   

16.
武艺 《侨园》2013,(9):26-26
<正>冷漠在英国生活了几年,与许多英国人成了朋友,我发现英国人身上有不少"非同寻常"的特点,对此,我把它们归纳如下。冷漠英国人的冷漠表现在他们感情上不外露,英国人不大同陌生人说话,也很少激动。即使很伤心的事,也不轻意表示出来。有人说英国人是从冰里刚刚出来的冷鱼,而英国人则总是自嘲地说:"啊,这是因为我们的气候关系。"一般英国人进餐馆,总要找一处远离他人的座位。其实,英国人看不起容易激动的民族,总是认为他们没有自己可靠。英国人不相信信誓旦旦的诺言,尤其不相信用华丽的语言做出的承诺和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正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总统科学与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批评部分俄国家机关官员不久前当选俄科学院院士或通讯院士一事,认为这既影响本职工作,又对科研无益。普京表示,他去年年底曾要求官员不要参加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评选,因为国家机关官员为完成本职工作需不断积累经验并花费大量精力,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全身心投入科研。"如果这些‘大科学家’认为研究工作比担任公职更重要,我准许他们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不用在国家机关工作了。"  相似文献   

18.
最乱乱不过"扁之乱"虽说"扁之乱"这样的结语显得过于直白、有些刺眼,可它毕竟有"一箩筐"的事实作为依据:"首长特别费案"立案标准的南辕北辙、侦调起诉的"对人不对事"不够乱吗?为"入联公投"四处点火、外面找打回家  相似文献   

19.
宽容批评     
在"三讲"教育中,许多干部通过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说:"真正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才体会到它是清除缺点、纯洁思想的法宝。"但也并非人人都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的。人都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然而,人无完人,因而批评别人,或是受到批评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工作中免不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和失误,有人批评(多数都是善意的批评),只会促进我们的工作。如果没有批评,一片赞扬声,那真是有点不正常了。因此,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批评。宽容批评,首先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批评。我们生活在这…  相似文献   

20.
王新同 《侨园》2015,(Z1):72-74
华灯初上,李飞提前来到咖啡馆。忽然,一个身材高挑匀称的女孩走了进来。她皮肤细腻嫩滑但不算很黑,留着一头齐肩直发,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也许是白天太忙无暇欣赏,这时李飞才发现她真的很漂亮: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黑珍珠"见李飞在注意她就幽默地说:"我有那么美吗?能如此吸引你?"听了这话,李飞的心怦然加速,珲有点耳红耳赤的感觉。就这样,两人品着咖啡交谈起来。说到钻石,萨米莉给他讲了很多趣闻。比如,都说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其实那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博茨瓦纳钻石产量占全球40%,它才是冠军。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